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com/index.asp) -- 邮币卡资讯 (http://bbs.cjiyou.com/list.asp?boardid=27) ---- "性价比"是收藏路上必须避开的坑 (http://bbs.cjiyou.com/dispbbs.asp?boardid=27&id=519278) |
-- 作者:cjiyou -- 发布时间:2025/5/17 8:27:00 -- "性价比"是收藏路上必须避开的坑 原创 顾会忠 2025年05月17日 07:46 江苏 听全文 前两天,一位山东的朋友发图一枚宝苏咸丰当百,问我开不开门。我回复说东西看着不舒服,建议放弃。他说,我也看着有点疑惑,但我想买。问其理由,就两个字,因为"便宜"。 听到这,我笑了,我反问他,你不知道"便宜没好货"、"贪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么?这种似是而非的钱币,你买是冲着高"性价比"买的,一时爽,但你买回来之后,"烂"在手里的时候,只能一世恼。 试问,你自己都不看好的东西,还指望别人喜欢?可能么?收藏钱币,或者其它什么门类,买之前都应该先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人对美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 收藏,最基本的要求,是傻开门,然后是品相越美越好。如果东西不对,或者存疑,品相再好,也没有任何意义。东西对,品相差,没人喜欢,也就难以脱手变现,更别奢望升值。 刚玩钱币时,我对品相没什么概念,那时只求真求版求数量。我的师傅就是个传统式的老玩家,他接触网络早,很早就在古泉园地等网络平台上开店卖钱币。那时候,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盯在电脑上,寻找高"性价比"的钱币。 当时不少藏友去他的实体小店买钱币,有的藏友干脆直接拜托他寻找某某品种的钱币。那几年,全网很多"高性价"比钱币都经过他的手,流向诸多泉友的手中。师傅以此为生,赚点微利,成了谋生之道。 当然那些钱币,毫无例外,要么品相差"一两口气",要么就是有点缺陷,比如边道缺铸、流通字糊、地章漏洞等等。有的泉友,甚至先后买入上百枚之多。那时候,也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妥:又真又便宜,挺好的么。 只到有一天,我偶然有机会欣赏到师傅自己的藏品,思想上震动很大:苏百苏五十苏花等大钱,个个传世黄亮品相上美,让人爱不释手,钱币册里的小钱币,亦是字囗清晰味道一流赏心悦目。这时候,我才知道,他老人家的内心,对钱币收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至于所谓的性价比,只是生意品营销手段罢了。 从那时起,我就树立了新的收藏观念,默默的处理掉手里的那些"高性价比"的钱币。其实,在网络上,行家与行家之间,想买到心怡的好东西,唯一的办法,就是以超行价买货,用时间搏空间,根本就没有所谓性价比一说。 但凡肯便宜卖给你的,都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有潜在缺陷的。但一线下乡除外,因为信息与知识的巨大悬殊,跑地皮,还是能够低价搏得珍美泉的,只是这条路走的很难,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 我喜欢跑一线,而且坚持多年,除为了生计,能够时不时收获心怡的美泉,也是支撑我走下去的主要因素之一。玩钱币,还是应该沉下心来,买一枚象一枚,这样坚持不懈,不断积累,聚砂成塔,最终会成为人人羡慕的藏家。不改变观念,买进再多的差口气的东西,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总结如下: 很多藏友正是被"性价比"三字引入歧途,最终满手鸡肋,进退维谷。 一、"高性价比"的甜蜜陷阱 老玩家都记得古泉园地鼎盛时期,某些店铺常年供应"物美价廉"的藏品。这些钱币往往带着不易察觉的瑕疵:边道隐裂、地章砂眼、字口弱打...商家将之包装成"小缺陷不影响收藏",引得初学者趋之若鹜。我师傅曾透露行业玄机:真正的大开门精品永远在保险柜里,市面上流通的所谓"性价比"藏品,不过是经手牟利的商品罢了。 二、收藏本质的认知觉醒 转折发生在某日得见师傅私藏。黄亮如金的苏局大钱排列如仪,字口锋利的乾嘉通宝灿若群星——这与货架上那些"性价比"藏品判若云泥。师傅坦言:"做生意要迎合市场,但自己的收藏必须坚持标准。"这席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真正的收藏家都在践行双重标准:商业逻辑与收藏准则泾渭分明。 三、一线征途的苦乐辩证 十多年一线收泉经历教会我:唯有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才可能偶遇未被筛滤的遗珍。记得曾在农家收得一枚乾隆宝泉大样,老太太用布包着当顶针用了半世纪,铜色熟润如蜜。还有,某个冰天雪地,在一僻远小村摆摊,以800元价格收获五十名珍之一的至正之宝,等等。这种机缘需要付出长年累月坚守的耐心,承受十访九空的失落,远非点击鼠标抢"特价"可比拟。 四、收藏进阶的金科玉律 1. 真伪门槛:存疑即弃是铁律,如同银行拒收可疑币 2. 品相法则:宁要黄亮美品一枚,不收十枚差口气 3. 时间魔法:用五年等一枚精品,胜过每月买十枚普品 4. 专业溢价:向顶尖藏家购藏需支付"知识附加费" 五、收藏哲学的终极叩问 某次拍卖会见证的案例发人深省:同版咸丰当百,品相上乘者溢价十倍成交。藏界大家马定祥有言:"收藏是浓缩的人生,你留在匣子里的,终将成为你的墓志铭。"(马大师讲过这样的话么?如果没讲过,就当我没说,哈哈)当我们将收藏视为生命长度的延伸,就会懂得:那些为"性价比"妥协的将就,实则是对有限收藏生命的最大浪费。 在品相为王的今天,钱币玩家们更应警惕算法推荐制造的"性价比"幻觉。真正的收藏之道,在于建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审美体系——这需要我们在每枚钱币前自问:若此物将成为你藏品的代表,你可愿与之永恒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