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西安杜牧墓遗址变成菜地 是“文物太多”惹的祸吗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1/28 5:34: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车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杜牧。11月25日,中国唐史学会专家学者和记者赶到杜牧墓遗址时,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这里只是一片低洼菜地,7米多高的墓土已被挖尽。专家建议,将杜牧墓封土恢复起来,并建一个纪念馆。

  “孤坟三尺土,谁可为培栽?”这是杜牧晚年奄奄一息之时写下的诗句,大意是说,自己死后,有谁会给自己坟墓上培上三尺新土呢?没想到千年之后,此诗竟一语成谶,杜牧在故乡长安的长眠之地成了一片低洼菜地,而且常年与垃圾、猪圈、粪便相伴。被推崇备至的一代大诗人、大散文家杜牧之墓址,竟沦落到这种破败荒凉的境地,令人唏嘘不已。

  在文物保护界,杜牧墓遗址的遭遇可谓一桩令人痛心疾首的典型丑闻、惨案。作为一种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名人故居和墓地具有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正因此,不少地方拼命争夺名人故居或墓地,甚至争夺神话传说、文艺作品中虚构人物的“户籍”。那么,货真价实的杜牧墓遗址为何未得到应有的珍惜?难道真的因为文物古迹太多了,保护不过来?

  今年3月16日《文化艺术报》刊文关注杜牧墓处境,这篇报道透露,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杜氏家族墓只是被确认为“文物点”,按照专业严谨的称谓,应该是“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也就是说,杜牧墓尚未达到保护的标准要求。理解了这一点,或许能更真实地体会杜牧墓的特殊遭遇和命运。

  杜牧墓位于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老祖宗太慷慨了,给西安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历史文化财富,据称,仅载入史书的历史文化名人就有一千多人。据报道,作为“天然历史博物馆”,西安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文物点3246个,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2处,各类博物馆131座,像杜牧墓这样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更多。

  在历史文化底蕴上,西安的确有“逞富摆阔”的先天资本和条件,但历史文化再悠久,文物古迹再丰富,如果不知道珍惜和爱护就不对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财富再多,也禁不起如此这般任性怠慢。和那些没有名人墓地而争抢乃至硬造名人墓地的地方相比,西安守着杜牧墓遗址却让其变成一片荒凉的菜地,实在令人可惜和遗憾。西安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之说,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粗暴对待给城市带来了无限荣光的“神仙”。

  无论是一千多年前的长安还是今天的西安,这座城市都应该有杜牧的一席之地,因为杜牧已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部分,已成为一种巨大的历史文化存在。不管杜牧墓是否存在,也不管建不建纪念馆,杜牧及其诗文都将永远流传下去恩泽后人。无论有什么具体的原因,也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我们都不能一边喊着保护传统文化,一边却任性怠慢传统文化。事实上,杜牧墓的处境何尝不是文保领域的一个凄凉而又充满讽刺的缩影?

  在网络舆论场,这则严肃的文保新闻竟平添了几许八卦色彩,有喟叹的,有愤怒的,有戏说的,也有调侃的……一时间杜牧刷屏,各种仿诗满天飞。网友围观新闻事件的心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跨越千余年,杜牧和他的诗文依旧活在国人的心里。就凭这一点,当地也应保护好杜牧墓遗址。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留住城市文脉和乡愁,还有比实体墓址更好的载体吗?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