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时序更替,周而复始。人们习惯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此时此刻,对于我们邮迷来说,很自然地要对过去一年发行的邮票议一议,也会对新一年将要发行的新邮说一说。
就此,笔者有点个人的所思所感,写出来与邮迷朋友作一交流和探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爱之深,故言之切。有些话可能说的比较尖锐,望请有关方面不要介意,并予以理解。
2019年新邮之“少”
与2018年的情形相反,2019年的新邮发行中,枚数“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当然,也有设计手法上的问题令人不满。
1、建国70周年邮票的套数太少、枚数也少
国庆节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逢十要大庆,今年邮票发行应该有大动作。此前,邮友们都满心期待届时会有几组(套)重磅纪念邮票出来。从已发行的国庆题材来看,1959年建国10周年,发行了5套19枚;1979年国庆30周年,发行了5套12枚,小型张1枚;1989年国庆40周年,发行了1套4枚、小型张1枚;1999年国庆50周年,发行了1套56枚;2009年国庆60周年,发行了2套8枚,小型张1枚。从上述情况看,除1989年国庆外,其他几个“十年大庆”的国庆节,发行邮票的数量或规模都比较高,而2019年国庆70周年,仅安排发行1套邮票,且只有4枚票和1枚小型张,还是按照常规化的选题配置,让邮迷们大失所望。
犹记得2018年7月,中华全国集邮联还专门就《国庆70周年纪念邮票选题的设计、印制和发行》在《中国集邮报》上展开了课题问卷调查,围绕着是否同意国庆70周年邮票分五组发行、是否赞同再次选择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作图案等七个方面征求意见、收集建议,没想到这一范围较大、影响较深的工作,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对于国庆题材的纪念邮票,邮迷们还就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看到董希文的经典大作《开国大典》原貌出现在邮票上。1959年10月1日发行的纪71《开国大典》雕刻版邮票,无疑是邮票发行史上的佳作,但毕竟过去了60年,而且因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画面上的人物有所改动,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原始版。今年发行国庆70周年纪念邮票,4枚邮票加一小型张的格局,邮迷们的这个愿望恐怕又要落空。
区区4枚邮票,真不知从哪些方面和角度来表现和反映伟大的人民共和国7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许年前公布的新邮发行计划只是大致的框架,像国庆“逢十大庆”这一特大题材,说不定日后还会作调整或追加。希望是这样!
2、《鄱阳湖》枚数太少无小型张,难显世界名湖之魄
鄱阳湖,我国第一大淡水湖,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重点湖泊,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系在长江上的明珠”,有“长江之肾”之称。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仍拥有“一湖清水”,因而成为长江江豚的最佳栖息地,“江豚最后的避难所”。
鄱阳湖不仅是江西的荣耀,也是中国的骄傲。人所共知,鄱阳湖是地球上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上的最大栖息地,每年飞来鄱阳湖越冬的鸟类有300多种、上百万只,是国际公认的“珍禽王国”和“候鸟乐园”。其中,聚集着全球95%以上的濒危白鹤群种,在此构建了蔚为壮观的“中国第二长城”。同时,鄱阳湖还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全球最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络成员。
发行《鄱阳湖》邮票,是江西人民尤其是广大邮迷由来已久的愿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江西集邮界多次为发行《鄱阳湖》特种邮票而奔走呼吁。如今愿望虽然得以实现,却让江西邮迷高兴不起来,因为邮票枚数太少了,还没有小型张,不仅与鄱阳湖在国内湖泊中的地位和国际影响不相称,而且也难以展开地表现其丰富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和文史底蕴。从公布的信息看,《鄱阳湖》邮票内容为“山水洞天”“石钟唱晚”“湿地奇观”。这仅是浩翰的鄱湖名珠上的几个点,如何能体现并反映出大鄱湖的重要特征和关键风物,是不是有点“盲人摸象”的意味?
不论是就江西本身讲,还是放在全国范围看,《鄱阳湖》都是一个重大题材。太湖是全国第三大淡水湖,1995年7月20日发行的《太湖》邮票,都是5枚套票加小型张的规模。江西鹰潭的龙虎山,不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及鄱阳湖,甚至连其一个角也不到,2013年发行的《龙虎山》邮票,竟也有3枚邮票和小型张一枚。鄱阳湖好不容易“熬”到现在可以发行邮票了,却仅仅只有3枚邮票,如此“大题小作”,这叫江西的邮迷、江西的父老乡亲情何以堪?
