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吴昌硕师友间交往的历史梳理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0/9 12:00:00

  来源:美术报  文:王琪森

  原标题:吴昌硕师友间交往的历史梳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任伯年墨竹王震补像

  综观吴昌硕相交的朋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的如潘喜陶、施旭臣、吴云、俞樾、吴伯滔、杨岘等。吴昌硕真正的艺术创作开始于安吉县城郊桃花渡畔的芜园。年仅21岁的他在经历了战乱之后,原来的七口之家仅剩他和父亲两人,从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的鄣吴村迁徙至此,开始了他的耕读生活和艺事追求。切莫小看这个景色朴茂野逸、条件简陋艰苦的芜园,这对年轻的吴昌硕来讲是他的凤凰涅槃之地。他在这里拜师交友,诗文唱和,书画雅集。

  却赋感事诗

  在芜园期间,吴昌硕先师从工诗擅画的潘喜陶,后又与才华横溢的施旭臣相交,甚有得益。吴昌硕26岁时又负笈西子湖畔,正式投入一代大儒俞樾的门下,从其学小学训诂及诗文辞章。在诂经精舍的日子里,俞师对这个来自乡村小城的贫寒学子相当关切,不仅认真授其书艺之道,还对其诗作的遣词造句、韵律用典进行了系统的辅导。更为重要的是俞师虽被弹劾贬黜,历经坎坷,但他的风骨襟怀与气度人格,对吴昌硕精神境界的培养和文化修养的提升,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吴昌硕在《曲园先生八十寿赋祝》中深情地写道:“先生历四朝,苍然乔松姿。山水阜灵秀,乾坤老经师……多寿不复喜,尤国无良医。不进介寿酒,却赋感事诗……”

  吴昌硕在杭州师从俞樾时,还结识了能诗善画的吴伯滔,两人性情相同,引为知己,多有诗文酬唱。伯滔曾以山水赠吴昌硕,并向吴求梅花,吴遂作诗记之:“堂上松树生十围,滔老不画还数谁。”可见他对伯滔的推崇。后来,吴昌硕在湖州名士、大收藏家、大藏书家、皕宋楼主陆心源家作幕僚时,与“苕上七子”之一的杨岘一见如故。杨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书法家、诗人、学者。中举后曾权领常州,因秉公执法、藐视上司而自号“藐翁”。他精研汉隶,为书坛所重。上海城隍庙大殿两侧柱子上就镌刻着他写的对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他的诗作则文字清隽,内蕴深厚,风格犀利。杨岘要比吴大25岁,且人品学问、艺术造诣深得吴的敬佩。因此,吴备好了门生帖子要拜杨为师,但杨却婉拒了。他说:“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一言为定,白首如新。”杨吴朋友之谊,维系终生。乃至杨去世13年后,吴昌硕见到了他的遗像,依然潸然泪下:“显亭归去十三春,板屋吴洲失比鄰。师说一篇陈历历,门生再拜舞蹲蹲。”

  诗成刘长卿

  吴昌硕自移居苏州后,结交了中年时期重要的朋友有吴云、翁同龢、朱孝臧、顾麟士、潘祖荫、吴大澂、任伯年、金铁老、沈石友等。吴云是苏州大收藏家、诗文书画篆刻造诣精深,尽管他当过姑苏知府,但为人友善,礼贤下士,对当时正在苏州鬻艺刻印的吴昌硕伸出了援手,婉请他到吴府设馆授课,使吴昌硕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从艺环境,并让他观摩自己的书画藏品,切磋笔墨、诗文唱和。吴府的听枫园,亦是当时苏州文人雅士、书画名家的雅集之地。吴昌硕正是在这里相识了文坛名家、书法家、日后被尊为一代词宗的朱孝臧,从此他们的笔墨文字之交延续了漫长的岁月。其后,吴昌硕又结识了清末重臣名儒、艺坛巨擘潘祖荫与吴大澂,从而使吴昌硕在艺事文脉及人缘社交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在《上愙斋(吴大澂)大中丞》的诗中,相当敬佩地写道:“文章德业倾中外……”

  1882年吴昌硕正式定居苏州,此时在姑苏城内一座建筑典雅、轩堂明丽的怡园刚建成,其主人是“过云楼”主,被誉为“江南第一家”的顾文彬。定期来怡园加盟书画诗文雅集的有吴谷祥、金心兰、胡三桥、倪墨耕、顾文彬、吴昌硕,被称为“怡园七子”。吴昌硕在《怡园》诗中以优美的笔调写道:“藤走修蛇影,苔披古佛衣。”1895年以顾麟士、吴大澂为领军,又成立了“怡园画社”,以“研习六法,切磋艺事”,其主要成员有吴昌硕、陆恢、顾沄、郑文焯、金心兰等,吴昌硕开始跻身真正一流的城市士大夫群体。在与吴昌硕交往的朋友中,吴谷祥是一位为人友善,功力深厚的画坛名家,他擅山水,亦工花卉、仕女, 俞樾评其画为“神品”。他曾在北京鬻画,深得翁同龢、王懿荣的赞赏。吴昌硕时常与他探讨笔墨,切磋画风,多有得益。沈石友是被吴昌硕称为“诗之师”的一位。沈石友是位藏砚大家,亦是诗坛名流,他才思敏捷,诗笔精湛,韵致渊雅。因此,吴时常将自己的诗作请其指正,并称沈诗谓“乐府鲍明远,诗成刘长卿。”吴与沈的诗砚之交,维持了30多个春秋,“石友介于石,镌肝淘俗尘。”可见他们肝胆相照的朋友之情。

  在吴昌硕的朋友中,一代硕儒、帝师翁同龢是相当特殊的一位,他们尽管缘悭一面,但却情感真挚、心心相印。光绪二十年(1894)的早春二月,吴昌硕远赴京城,带着好友、常熟名人沈石友、赵非昔的引荐信去时任军机大臣的翁同龢府拜望,可惜翁外出未遇,吴留下了自己为翁刻的印章。翁事后为致歉意,专门写了诗联:“玉德金声寓于石,明窗大几清无尘”托人赠吴昌硕。1898年冬日的清晨,迎着凛冽的寒风,吴昌硕走在常熟虞山鹁鸽峰下荒凉的小径上,前去拜望因参加维新变法而被遣返家乡、隐居在此的翁帝师。在清寂贫寒的瓶隐庐内,吴昌硕又未见到主人。翁归来后,见到吴留下的印章,马上备好酒菜,派人去追吴昌硕,吴已连夜冒雪返回苏州。翁亦以精心撰写的诗联回赠:“米老襟怀云山墨,莱公诗句野渡横。”

  在吴昌硕居住苏州期间的1885年,他写下了十七首《怀友诗》。1886年,他又写下了《十二友诗》。在这两组著名的怀友诗中,基本集中了他在青年、中年时期所结交的书画名家和诗人才子,特别是其后《十二友诗》中的张子祥、胡公寿、任伯年、蒲华等,均是近现代书画艺坛的领军人物,这也为吴昌硕苏州—上海的双城记打造了平台。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