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邮网讯江南邮郎
沉寂的邮市,颓废的邮票,早已不是收藏界的热点话题,更不可能成为社会热点。说起邮票,无论是流动性指标还是赚钱效应都教人提不起兴趣。在市场经济时代逐利是共性,凡是不能产生效益的行业都会被打入冷宫。左有集邮,右有文学,都在逐渐边缘化。
停止继续发行杂志岂只《集邮》一家,其实还有大把的纯文学杂志相继停止发行,就算名噪一时的《知音》和《读者》等杂志发行量也是一落千丈,仅存的文学与诗刊杂志大部分都是靠赠送才得以派出去。智能终商的发展使得电子传媒称霸世界,而纸质文化品整体溃败,作为印刷品的邮票没能幸免。
市场经济的快节奏容不得人们静下心来专注欣赏艺术和文学,攀比而起的浮躁推搡着人们一路奔路,停不下脚步。仅有的集邮活动和文学交流无不打上功利的标签。留恋也好唏嘘也罢都无法改变该来的改变。碎片式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没有办法,世人只消享得起这个。
围绕《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邮票发行而产生的一波三折,在无限弱化的集邮界引发局部的兴奋,产生零星的关注,而绝大多数局外人对这件事儿置若罔闻,因为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是事儿,不笑而过。
最关注《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邮票如何发行价格怎样的人其实还是一级市场的既得利益者,二级市场的邮迷们几乎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铁杆邮迷普遍老去,风烛残年,有心无力。投资型邮边十分清楚:除非像普通纪念币那样子公平预约,否则,不可能以面值或者低价拿到货源,既然如此那就可有可无,如其关注《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邮票能否平价拿到,不如趁现时超低价时多整几版《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回来压箱底。
其实,如果说现时还有邮迷,那也不同于上世纪的邮迷,没有几个是为了欣赏和收藏,几乎都是为了套利,有赚就抛了,只有被套了才不得不砸在手里。邮票曾有的艺术光芒早被消耗殆尽,早就沦落为一个套利工具或者炒作筹码,今非昔比,怪不得邮迷。
变味的邮票,博弈的邮市,不是什么人都能玩得顺溜,所以邮迷越来越少,极度萎缩。无论邮票还是邮市再也回不到从前,积重难返。尽管回不到从前,但可以振兴。一套抗疫邮票并不足以引爆邮市,疲软的邮票急需注入更多正智和正能,任重道远。
振兴邮票与邮市莫去指望上电子盘炒作,那是歧路,歧不久远。试过N次了折了N次,再上再折。任凭一些人声嘶力竭地鼓噪,建议广大邮迷不要跟风炒作,如果他们收购你尽管甩货,如果诱你买进请极速逃离。不当接盘侠是常识。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邮票电子盘救不了邮票与邮市,过去不行,现在不行,将来也不行。邮票电子盘跟玩收藏没有半毛钱关系,那是炒收藏,玩的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从本质上讲是将一套套邮票往山巅炒,炒高一个猝死一个,藉此手法割韭菜。
邮票仅限玩玩实物,勉强过得去,若去电子盘折腾那是博傻,谁动心谁上当,除了被割再无其它。远离邮票电子盘,不被割韭菜,乃智者。
没有了邮票自有替代品,收藏领域范围宽阔,内容繁多,不必杞人忧天。当邮票停止发行蜕化为文物时反而身价倍增。建议爱邮票不能自拨的邮迷们多关注老邮票和堪称经典之类的精品邮票,百里挑一,优中选优。
诸如毛泽东诞生120周年邮票、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式邮票、非典邮票等等,认可度高,流动性好,抗跌性强,倒是值得逢低吸纳,中长线持有。
时代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从来就没有一层不变的静止时代,一如大海永远都在起波浪,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再将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你会为那些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而悲伤吗?当然不能,因为没必要。
让该去的去,不要强留。让该来的来,不要阻挡。不必眷恋陈旧事物,更不能恐惧新生事物,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不要试图与规律和趋势作对,那是徒劳无益之无用功。多做有用功少做无用功你的人生才会一天比一天好。与时俱进吧,顺其自然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