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奥运人家让外国游客过足“中国瘾”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7/19 11:32:00
    本报驻京记者  王星
    
    喜庆的红窗花、褐色的太师椅、雕花的卧龙榻……一走进南官房胡同39号,古朴的美感便扑面而来。这里,是众多北京老四合院中的一个普通小院,也是北京市旅游局评选出的598户“奥运人家”中的一户。奥运会期间,这个古朴的小院将和其他“奥运人家”一起承载起接待外国游客的重任,让喜欢中国文化的老外们在欣赏奥运会之余好好地过一把“中国瘾”。
    
百年雕花床迎“外国家人”
    
    “这座四合院由东、南、西、北四面的房间围合而成,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在古代,正房中间的椅子是专门给长辈坐的,因为父母是家里最受尊敬的人,父亲在左,母亲在右……”昨天下午,当记者踏入南官房胡同39号时,几位美国游客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院子主人所做的英语讲解。
    
    放眼望去,整座四合院雕梁画栋,修葺一新。院子里,石榴树和牡丹花生机盎然,清脆的蝈蝈叫声时隐时现。葡萄架下,几位游客正在品茶;而在屋顶,还有个小竹亭供人纳凉。走进正房,一张红木雕花床甚是惹眼,床上的布置也极具“中国风”。这张床已有百年历史,是小院的“镇宅之宝”。奥运期间,这间正房将和东厢房作为“奥运人家”的接待用房,迎接“外国家人”的到来。
    
    四合院的主人朱宝华告诉记者,这个院子有近200年历史,是祖上买下的私宅。2004年,在对四合院进行了装修以后,就经常会有外国游人登门要求参观,于是朱宝华一家便干脆做起了传播四合院文化的“使者”——在院子里搞起了旅游接待和讲解。渐渐地,朱宝华的小院在什刹海这片出了名,而他和家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讲解员”。在得知开始招募奥运人家之后,朱宝华在第一时间报了名:“奥运会的时候,会有大量外国人到中国来,我希望我们能够以主人和讲解员的双重身份,向他们展示和介绍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
    
“边吃葡萄边讲咱的文化”
    
    和朱宝华家的四合院相比,大金丝胡同33号这个“奥运人家”的历史韵味则更为浓厚。61岁的主人张静自豪地告诉记者,他所住的这个四合院建于明代天启年间,距今整整386年历史。“你看墙上这些黄绿相间的琉璃瓦,还有彩绘,都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了很多传统四合院的特色之处:天棚、鱼缸、石榴树、葡萄、竹子、爬山虎……炎炎夏日,在这样一个院落里坐在葡萄架下喝上一杯茶,无疑是一种享受。
    
    这个“奥运人家”共有大小14间房,其中4间将在奥运期间作为接待用房对外国游客出租。“四间客房按照四种风格布置,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布置方面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张静一边引路一边娓娓道来。记者发现,在这四间房中,要数映着红光的“婚房”最为特别,红色的纱帘罩、绣着龙凤图案的红色被褥、红色的中国结,还有小窗上的小红“囍”字……“这是几年前应一对加拿大新婚夫妇要求布置的婚房,他们在这里度了蜜月。这样的布置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当初为了入选奥运人家,张静特地找人翻修了每间房的洗手间,如今,由旅游局统一配发的消毒柜、灭火器等家庭旅馆必备的设施已在各个屋内安放妥当。张静指着院子里的葡萄架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葡萄还是青绿的,再过二十来天等外国游客住进来的时候葡萄也该熟了,那时我要请他们边吃葡萄,边给他们好好讲讲咱的文化。”
    
    据介绍,“奥运人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外旅行社组织的境外观赛、修学、旅游、观光团队。按照计划,每个奥运人家每次将接待两位游客,奥运会期间可以接待四批次,残奥会期间可以接待两批次,照此计算,全部“奥运人家”的接待能力将达到1.2万人次左右。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奥运人家”进行安全、卫生、国际礼仪等方面的集中培训。据了解,奥运会结束后,“奥运人家”有望作为一种常态的家庭旅馆继续保持下去。
    
红土泥人讲述风土人情
    
    除了可以住在各具特色的“奥运人家”,奥运会期间,各国游客还可以走进一些别具一格的艺术家庭,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桌上一袋袋的红土泥,桌下一个个造型各异的泥人,泥塑艺术家吴德寅的这个“家”每天都要吸引很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在吴德寅的最新作品《老北京风俗泥塑——旧京三百六十行》前,很多参观者停留许久,仔细端详。细看每一个泥塑人物,你会发现几乎每个人物的表情都是唯一的——给人剃头的剃夫、天桥顶缸的艺人……各色人物的表情凸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吴德寅告诉记者,这一作品通过立体的形象展示了老北京交通、娱乐、商市、饮食、风情等,力求让大家看到当时人们的衣着打扮、音容笑貌:“奥运期间我希望更多的中外宾客来到我这里,通过这些泥塑了解北京的过去,了解北京的风土人情。”
    
    日前,200户经过精心挑选的奥运艺术家庭已在北京亮相。有以泥塑、风筝、剪纸为特色的民俗制作家庭,有展出古玩、书法的展览艺术家庭,还有戏曲、舞蹈、杂技等表演艺术家庭。奥运会期间,除了精彩纷呈的比赛,相信出现在这一个个普通北京家庭中的“文化大餐”势必也将让各国游客惊喜不断。
    
    (本报北京7月18日专电)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