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鼎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炊煮器,逐渐被赋予祭祀礼器的内涵,商周礼制“寓礼于器”,青铜礼器被统治者赋予了沟通人神、象征权力地位的特殊内涵,广泛用于祭祀、宴乐、丧葬等礼仪活动,以不同数量、器类组合标志贵族的等级地位。
此鼎造型、纹饰是商代晚期铜鼎常见样式。腹为深盆形,有早期铜鼎的遗风。其兽面纹由基体、云雷纹地纹和兽面纹主纹饰共“三层花”组成,是经典的商代晚期繁缛风格。
铜鬲
商末、周初
(前11世纪)
鬲在新石器时代已广泛出现,是炊煮食器。鬲的特点是腹足不分,腹部膨大如袋状,体现了仿生学的理念,具有增大搜热面积、提高炊煮效率的功能。
鬲在商代西周时期地位较高,多出土于高等级贵族墓葬,地位和用途与鼎相似。此鬲颈部饰一周长尾兽面纹,而夏商周青铜礼器的兽面纹源自史前巫术和原始宗教对神灵的膜拜、对超能力的追求,进一步结合了“君权神授”的礼制思想。
铜盨
西周晚期
(前9世纪中叶-前771)
铜盨是盛放谷物的食器,特点是圆角长方形,有盖,流行时间较短,主要见于西周晚期,与鼎组合使用,功能与簋相似。盖上有四个矩尺形足,可翻转过来做方盘使用。
此盨埋藏环境较好、铜质优良,因而从器盖等处还能看见金色的铜胎,这也是青铜礼器在当时使用时的真实色泽,平时会经常打磨以保持铜色。因而商周时期青铜被誉为“吉金”,意思是美好的金属。
目云纹铜尊
商代晚期
(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叶)
尊是盛酒器,从尊将酒倒到饮酒器中才能饮用。铜尊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此尊纹饰简洁,腹部有二扉棱。圈足有修补痕,致使纹饰不完整。
这种大敞口形酒器倒酒并不是很方便,在当时如何使用还有争议。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所谓“礼以酒成”,酒器是中国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都证明商人信鬼神、好饮酒,酒是沟通人、神的重要工具,酒器是商代铜礼器的主流。好酒之风对商王朝的政治、文化影响甚大,末代商王帝辛(纣王)“以酒为池,以肉为邻”成为骄奢淫逸的著名典故。
提梁铜卣
商代晚期
(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叶)
根据其他出土的铜卣的铭文来看,卣是专用以盛放郁鬯的酒器,郁鬯就是用郁金汁制成的祭祀专用酒。铜卣的特点是器身截面为椭圆形,有盖和提梁。此卣纹饰精湛,器盖顶端装饰两个相背的大卷角兽面纹,额鼻隆起颇有写实主义意趣。器肩正面对称装饰两个小兽首,这是商代晚期铜礼器常见的纹饰。
铜斝
商代晚期
(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叶)
铜斝是盛酒器,流行于商代晚期,是商代贵族用以标志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铜斝的特征为口沿有两个菌形立柱,腹侧有鋬,三足为锥形。出土铜斝外底常见烟熏痕迹,内底有白色水锈,多用于温酒。
它们的法制渊源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好奇了,为什么国家文物局要向中国法院博物馆移交这些物品呢?
首先,是因为这几件稀世古董是公安在打击文物犯罪中查获的被盗文物,在经过法院审判之后上缴国家的被盗文物。承载着文物司法保护的成果,所以放在中国法院博物馆去展示,彰显了国家文物局与最高人民法院在文物司法保护中的作用,并将会持续共同推进文物司法保护工作。
其次,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治思想曾在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它的核心是教人修身律己、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社会与国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会,也非通常人们认定的人治社会,而是礼法社会。《礼记·乐记》中说道:“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唐朝经学家孔颖达解释为:“礼者,别尊卑,定万物,是礼之法制行矣。”在古代,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是“法”的渊源。商周时期的礼制是“寓礼于器”,现代法制是“寓礼于法”,所以,现代的“法”源于“礼”的历史渊源。
这么讲来这六件宝贝入住中国法院博物馆也不足为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