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对兰雪斋后人《一块金代契丹文令牌赏析》的补正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2/4 12:0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前天为考证敝藏“贞祐宝券”真伪,到网上搜寻金代纸币资料,无意之中闯进多年未见老友、学兄兰雪斋后人(陈宁先生)的博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篇对契丹文符牌(见图3、4、5、)的译释文章。陈先生是专攻金代钱币研究的大家,其对金代钱币倾注了全部心血,搜集金钱数百种,著文上百篇,许多新颖论点享誉泉界,被誉为“金钱研究第一人”。在金钱研究方面,陈宁兄是我的学长,看齐的榜样。多年来见,很是想念。

  符牌、契丹文研究不是陈兄研究的主项,今天见到他涉猎新领域的文章岂能不读?于是,我一口气读完该文。文章行文流畅,文辞华美,释史大体准确。不失为一篇不错的文物赏析文章。然而,由于他对符牌、契丹文研究尚未臻熟,文章中难免有几处“硬伤”影响了质量。为使学兄文章锦上添花,笔者不揣粗鄙,擅为此文狗尾续貂补正数奌。非不敬也,实敬畏文物,维护学兄学术形象而已。望学兄鉴谅,不胜感激。

  硬伤一:牌正面阳文三字和牌背9个阴刻文字都是契丹小字,并不是契丹大字。

  硬伤二:正面牌文三字,还是应译为“秦王令”更稳妥。虽然契丹小字“秦”含有“秦、晋、新”三音,但在作为汉语借名词时,“秦”和“晋”在写法上还是有显著区别的。“秦”的左半边是“人下十”,而“晋”的左半边是“伞”。(见图1、2、)

  硬伤三:“晋王”≠“晋国王”。金代封王是有严格规定的。三种王阶:一字王;一字国王;两字国王,每阶中又分大国、次国、小国九类,绝不可相混。所以,“晋国王令”应该不会简化为“晋王令”。

  硬伤四:学兄仅翻译了牌面三字,而未就牌背9个阴刻契丹小字予以译释。要知道符牌的整体文字是释读符牌全部信息的依据。仅以牌面三字解释符牌全部信息,结论肯定是不准确的。事实也确是如此,牌背9个阴刻契丹小字不仅确定了牌主的身份,而且也揭示了符牌的铸制时间和它的用途与性质。

  牌背9个阴刻契丹小字,是工匠有意手刻成七扭八歪、缺胳膊少腿的一种用于祭祀鬼神及故去亲人的“密码式契丹文”。不了解这种契丹风俗和文体的人,任是“世界首席契丹文专家”与“地球上认识契丹文字最多的人”也无法释读它的内容。反而会污蔑它的载体是假货。悲哀啊!然而就是中国文物界的现状。笔者因为研究“密码式契丹文”多年,对这种文体接触较多,有些粗浅体会,故对牌背9个阴刻契丹小字,能初步译释如下:

  号 勅

  令 金

  泰 紫

  安 大

  师

  牌文讲的是一段金如何用死去战神(秦王完颜宗翰)名义命令某寺庙金紫大师(应是一位获赐金紫袈裟的得道高僧)管理刚刚从军升州的泰安僧俗事务的史实。陈兄对完颜宗翰与此符牌的考证大体符合事实。但在几处与符牌铸制使用时间有关之处被史料的假象所迷惑,乃至造成精确断代失误。

  完颜宗翰是完颜阿骨打弟弟国相完颜撒改之子,阿骨打之长侄。完颜宗翰,本名粘没喝,当时汉人讹称为“粘罕”。粘罕是金帝国建朝时的三朝元老,历经太祖、太宗、熙宗三代皇帝,南伐康王赵构时,兀术曾是粘罕的部将。公元1114年,粘罕36岁,从金太祖阿骨打攻辽,仅带万人攻达鲁古城,拔黄龙府等50余州,击溃辽相张琳的十万大军,克中京灭辽,擒天祚帝,掠徽、钦二帝,被世人目为战神,金朝第一功臣。熙宗(公元1135年)即位后,借改革之名,免去宗翰国论右勃极烈兼都元帅职务,改授宗翰为太保、尚书令,管三省事,并封他为晋国王。实为明升暗降,以相位换军权。他乞求辞官,上不准。金天会十四年(公元1136年),因功高盖主遭熙宗忌惮,将其下狱,不久气死于狱中,享年58岁。追封周宋国王。海陵玉正隆二年(1157年),依例降封金源郡王。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年),改赠为秦王,谥号“桓忠”,配享太祖庙廷。