3、《五四运动一百年周年》采用“票中票”,能表现什么?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今年的《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官方介绍说,设计拟采用票中票的形式,使用曾经发过的五四运动纪念邮票进行设计。
有关“五四”运动的纪念邮票,我国曾经发行了3套,分别是1959年的纪62《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第1枚是“向科学技术进军”,第2枚是“工、农、商、学、兵”。两幅描绘的五四运动场景,分别出现在邮票背景上,历史与现实融合的比较好。1979年的J37《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也是两枚,第1枚为“‘五四’运动浮雕”,选用著名雕塑家滑田友先生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身创作的“五四”运动浮雕;第2枚为“新长征”,主图是一位青年学生,背景是四个现代化的标志,象征着青年学生学习“五四”精神,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学习。1989年发行的J158《“五四”运动七十周年》邮票1枚,画面图案仍然选用滑田友先生的“五四运动”浮雕,只不过设计者将浮雕的画卷右下角向上翻卷了一下。1999年发行JP77的《五四运动八十周年》邮资片,片图又采用了这幅浮雕。滑先生创作的“五四运动”浮雕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但翻来覆去地运用,已经用“滥”了,出现在邮票上毫无特色和新意。然而,时隔10年发行的1999-20J《世纪交替 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纪念邮票,第2枚“五四运动”,选用的又是J158邮票。
重大历史事件邮票采取“票中票”的方式表现,是一种偷工减料、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墨守成规,重复并照搬以往,畏手畏脚,不求创新突破,是不敢负责、缺乏担当的表现。特别是1999-20J《世纪交替 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这样百年一遇的世纪题材,广大邮人寄予厚望希望能出新出彩,没想到竟然是这样“憋足”的表现手法,不伦不类,硬生生地将这套“百年等一回”的重大题材给糟蹋了,将本应是“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回顾”,颠覆成了“新中国邮票上的重大历史题材回顾”。当时即有邮迷质问,这到底是为纪念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发行的邮票,还是为纪念这些纪念邮票而发行的邮票。时间虽已过去20年,但只要一看到或提到1999-20J这套邮票,仍给人以无尽的遗憾和莫大的惋惜。
同样,今年发行《五四运动一百周年》邮票,如果再次采取“票中票”的方式进行设计,那么不禁要问,是选取1959年发行的纪62邮票,还是选取1979年发行的J37邮票,或是再次重复1999-20J《世纪交替 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中的“五四运动”一枚为画面呢?
选用数十年前纪念五四运动的老邮票,来设计最新的一套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邮票,其画面和图案,怎么做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融合,能够有力地反映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当代中国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上新征程,奋发新作为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吗?在此,诚恳希望邮票发行部门能够审时度势,不要重蹈1999-20J邮票设计的覆辙,避免再犯敷衍历史、愧对现实,让邮迷不能饶恕的错误。
4、《中国古镇》《儿童游戏》初露锋芒,就日渐式微
《中国古镇》《儿童游戏》是两套开启时间不太长的新系列,受欢迎的程度还比较高,然而让人看不明白的是,这两个算是有点人气指数的系列邮票,推出后似乎运气不佳,阵容和声势日渐式微。
《儿童游戏》这个选题,少长皆宜,大人小孩都喜欢。第一组有6枚,今年发行第二组,却降至4枚。而《中国古镇》,发行后一直呈现递减的趋势。2013年发行第一组是8枚,2016年发行第二组是6枚,到了今年发行第三组,竟然减到了4枚。
说起来,《中国古镇》是一个很庞大的选题。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2018年12月25日联合召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估总结大会上披露,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13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已公布52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即时公布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也有271个。如果按照《中国古镇》现在这个发行节奏和频率,这些名镇名村的邮票,要到哪年哪月才能画上句号?
结语:
综上所述,邮票志号和发行枚数,是一种有限的“稀缺资源”。尽管现在每年发行的邮票套数和枚数,或多或少会突破原定计划,但终归还是处于严格控制的状态之中。
屡屡发行一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题材,要不就是画面图案老一套,“黔驴技穷”,给人一种邮票的选题和内容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仿佛已枯竭了的感觉。事实远非如此,对于我们中国邮政来说,等着发行邮票,可以上邮票的题材,还有很多、很多,几乎可以信手拈来。比如,我国十大最珍稀濒危鸟类中,就有大鸨和中华秋沙鸭还没有发行邮票;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已经20多年了,仍未见在邮票上露脸的动静。此外,像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大套系列邮票的题材,远不是一套票就能了结的。
邮票选题(包括枚数)的遴选与确定,一定要严格选择、慎重把握、科学论证,特别是反映一些事物的选题,应当是珍罕性、认知性与科普性的统一。应当面向社会,开门选题,注意倾听各界特别是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意见和建议。哪些该发,哪些不该发;哪些先发,哪些后发,必须经过缜密考虑,分清轻重缓急,必须是优中选用,重中取重,同时在画面上尽量避免重复雷同以往。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决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当然。
(原文载《集邮博览》总第379期,本次发表略有修改)
(作者系信息日报编委、高级编辑,国家邮政局特邀社会监督员,江西省***党史学会理事,江西红色文化研究会、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南昌市人杰地灵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长期以来,热衷并执着于红色文化、邮政文化、新闻业务的宣传与研究,被誉为“红色”“绿色”“本色”三位一体的“三栖新闻人”。)
来源:集邮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