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人物事迹:罗淑珍,女。全国劳动模范。 1934出生,北京人。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市邮政局投递员、科长、副局长,邮电部邮政总局副局长,邮电部副部长,中国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十大、十一大代表。曾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三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后,历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顾问。
家住北京万寿路甲15号六区部长院的罗淑珍,是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邮政第一代女邮递员。她曾创下了连续21年投送信报360万件无差错的佳绩;更以“一封信、一颗心”的口号响彻整个邮电系统。而她从一名女邮递员成长为共和国女副部长的经历更让记者对她的采访充满期许。
第一次登门采访,罗淑珍怕记者找不到,居然跑到楼下大门口来接。我们在院子里遇到。老人充满阳光的笑脸、挺直的身躯和健硕的步伐,很难让人把她同年近80的高龄联系起来。
当选代表是人民的信任
回忆起往事,罗淑珍心潮起伏:“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60年过去了。我是51年参加工作;52年加入共青团;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4年被评为北京市的劳模;56年被评为全国劳模;58年被评为全国青年和全国妇女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59年又被评为全国劳模……”
尽管罗淑珍一生经历过无数的辉煌时刻,但回忆起上个世纪50年代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还是激动万分。她说:“每想起来,我的心情都特别激动。我记得1959年2月,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选出了二十多位出席第二届全国人代会的代表,其中有我。当接到我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通知后,我们邮局的领导和同事们把我围起来,向我祝贺。一个邮递员在旧社会被人看不起,现在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能和国家领导人坐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同志们都为我高兴。他们说,这不仅是你个人的光荣,也是我们全邮局职工的光荣,更是我们邮递员的光荣。当时,我的心情特别得激动。|集邮门户网刊载| 我就是一个普通邮递员,在工作上刚做出一点成绩,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样的荣誉,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信任。我一次次地对自己说,诀不能辜负了人民的信任。”
周总理关心体恤
谈及第一次参加人代会的情形,罗淑珍至今记忆犹新。“1959年4月,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那次会上,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会议期间,周总理经常坐在下面和代表们一起认真听取代表的发言……还问我们政府工作报告听得清还是听不清,我们都回答说听得清。”
她告诉记者:“北京代表团共29人。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主要领导都在北京代表团。分团讨论的时候,周总理到北京组和北京代表团代表一起参加讨论。周总理给我们介绍一下全国的情况,彭真同志介绍北京市的一些情况。他们都特别平易近人。分团讨论时,我们那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听周总理来了,都抢着发言介绍本行业的情况。我介绍了邮电系统的情况,讲了我们如何贯彻‘人民邮电为人民’的精神,如何做好投递工作等。|集邮门户网刊载| 我发言时,周总理不光是坐在那里听,还不时插话。当我讲到我是以‘一封信一颗心’的精神来送好每一封信时,周总理非常高兴,说:‘人民需要你们邮递员,没有邮递员,我也就收不到信了。你们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听完周总理的一番话后,我更觉得我们的工作真的很重要。周总理还关心地问,‘你一天送几趟信啊?有没有困难啊?’我当时真是特别得激动,回答说:‘没困难,就算有困难我也不怕!’周总理还问我,‘骑车摔过跤没有?’周总理这么一问,在场的代表都笑了。”
彭真教我听京剧
