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9年03月12日 澎湃新闻
一件企图走私自伊拉克的巴比伦文物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被查获,这件来自伊拉克的楔形文字石碑高约30厘米,记录着公元前二千年的历史,大英博物馆计划于3月19日正式将其交给伊拉克驻伦敦大使馆,最终这块石碑将回到位于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据英国《卫报》报道,这件文物价值超十万英镑。但这件文物的报关单上写得确实,土耳其制造的“用于家居装饰的刻石”,价值为300英镑。
一位边防官员在网络搜索了该物后,联系了大英博物馆 发现其是少数幸存的古巴比伦界碑(Kudurru)之一,这是一种石头文件,是公元前16世纪至12世纪古巴比伦时代对封臣土地的记录。也是巴比伦Kassite统治时期唯一幸存的艺术品,这类艺术品大部分保存在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和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查获石碑将回到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在本月晚些时候,大英博物馆将这件查获的古巴比伦界碑正式移交给伊拉克。
大英博物馆的高级策展人圣约翰·辛普森St John Simpson)认为:“这是一件博物馆级别的文物。 即使是打破了,也应该在博物馆展出。”
这件石界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一世(Nabu-kudurri-usur,约公元前1126-前1103)的统治时期,他是古巴比伦第四王朝的国王,曾经攻占古代埃兰国的首都苏萨,并夺回马尔杜克神像,但未能战胜亚述人。这位统治者在伊朗战胜伊兰王国(Elam)之后几乎不为人所知。
辛普森说:“这是一份历史文件,透露出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历史,显示了邻居之间关系——并不总是友好的。”
目前所见的这块楔形文字石界碑上,包含两列用巴比伦语写成的文字。因为中间部分被磨损,所以目前难以释读。但从结尾处包含的带有诅咒式的保护纪念碑的文字来看,这件文物最初被放置在寺庙中。
“重要的是,这块石界碑此前没有记录,也没有公布的任何信息,应该是来自伊拉克南部某地的非法挖掘。该碑文中提到恩利勒神(Enlil,意为“呼吸之主”或“精神”。苏美尔宗教中第二大神。被认为是世界的神圣主宰,崇拜中心在尼普尔城(Nippur,位于巴比伦城东南))和女神古拉(Gula),并多次提到伊拉克南部的尼普尔市,所以推测这块石碑很可能来自尼普尔市或其附近。” 辛普森说,“伊拉克南部的许多考古遗址在1994年至2004年期间遭到严重抢劫,我怀疑这块石碑在此期间被拆除,石碑下半部的下落不明。 希望它仍然存在于伊拉克的某个地方,有朝一日可能会被考古学家发现。”
在任何人未能证明对其合法所有权后,该石碑已被宣布暂时为王室所有,但调查仍在继续。
3月19日,大英博物馆将正式将其交给伊拉克驻伦敦大使馆,最终这块石碑将回到位于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该博物馆现已完全修复并向游客开放。
当被问及伊拉克是否仍在发生抢劫事件时,辛普森说:“伊拉克局势总体是乐观的。当地有一个考古警察系统,他们由武装人员、巡逻人员等组成,负责保护目前正在挖掘的所有古迹。
伊拉克文物破坏或为战争之祸
其实,自2003年后,伊拉克的古代文物遭遇抢劫变得十分普遍,以至于这一现象成为美国入侵之后混乱的象征。2018年10月,大英博物馆宣布包括带有楔形文字的陶锥、以动物的形式出现的白色大理石护身符、坐着的狮身人面像的白色石英印章在内的10多件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Sumer)文明的文物将被送回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这些文物十多年来,一直安置在伦敦警方处。
战争对文物的伤害不至于此,2015年2月,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拍摄了他们用电钻摧毁守卫了尼尼微古城(古代亚述的首都)城门近三千年的庄严石雕的视频。在此次疯狂的洗劫活动中,“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仅用几天时间就将大量伊拉克最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化为碎石,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内的文物也未有幸免。2003年之后,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目前已知的被掠夺的珍贵文物多达7000件。”
为此,伊拉克裔美国艺术家迈克尔·拉科维茨(Michael Rakowitz)开启了一个名为“看不见的敌人不应存在”(The Invisible Enemy Should Not Exist)的艺术项目,以回应“文化灭绝种族”和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人类悲剧。
2018年3月28日,一个与三年前被“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摧毁的人首翼牛石雕像实物一样大小的复制品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第四基座正式亮相。不同的是这座复制品的外层一面装饰了用10500个色彩鲜艳的锡罐铆接而成的“铠甲”。它背靠英国国家美术馆,同时遥望着东南方向,目光穿越英国外交部和国会大厦,一直望向它真正的精神家园——中东。
刚刚闭幕的上海双年展也展出了一组拉科维茨“看不见的敌人不应存在”的作品,艺术家同样以中东地区废弃的报纸和食品包装袋制作了那些遗失或被毁藏品的混凝纸仿制品。这些无法替代的珍品如同一次性物品一样被弃,拉克威茨借此勾勒出它们的悲惨命运。相关的绘画则表现了伊拉克文化历经浩劫的漫长历史。拉克威茨目前仍在继续创作那些古老物件的仿制品。
从古老的铜器时代到现代的伊拉克,从16世纪的新教改革到2001年阿富汗巴米扬大佛的毁灭,战争对神迹和文物的破坏运动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这些交织着脆弱、悲伤、抵抗、消逝和重现等种种复杂的含义的文物,在坚守着历史留给世间的片羽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