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Massimo De Carlo画廊近期举办了麦克阿瑟·比尼恩(McArthur Binion)在亚洲的首次个展。在香港的展出与立木画廊进行了联合呈现,也与其在香港和首尔的画廊同步揭幕。这场联合展出横跨了三个空间,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去欣赏这位世界瞩目的72岁美国艺术家的新作品。
在其长达五十年的装配画实践中,比尼恩不断挑战不同种类的艺术家身份。“抽象”、“极简”这样的概念常常被拿来形容他的大型绘画,但是比尼恩自己却反对这种对作品的生硬归类。在他丰富而又动荡的职业经历中,比尼恩发展出一套极为复杂的方法,通过在大尺寸画布上叠加颜料和私人纪念品,将自己交织的回忆,还有过去美国的历史记忆与他的体验融为一体。
20世纪70年代,比尼恩将自己沉浸在人尽皆知的纽约城中的艺术景观里,与尚·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玛丽·布恩(Mary Boone)还有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这样的艺术家交往、合作。在 80 至 90 年代间,他的风格更多从手势抽象的行动绘画,转变成极为精简、绚丽和几何式的抽象艺术。比尼恩独特的叙事插入、个人过往以及对内容的强调,使他的作品从其他艺术家更为简约的极简主义创作中脱颖而出,持续至今。在他此前于Massimo De Carlo伦敦画廊展出过的DNA系列中,艺术家将私人文件,比如自己出生证明的底片(有很多人和他有一样的情况 ,出生在乡村地区,他们的出生从来没有被记录下来),还有其旧通讯录里手写的几页纸,被层层叠叠的彩色网格覆盖着,在掩藏的同时也引出了他创作中的叙事元素。这些作品在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首次展现在国际舞台。
通过使用诸如此类私人文件,比尼恩宣告了自我的存在,而颜料涂层则包含了艺术家在美国对于权威和艺术世界的体验。于是,画布上交织的表层变为抽象的形状和动机:艺术家归档的所有物 ,只能在物理距离上非常靠近画布时才能看到,画笔将这些物品转变为有质感的图形,这反映了现代派在麦克阿瑟·比尼恩创作中造成的巨大影响。
在他最新的绘画作品《手:作品:II》(Hand:Work:II)中,比尼恩用自己的手作为一种符号,在大型画布上不断重复。这是他个人触摸作品的一种标志,手的姿态也暗示了其创作具有耗时和大工作量的本质。将自己的手融入绘画中也指代了自我生成这一主题的意图,将《手:作品:II》系列代入新的概念领域,包括表演性的自我肖像,拓展了其作品内容。另外,比尼恩也把他早期绘画中那些大胆、明亮的色调,变成彩色的墨汁,泼在他当时地址簿的复印件上,流淌开来。近年来,比尼恩已逐渐成为同辈艺术家中十分重要的一位,通过将其个人历史融入这些看似简单的绘画中来实现拥抱新型、商业级材料的后极简主义,与更加个性化、正统、严肃的极简主义的结合 。
今年3月,比尼恩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在谈及今天在国际艺术界认可的情况时说到:“这一刻,我已等待很久”。历经40余年的锤炼与等待,他对自己的艺术充满信心,并始终依据自己的逻辑而前进“对我来说,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创作和谈论,作品是没有价值的。”
据悉,香港Massimo De Carlo画廊的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
Hand:Work, 2019, Ex。 Unique Pastello a olio e carta su tavola / Oil paint stick and paper on board 213.36×213.36×5cm/84×84×2inches
hand:work, 2019, Ex。 Unique Pastello a olio e carta su tavola / Oil paint stick and paper on board 121.9×101.6×5cm/48×40×2inches
ink:work, 2018, Ex。 Unique Inchiostro, pastello a olio e carta su tavola / Ink, oil paint stick and paper on board 101.6×60.96×5cm/40×24×2in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