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展览是在集邮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举办的相互交流活动,这些年,国内举办了很多场集邮展览,从国际到国内各区省市举办的展览,可谓琳琅满目。
然而,集邮展览也在举办过程中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热闹,到如今的逐渐遇冷,暴露出邮展群众基础不扎实的问题。
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最初是集邮展览活动促进邮品销售,而现在是邮品促销带动集邮展览人气。
也就是说,在许多集邮者的心目中,如今的集邮展览是为了展销邮品而举办的。
因此,不管是国内邮展还是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大型展览,集邮者都会问一个问题"有什么特供品或者短腿邮品吗?"等到展览开幕后,每天刚开门,集邮者就蜂拥而入,争相抢购特供邮品。
为了购买到这些东西,集邮者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出现了为排队起争执之事,最终警察出面才算平息。
而设立在展厅的邮展,除了举办开幕式的短暂热闹后,就几乎没有多少人去关注、观看了,只剩下邮集作者在关心着展览的等级和获奖级别。
所以,为了购买到特供邮品或者是平时无法见到的特殊邮资票品,已成为集邮者参与展览的重要原因,其次就是集邮者之间会借此机会举办一次聚会。
现在甚至有集邮者会直接反问:邮展如果没有特供邮品会怎样?有的集邮者甚至说:举办这样的展览有啥意思!除了应景而己,或者是促销,别无意义。当问及为啥不观看邮展时,或者说看不懂,或者说没啥看头。集邮展览发展到目前这种状况,可谓前途堪忧。
由此看来,邮展目前已成为参展邮集作者和评审员等一小部分人的事情了,很大一部分集邮者都觉得与自己无关。
那么,集邮展览作为竞技集邮的最高境界,为什么就不能像竞技体育那样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呢?
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两者的截然不同主要体现在能不能让人看懂,这似乎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在此,我试着分析解决竞技集邮让人看不懂的着力点,欢迎同好来"拍砖":
1.给中国集邮者看懂邮集的机会
国际级别的集邮展览都是英文一统天下,不要说普通集邮者看不懂,就是专业集邮者、或者说一些评审员也未必看得懂。因此,邮展的语言缺乏中文形式严重打击了集邮者的观看兴趣。
所以,国际邮展要有中国的话语权,要使用中文说明,起码要给中国参观者一个看懂的机会。
2.明确集邮展览的目的
其实国际集邮联合会早就诠释了邮展的宗旨:促进集邮活动的发展,扩大交流,激发集邮者参与的兴趣,向广大群众显示集邮的文化教育价值及其作为一种爱好的魅力。
所以,集邮展览必须要明确这个目的和宗旨,不能脱离群众。展览为了啥?给谁看?这是目前各类集邮展览应该考虑的第一主题,即使是竞技集邮,也要有群众基础,否则真的是只给评审员和邮集作者举办的了。
因此,竞技集邮也要像竞技体育一样,要让群众能看懂、喜欢看、乐于参与,就像世界杯足球赛一样,观众的热情一点都不亚于场上的运动员。
3.正确理解规则,避免潜规则
国内集邮展览对邮集制作的条条框框太多、专业性太高,普通集邮者只能看看邮票图,最多知道哪个邮票珍贵、哪个邮票值钱。
对于邮展的规则理解不同,评审的标准就不同。比如说珍罕性问题就是邮集的致命点,如果没有珍罕品,根本与大奖无缘。
有人说,现在的邮展展的是财力。现实的确如此,邮品的珍罕性几乎成了邮集评级的唯一标准,如果没有几个重量级的所谓珍罕品,根本就没有参赛的资格,更别想拿什么奖牌了。
而参与邮展的邮集作者,又有几个不是奔着拿奖去的呢?
再说邮集制作,如果全部使用自己名字的实寄邮品,那样就被认为没有收集难度,不上档次,因为国内评审的标准是收集难度决定了邮集的水平。
4.邮集评审采取群众性加专业性
有人说,邮集就是给评审员看的,这种说法几乎被很多集邮者所认可。
试想,在大型邮展上,评审员根本不可能一部一部邮集地去仔细研究,看你的邮集是否讲得清楚和精彩、是否组织得有水平,大多只看所谓的珍罕品或者凭印象。
因为对任何一个参观者而言,若要仔细品读所有邮集都得需要若干天,评审员又如何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出仔细的评审呢?
我以为,一部好的邮集就是让一个不集邮的人能看懂,这应该是最起码的标准。因为邮集是给大家看的,如果谁都看不懂,这个邮集还有什么社会意义呢?
所以,邮集就应该讲故事,无论是专题类、开放类、现代类,还是邮政史类、邮政用品类、传统类,只有讲好故事,只有大家能看懂,才能吸引人来看。
就像写一篇文章,即使用尽了所有华丽的词语,还是没说明要讲的东西、没有主题,那还能是文章吗?充其量是个文字游戏而已。
而要讲清楚一个故事,是不是非得把那些世界唯一的、印错的、印样票拿来展出,才能说明这个故事呢?可能有个别的需要这些东西来说明一段历史,而大部分只要讲清楚、讲得生动、有内容、让人们感兴趣就可以了。
现在的一些动画片都是老少皆宜的东西,为什么?朴实有趣呀!要做一桌大众的盛宴,未必那些山珍海味就是盛宴,因为那些东西只要有钱就能买来,根本不用费什么功夫;如果能用最普通的菜品做出昧道不一般的东西,用萝卜雕刻出玫瑰,比花园里摘一朵玫瑰更有味道,那才是精品。邮展为什么现在越来越难办、越来越没人看了呢?就是因为邮展已经脱离了大众,成为"孤家寡人"了。
我认为,邮集的评审应该采取群众评审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最好以群众的打分为主,专家的打分作参考。
因为邮展的举办就是一种群众性活动,如果让专家说了算,邮展也就真不需要观众了。
5.邮展要普及为主
群众性的活动就必须有群众参与。邮展作为一项群众文化活动,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举办什么样的展览,就要有什么样的展览内容。比如集邮展览进校园,就要以校园文化为主要内容;如果集邮展览进军营,就要以军营文化为主要内容。
也就是说,邮展要根据受众有针对性地去组织,才能让观众看得懂、喜欢看,不能搞曲高和寡的专业表演,而要让表演适合观众。
总而言之,举办集邮展览,不能只是为了竞技,看谁能获得高奖。更重要的是通过集邮展览这种文化活动,能传递一种文化和精神,从而让更多的人来参与,真正让集邮展览走进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