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邮遍中国 | 苏霞是谁?寻找大作家王蒙笔下的邮政人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9/4/14 21:5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你认识“苏霞”吗?

如果你有关于她的线索,

请给我们留言......

下文是知名作家王蒙先生发表在《邮来友往》杂志上的非虚构小说......

从前——装腔作势一点,可以说那工夫儿,我是多么年轻啊。我迷上了邮局,就像后来政治运动里落马,迷上了火车乘务员。我的想法是:工作在一个瞬间百米迅跑之列车上,每分钟的风景都是新的,给怀着激动的心情出远门的父老兄弟姊妹们添茶倒水,每一张面孔都是新的。聆听钢铁轮与铁轨清脆的撞击与机车汽笛自信地地动山摇,声音与呼吸,黑暗与强光,嘈杂与絮语,一切都那么饱满地诱人。

“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

这是那时的我的信仰,

我的沉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王蒙,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邮政邮件,比火车更能奔跑与拓新,不声不响,它们永远是激流,是风驰电掣,是与时间赛跑,是天下之政,是全覆盖之政,是万里江山一掌间。那时候许多美好都是通过邮政传布的,比如《人民日报》与《北平解放报》,比如纪念邮票,比如文学刊物。比如北影厂创作人员潘叔叔的信,他读了我的《青春万岁》小说初稿,说“你有了不起的才华”,这几个字让我如醉如痴,一魂出窍,二魂升天,只想哭趴下,最好是就地实时三魂涅槃。

我也钦佩邮递员的风度,他们锃亮的自行车,挂靠在自行车大梁上的双邮包,装载着多少使收件人望眼欲穿的“我爱你”、喜讯、录取通知、汇票、书报、包裹、赠品,还有朝鲜前线的捷报与烈士牺牲通知。我有一位亲戚,在国民党时期当过县长,在1950年底开始的镇压***运动中被判了死刑,执行前邮递员送来了有关方面寄来当年的起义证书,立即无罪释放,并且被安抚酒肉松花蛋捏饺子散白酒过庚寅虎年。邮政帮助了党的春风化雨,海纳百川,老树新枝,邮政使一个自己也承认死有余辜的人又为人民服务了十五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邮递员为居民投送报刊邮件。王笑波 摄

后来呢,邮政带来的是我的文学燃烧、梦想、感觉与命运,包括编辑部、早闻其名的作家、评论家与作家团体,后来还有爱你的读者的信。开始时期多是退稿,多数只写给你“不拟用了”。个别人写道:“你的文字很有感情,但是……”但是没有写好——没写成,不像样子,当然喽,我明白。那篇被认为有感情而没有写成的稿子,开始寄到《新观察》,得到退稿信后我用了45分钟,一节课时间,加上了点情节,加了点前后交代,没费吹灰之力,再走到邮局大柜台前,转寄给了《文艺学习》杂志,一个月后就发表出来了,题名《春节》。那时寄稿件按印刷品收费,大概只用了两分钱。

而到了1955 年底,当我收到一封信,公用信笺上面是印刷体“中国作家协会”几个字,到了此时,我真不知道应该到何方何处去叩头感恩与三呼万岁,去号啕大哭与浑身嘚瑟,有了这样的邮件,夫复何求?

然后,1958~1962年,1964年夏秋,1965~1966年,1971~1973 年,在北京郊区,在新疆麦盖提县,在伊犁,在乌鲁木齐西郊乌拉泊“五七”干校,在一些我成长的关键时刻,在生命的新鲜与酣畅,艰窘与奇葩化的时间点,在我半认真半潇洒、半狼狈半随遇而安地品味着人生的远比“温馨”更恢宏阔大刚毅凛冽一千倍的真味的时候,我数次都有与家人不在一起的经验,那时最快乐的莫过于见到绿衣人,见到邮局、邮所,至少是邮筒与邮箱了。世界因通邮而不再陌生,人生因邮务而不再寒冷,家人因邮驿而如闻声在耳,爱情因书信而高贵动人。

1979~1983年住前三门的时候,一个重要收信经验,是那个时期的大量读者来信。一个作者会获得许多读者的爱、信、心,中国文学写作人这方面的幸福,全世界无与伦比。这样的幸福也是来自价廉方便的邮政服务。

1983~1987年是住虎坊桥中国作协高知楼时去永安里的大邮局(永安路邮局,编者注),然后至 1999年十余年是东四邮局。去邮局的主要任务由发信变为取稿费汇款。

那时的邮汇可能是民间汇款的主要形式,老百姓最多有个活期储蓄折子,加几张定期储蓄存单,只能到开户的人民银行、后来的中国工商银行储蓄所去存款取款。每一步都离不开现金零整货币。而邮局的汇票,竟然能把新疆的或者上海的或者全国各地的文学报刊书籍出版机构的稿费,通过一张小小纸头变成你的凭据,而后你带上随便什么证件,持此凭据,找到投送此小小纸头到你家的邮政点窗口前排上队,通过很简单的手续,张张化成了货真价实的人民币,买成四鲜烤麸、香肠腊味、花生瓜子,一直到天坛衬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世纪90年代的东四邮局营业厅。王笑波 摄

但是我仍然喜爱到东四邮局狭窄而且常常显得拥挤的营业点。那里人气洋溢,那里有许多供顾客使用的物美价廉好使的圆珠笔,靠尼龙绳固定在柜台上。东四是商业区,那里似乎也洋溢着一些货品、服装、玩具、家电用品的气味。那是生活、城市、经济发展、日子红火的气味。那里还常常能听到北京人多礼的口语,“您啊您”的称谓,“劳驾”与“谢谢”,“麻烦您啦”与“让您费心啦”的感谢词。那里充沛着乐趣。那里的业务员个个麻利快。那里的寄信寄包、买报订报以及汇款取款的人都驾轻就熟,妥当准确,没有一个人拖拖拉拉或者缺心眼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陆凤玉(右一)是东四局的老营业班长,她于50年代从上海邮局调入北京,见证了东四局亲情服务精神的发展和延伸。东四邮局提供

后来我住到了北四环,我搬到那边的时候四环路正在抢修,五环路也正在安排开工,每年节假日前后,邮局里大批的民工在那儿汇钱、寄包裹,熙熙攘攘。亚运村邮局里有一位我认定是首席的营业员,她30多岁,面容上透着文雅与和穆,若笑若颦,忽然在为我办理邮汇取款的时候问我,“您,写作?”她的声音很低,像是在说什么悄悄话。我也悄悄点点头,笑一笑,她一下子满意地笑了,好像脸上出现了阳光和春天。她的笑容远远比在邮局、在公交车、在商店、甚至在餐馆里看到的所有其他服务员更温馨、单纯、自然、大方,她显然受过良好教育。

我从服务牌上看到可爱的营业员名叫苏霞。不论碰到什么问题,苏霞同志都帮助我解决做好。去亚运村邮局办事,愈加令我快乐温暖,比温馨又升高了摄氏8度,譬如温馨时是17度,温暖时是25度。

不管苏霞在不在,亚运村邮局是我的一个邮局,我喜爱它更熟悉它,它是我的老朋友,是我的一个念想。

如果您认识亚运村邮局的“苏霞”

或有关于她的任何线索

请在微信留言与我们联系!

扫一扫,观看《邮来友往》电子杂志

来源:《邮来友往》杂志编辑部

作者:王蒙

编辑:杨佳昕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5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