“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兼任北京市长的彭真,对我们北京代表团的这些人都特别熟悉。在休息的时候,彭真同志见了我们工人代表,总是问长问短。会议休息的时候,还跟大伙儿在一块聊天,问家里有几口人啊,工资收入怎么样啊,还有学习情况等等。有一次,彭真同志问我:‘小罗,你是爱看电影,还是爱听京戏啊?’这个问题,让我觉得挺突然的。那时候,像我们年轻人也就是看个电影,很少听京戏。一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后来想了想说,我还是比较喜欢看电影,京戏里有些台词还听不太懂。后来彭真同志说,‘文艺的爱好应是多方面的,爱看电影也好。但是老看电影,眼睛也会发酸的,不妨听听京戏。’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听广播电台里的京剧,后来还真喜欢听了,也特别喜欢京剧的台词了,原来我总觉得京剧的台词一句老唱不完。但仔细听,反倒觉得京剧的台词特别简练,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到现在我也经常看中央电视11台播的京剧节目。”
万里鼓励年轻代表
“在北京代表团中像我这样的工农代表还有北京建筑工人张百发,发电厂工人刘德珍,‘毛泽东号’的火车司机长郭树德,仓库管理员黄润萍,农业劳模殷维臣。我跟张百发最熟,从1952年就认识,一起参加北京市的一些活动。所以,我们是在参加人代会之前就很熟悉了的。会议休息时,我们这些年经的工业和农业代表经常扎堆儿,在一起交流情况。有一次,张百发讲他们青年突击队建大会堂怎么加班加点,用十个月完成大会堂施工。我说,‘你们的那个情况我都知道,我天天给大会堂工地送信,我们邮局就在这条街的对面。因为外地的工人特别多,我一天要往大会堂送三次信给那里的建筑工人。你们在建大会堂时,工人什么样我都亲眼见到。’我早七点钟要把所有的报纸都送到,***钟第一次信就已经送回来了。那个时候,我们都是五点钟上班的,三次信一趟报。我还对张百发说,‘你们那个热火朝天的精神感染了我,我就更要把信件送得更快更好更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迅速、准确、安全、方便,为你们更好地服务。’张百发说,‘那好啊,你就给我们更好地送信,我们就在这更快更好地盖大楼。我们盖出来的大楼一定很坚固。’刘德珍说,我们发电工人更好地发电,让北京更亮堂。殷维臣就说,我们要尽全力保证丰收,让你们城市的人能吃上更新鲜的菜……万里同志来到休息室,看见我们说得这么热闹,问:‘你们这些年轻人在说什么呢?’张百发就说,‘我们在这儿交流经验呢。’我和刘德珍对万里同志说,‘我们在向张百发学习呢。’万里同志说,‘好啊,你们是年轻的代表,又都是劳模,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你们都是先进,当了先进还要更先进。’我们几个年轻的代表听后都从心里感谢万里同志对我们的鼓励。”
老舍称赞“一封信一颗心”
“我们北京团有个大作家舒舍予,就是老舍。因为我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开会的时候我都不好意思跟他接触交流。实际上,老舍还是很平易近人的。有一次大会休息时,老舍走过来和我聊天。他问我,怎么就能想到‘一封信一颗心’。我就把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说了出来。寄信人都在计算收信时间,收信人也正在等待亲人的来信。老人们的闺女儿子都在外面工作,不放心,就特别盼望亲人的来信。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电话也不普及,不像现在能打电话、上网。当时,家里有电话的人家极少,打长途电话还必须要到长途电话局打。所以,信件几乎就是传递人们感情唯一的一个通讯工具。当时很多人收到信时就说,‘哎呀,这下我可放心了,心里踏实了。’特别是50年代初,学校的同学们经常给志愿军写信,视志愿军为亲人。我看到学生们一收到志愿军的来信就特别高兴,好多同学高兴得都跳起来了,因为他们收到了盼望的来信。我想,我们手中一封封白纸黑字的信,实际上代表了用户一颗颗焦急盼望的心|集邮门户网刊载| 。老舍同志听了我的介绍以后说:‘非常好!非常好!’他还说,‘我也经常收到读者的来信,但是我不能够每封来信都给回。我回读者信的时候,读者却能给我回好几封信,这个我深有体会。你这个说法,我非常能够理解。你提的这个一封信一颗心,寓意很深。’老舍的那几句话对我的鼓励还是挺大的。”
采访快结束时,罗淑珍告诉记者:“多年一线投递工作带给我的福气就是身体很好。现在,我每天都在院子里快步走,七圈下来差不过一个多小时……我退休后经常到公园和大家一起唱歌,广交朋友……我喜欢亲手给朋友们写贺卡,逢年过节我会给各省区市的朋友写七八百张贺年卡,根据他们岗位不同、年龄不同,写不同的祝福内容。这虽然要占我很长的时间,但我每当收到朋友们的贺卡时就特别、特别得开心……”
这位从基层干出来的高层领导干部最大的魅力就是真诚、善良和亲切。这是一种真正女性的东西,而最高境界的精彩就是平淡。看着她灿烂的笑容,记者想到了七十如晚霞的比喻。心里默默祝她八十如明月,九十如清风……永远快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