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近期“社会人”——小猪佩奇风靡全球,赢得众人的喜爱!2019年,正值中国传统的己亥猪年春节临近,著名画家张广才笔下有一只极具中国特色的“生肖佩奇”蠢蠢欲动,即将远赴重洋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与大家见面并向全球人民拜年。
为庆祝中国农历己亥猪年的到来,美国纽约纳斯达克大屏幕将在2月5日(正月初一)推出“祝你好运—己亥猪年中国艺术家张广才纽约时代广场向全球人民拜年”活动。
祝你好运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大家共享中华优秀文化,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也一直秉承“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积极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外传播。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表示,民间的力量应是推动“文化走出去”实施的主力军,民间的文化交流更加自然,更加灵活,更加亲和,具有接受性更强的特点。
“这次拜年活动走出去的是我会名家张广才,他是个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热心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画家,多次到学校、社区举办美术讲座,多次到美国、法国、俄罗斯等海外办展交流,为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画了上千幅插图,为基础教育作出了贡献,影响了一代人。”高云会长表示,本次活动体现了学会画家对推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可敬又可佩。
猪年大吉
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教授丛志远表示,中国春节是千百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她是吉庆和祥和、幸福和美满、生机和希望的体现,在世界的十字路口传播中国传统春节文化,让大家共享中国年,非常有意义!
纽约华美人文学会会长何勇表示,通过吉庆祥和的中国春节文化,创新和传播交流形式,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增进中外人民友谊非常必要。美国阿姆朗克公司总裁MichaelDaly表示,现在我们好多朋友都过中国年,都在这一天贴“福”字和包饺子。非常期待这次活动在纽约时代广场举行。
岁岁平安
旅美书法家江广富说,和以前相比现在纽约过中国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我己经精心书写了一大批“福”字,准备大年初一和张广才教授一起在时代广场为世界各地朋友们送上中国的祝福。旅美画家陈向东说,中国春节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虽旅居海外多年,过春节是每年仍然是最重的节日,在这个美好的时刻,和大家一起传播中国文化过年特别有意义。
据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翟优介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播重要的是要持续性、要走进去,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举办中国画家拜年活动已是第四次。届时,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大屏会播出张广才画生肖猪和写福字的拜年专题片,同时张广才和中美艺术家现场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送“福”拜年,展现文明的东方大国形象,让东西方共享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而增进中外人民的了解,架起友谊的桥梁。在传统的年文化中,“福”字是少不了的。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及美好祝愿。“今年咱们学会的画家除了在活动现场赠送印有英文注释的‘福’,在严寒的纽约街头,还准备了一批印有‘福’字的红围巾,给世界各地的游客送上一份祝福和温暖”。翟优透露,他们将在美国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相关传统文化的培训后,由他们将这批礼物送给大家。
这些天,张广才一直在为活动忙碌着。“小猪佩奇这个形象风靡全球,我想让我们中国年文化中‘生肖猪‘的形象和寓意也可以走向世界,所以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吸取了中国传统剪纸的元素和西方现代主义的色彩,试图让‘生肖猪‘的形象具有一些时尚感。”张广才说,纽约时代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每年的人流数以亿计,能在这个地方展示我们中国文化,展示个人的作品,感到非常荣幸。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国画学会学术支持,纽约华美人文学会、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主办,美国纳斯达克大屏、美国金盏花文化艺术中心、亚太第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美国创研中心承办,继时代广场拜年送“福”活动后还将走进联合国总部、美国社区和校园,与美国民众零距离接触。
猪年大吉
张广才,1958年生,江苏丰县人,1982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原院长,全国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会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
学术专著《张广才画集——现代彩墨卷》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江苏画刊提名21世纪优秀艺术家 —— 张广才》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张广才插图艺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张广才素描作品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多幅作品参加全国性美展和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际艺术交流展并获奖;有多篇论文在《美术》、《中国书画》、《国画家》、《艺术百家》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多幅作品被重要学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部分作品赏析
来源:江苏省中国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