  以上史实告诉我们,一、宗翰被封为“晋国王”之日,正是金熙宗忌惮他功高盖主,处心积虑搋夺他手中兵权之时。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让他铸制符牌号令任何军队?该符牌不可能铸于此时的原因不说自明。符牌的材质、牌文称谓内容更是表明此牌与“晋国王”无关。

  二、认定牌面三字为“秦王令”是正确的,因为完颜宗翰是唯一平定威镇泰安一带的金国统帅。虽然他在平定泰山一带宋军时既不是“晋国王”,也不是“秦王”,但他的战神威名早已深入泰山地区军民心中。

  史载:天会六年(1128年)十月金元帅粘罕(宗翰)先后攻袭庆(今兖州)、东平(泰安地区)等地。十二月,宋京西路安抚制置使、东平知府权邦彦弃城逃遁,泰山一带遂为金军占领。天会七年(1129年)七月金宗翰部将完颜胡里改攻破吴给等义军,并毁其营栅。十月,金宗翰将斜卯阿里招降东平、泰山抗金军兵。天会八年(1130年)东平、奉符全境始平。齐阜昌元年 (1130年)九月金策立刘豫为帝,年号阜昌,国号大齐,始建都大名(今属河北省),后迁东平府须城,称“东京”。泰山一带划入齐境。齐阜昌六年(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刘豫在奉符县置泰安军,“泰安”之名始此。阜昌七年(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刘豫被废,泰安复属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 泰安改军为州。辖奉符、莱芜、新泰3县。

  上述“泰安”由来的史实,告诉我们符牌的制作只能在金世宗大定年以后,一是“泰安”之名最早始于齐阜昌六年(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在奉符设“泰安军”。此时完颜宗翰已经失势,没有理由再以“晋王”名义铸符牌号令齐国的“泰安军”。二是完颜宗翰的“秦王”封号是世宗大定年间赐封(愚以为应是在世宗登基的大定元年十一月甲申日,追封宗室及功臣之时改封宗翰为秦王的,此王号一直到金亡未变。)(见图6、7、),他绝无可能到退25年去号令齐国的“泰安军”。

  综上所述,“秦王令”符牌铸制时间,唯一可能的是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 泰安改军为州之时,是为纪念将泰山一带疆土“泰安州三县”,併入大金国版图的功臣秦王完颜宗翰而铸造的“开埠祭祀纪念符牌”。

  狗尾续貂,难成敬意。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术讨论,缺憾难免。万望陈宁兄不要介意,一笑置之即可。亦祈诸方家不吝赐教!

  泉痴山人裴元博2018.12.3日于京东沉疴康复中

  附:

  一块金代契丹文令牌赏析

  兰雪斋后人

  笔者最近收藏到一面契丹文大字符牌,这面符牌,长约120毫米,最宽之处约70毫米,厚约6毫米。

  此面符牌的包浆浓郁,皮壳老道,正面有一行三个契丹文大字,背面分别有两行疑似契丹小字或女真文,约九个。

  根据翻译,这面符牌,应该为令牌,上面三个契丹文大字的含义分别为:

  因此,这三个契丹文大字可以以翻译为“晋王令”。

  契丹文大字是根据契丹大字是借用汉字加以简化或增添笔划制作而成的,其中特点之一是避免了汉字笔画多所带来的难写、难认和难记的弊端,尽力在压缩笔画方面下工夫,因此,契丹大字的笔画都比较简单。因此,可以借用汉字的楷书写法,这三个字,总的看,十分齐整,但因契丹文字的结构特殊,尽管无法达到方形或长方形,,但是横平竖直,撇、捺该出锋处锋芒必现,弯钩、竖钩也皆到位。甚至有一些真书的韵味,可以称为契丹文大字的书法佳品。

  辽亡金兴,金朝虽然创制了女真文字,但金朝前半期在使用女真文字和汉字的同时,仍使用两种契丹文字。

  根据已有资料,结合这面符牌的出土地点,并且与有关辽代契丹文符牌的文字对比,笔者认为这面符牌是金代初期的令牌,其令牌的主人可能是金代初期的权臣,灭辽、灭北宋的功臣完颜宗翰,据《金史》记载:

  熙宗即位,(完颜宗翰)拜太保、尚书令,领三省事,封晋国王。乞致仕,诏不许。天会十四年薨,年五十八。追封周宋国正。正隆二年,例封金源郡王。大定间,改赠秦王,谥桓忠,配享太祖庙廷。

  完颜宗翰,也就是《说岳全传》中的大太子粘罕,这里笔者不做过多的考证。与这面令牌同时发现的还有另一面令牌,“秦王尚书令”。

  仅就这两面令牌的相同字,“秦”、“王”、“令”三个字而言,这三个写法一致,但是各有其书法特色,并非借范而得。笔者就不多介绍了。

来源:新浪收藏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57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