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环球时报:捅捅奥运政治化的软肋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8/2/29 11:05:00

  对于北京奥运,西方向我们展现的,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方面,西方国家政府大多给予北京奥运以积极的评价,反对“奥运政治化”; 但另一方面,一些非政府组织和民间人士仍在鼓噪抵制北京奥运。引起这些人不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中国没有在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过程中起到积 极的作用。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表示将出席北京奥运会,反对“奥运政治化”已成国际社会的主流声音。但是,对于西方社会尤其是民间 的负面声音,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前不久,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辞去了北京奥运会的艺术顾问一职。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并不会影响北京奥运的成功召开,但这种不得已却折射出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解。

  公平地说,一段时间以来,这位大导演确实承受了很大的政治压力。去年3月28日,美国女演员米亚•法罗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评论文章,用充满 恶意的语言指责北京奥运是“种族灭绝的奥运会”。这篇文章第一次将北京奥运与苏丹问题挂上了钩,在谴责中国之外,又把矛头指向了斯皮尔伯格。她这样写道: 这么多企业赞助商对这场运动会中的暴行视而不见就已经够糟糕的了,但是同样令人失望的是,像斯皮尔伯格导演这样的艺术家还将为北京打造形象。更具煽动性的 是,她把北京奥运与斯皮尔伯格在1994年建立的大屠杀历史真相基金会联系在了一起,要斯皮尔伯格意识到,“中国正在资助达尔富尔的种族灭绝”。米亚•法 罗的文章不仅混淆了是非,无情地抹黑了中国,更可怕的是,她在西方社会制造了这样一个舆论氛围:谁支持北京奥运,谁的道德就出现了问题。斯皮尔伯格最终的 辞职无疑再次证明了这种舆论导向的压力是非常强大的。可以想见,在未来五个月里,他们还会拼命给一些运动员、赞助商制造压力。

  米亚•法罗这些人以为,他们找到了中国的“软肋”,找到了一个最容易对中国施压的机会。他们错了!他们提供的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途径其实正是他 们自己的“软肋”。现在应当是捅一捅米亚•法罗之流的“软肋”的时候了,让他们这样肆无忌惮地制造舆论,把道义制高点拱手让给他们,对中国,对世界,对像 斯皮尔伯格这样的人,都是不公平的。

  米亚•法罗在她的文章里提出了这样一个主张,即中国应该同西方国家一起对苏丹进行经济制裁,而不是同苏丹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在她看来,中国的 “不制裁”就是“无所作为”,“不制裁”就是“助长暴行”。米亚•法罗的见解反映出了她对国际问题惊人的无知。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苏丹问题的报告: 极端贫困是引起苏丹问题的主要原因,因为贫困会使人们陷入绝望,竞争性群体面对着食物、水、牧场和其他基本资料的缺乏会为了生存而相互激烈争夺。因而,只 有帮助苏丹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才能使和平成为可能。经济制裁只能使苏丹问题更加复杂化。历史也证明,靠经济制裁根本无法解决此类问题。如果按照米亚•法 罗的想法去做,达尔富尔的冲突非但缓和不了,那里的人民反会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米亚•法罗们是真心真意想帮助苏丹人民吗?他们是要用强权政治的方式去祸 害苏丹人民。

  中国从来不希望把经济关系当作政治上施压的砝码和手段。对待达尔富尔问题,中国坚持在尊重苏丹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通过政治的途径和平解 决。正是因为坚持了这一正确立场,中国才能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西方国家所不具有的影响力。也正因如此,多数西方国家政府都对中国的作用给予了 正面评价,认为中国的努力是“富有建设性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些人可能认为,米亚•法罗的观点不值一驳,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谬论就会不攻自破。但是,谬论有时也会伤害一个国家的形象。美国建国之 初,欧洲人对这个新兴国家也是偏见重重。法国自然学家布封认为美洲哪都不好,甚至连动物都退化了,个头都比欧洲的小。这样的谎言荒唐不荒唐?那么美国人是 怎么应对的呢?就是理直气壮地摆事实,讲道理,杰斐逊甚至从美国给布封运来一只加拿大驼鹿。因为美国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谎言的不断重复对一个国家形象的 损害是巨大的。

  斯皮尔伯格的辞职已经给我们敲了警钟,我们如果不能大张旗鼓地向世界介绍我们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和所作所为的话,就给米亚•法罗们提供了更 多制造偏见的机会。事实证明,“雷锋精神”并不适合西方世界,“默默无闻”的结果往往会被诬为“暗箱操作”。在这种局面下,我们不妨光明正大、高调回应西 方的负面声音,摆事实,讲道理,向世界介绍我们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所做的努力。而我们的学者专家和媒体,可以像外国学者所建议的那样,与米亚•法罗们展开一 场辩论。

  长时间以来,我们总是提醒自己,要善于接受批评,要能够经受住谩骂,但我们也要勇于亮出自己的观点。给西方社会做思想工作,加强交流当然是沟通 的一种手段,但对于米亚•法罗这类人,激烈的辩论往往会更加有效。我们常常会因西方占据了国际话语权而感到懊恼,如今,国际社会对达尔富尔问题的关注,等 于是把“发言权”送到了我们跟前。这是中国的挑战,更是中国的机会。对这个机会,我们不去争取,别人就要来抢占。我们何不借达尔富尔问题,让中国的外交主 张走得更远?▲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