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一克田黄千两金 专家提醒收藏田黄需谨慎

1楼
老王第二 发表于:2008/8/18 10:22:00
 “昌化田黄”当寿山田黄出售骗藏家

  记者:称福州寿山的田黄为“疯狂的石头”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近年来它的价格一直上扬不止,优质者高达数万乃至一二十万元一克,令人咋舌。您认为什么原因让这种石头如此疯狂?

  崔文元:首先,物以稀为贵。现在,优质的寿山田黄一年也出不了一两块。市场上流通的所谓寿山田黄,主要是昌化田黄石,真正的寿山田黄,则是过去 遗留下来的;另外,还有炒作的原因:玉石、翡翠等纷纷涨价,田黄也不甘示弱,这是人为因素。去年,优质的田黄已标到每克十万元了,现在更不止这个数,真是 “一克田黄千两金”啊!

  丘志力:田黄近年来价格攀升得比较快的原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我个人的看法是:既有历史文化的原因,也有现实市场和材质因素方面的影响。历史的 原因就是田黄在历史上确实有过显赫的“记录”,譬如受到皇帝的青睐,曾作为国家最高礼物赠送给国外元首等;而田黄最重要的功能是治印,印者,权徽或名徽 也!也就是说需此物者非富(有钱人和文人墨客)则贵,用经济学的话说就是田黄的需求者大多很有钱。恰好,产于福建寿山乡山脚下那几亩“田”中,具有“田黄 ”特性的石头又特别少。近年来,行内评“国石”,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以“田黄”做地方名片“推波助澜”。这样一来,市场上田黄的价格也就达到了“随心所欲 ”的地步了。

  记者:说到市场上流通的浙江昌化田黄石,我想知道:同级别的这类田黄石与寿山溪的田黄比是否逊色?

  丘志力:我正好三个月前去了这几年出产“昌化田黄”的地方,发现真正好的“昌化田黄”也很润泽,确实具有传统福建寿山田黄非常相似的特点;但应 该说明的是:“昌化田黄”算不算田黄学术界还有很大的争议,加上对新产地的“田黄”的研究程度还远远不够,现在还不好定论“是否逊色”的问题。但可以肯定 的是:就目前来看,两者的来源有一点差别:昌化的“田黄”来自梯田,而不是水田。

  崔文元:我领导的科研组研究寿山石二十多年了,有一些心得。“昌化田黄”的矿物组成、特征及成因都与寿山田黄相同或类似,优质的不比寿山田黄逊 色。现在,“昌化田黄”在市面上大量交易,只是说成寿山田黄而已。我在昌化考察时就见到有人去昌化挖掘现场收购田黄,然后当寿山田黄出售,蒙一些不懂的藏 家。

  从历史发展看,很多矿种从发现一处到多处是普遍规律,如鸡血石,最早发现是昌化鸡血石,而后发现巴林鸡血石。不能说巴林鸡血石不能称鸡血石吧?既拿人家赚钱,又承认人家是田黄,是何用心?但我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寿山田黄才是“田黄”有待探讨

  记者:有专家认为:只有产于寿山溪约8公里长的沿溪两岸水田泥沙层中,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外表润滑无明显棱角,而且有皮、有萝卜纹、色泽微透明或半透明的才可称为田黄。您是否认可这种说法?

  崔文元:这是我多年前提出的观点。我当时说的是“11公里长的沿溪两岸水田泥沙层中”,而不是现在的“8公里”。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情况不同了,这个标准就要变了。

  丘志力:确实,传统的田黄是要具有上述全部或大部分的特征,但大家仔细考量就会发现,一般的藏家或消费者如何才能知道这“石头”是否真的来自寿 山或者来自田里?有些藏家或行家会说,我凭感觉就可以知道。可问题是“买”和“卖”家永远都是不同的利益群体,当买的行家和卖的行家各执一词时,该怎么 办?事实上这就是标准的问题,因此现在不是我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的问题,而是这些特征是否真正可以作为田黄的“科学标准”的问题。就我所知,答案不是肯定 的。

  记者:事实也是如此:截至目前,何谓“田黄”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形成,专家、藏家等对其看法也是各执一词。有关“田黄”大小会议已开过数次,为什么国标的问题还没解决?

  丘志力:就我个人所知,除了你上述提到的行家所说的标准外,如果加上“主要由珍珠石和地开石组成”,那答案就基本完整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没 有解决如何判断的问题。还有,这些矿物的“主要”的含量是多少——80%还是60%?为什么是这个比例?这些问题都不好回答或者说还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 这就是为什么标准还难以出台的重要原因。

  记者:没有国标就直接造成了田黄市场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藏家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田黄”?

  丘志力:因为真正“田黄”很难得,作为研究者,我希望一些“正路”收藏的人或有经济实力的藏家和实力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深度的研究,推动“标准 ”尽快出台。而在问题没有解决以前,可以用四个较为俗气的字和两个文雅的字来表达:“看菜吃饭”,就是根据自己的实力(经济和眼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来处 理;“舍得”,这两个字有禅意,就是要有放得开的心态!

  清代,“一两田黄一两金”;民国时期,“易金三倍”;今天,就不是“一两金”或“三倍金”的问题了,而是“一克田黄值千金”:寿山田黄价格一路 上扬,优质者价更高达每克数万乃至一二十万元,让不少石痴“望黄兴叹”。这还不算,近年来,从矿物组成、特征及成因都与寿山田黄相同或类似的“昌化田黄” 的横空出世,又让藏家蒙了一头雾水。

  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宝玉石行业协会珠宝鉴定师考试委员会主任崔文元,中山大学宝玉石研究鉴定中心主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 协会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珠宝玉石首饰标准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丘志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在关于田黄的国标没有出台以前,田黄的文化风险 是藏家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国际知名玉石学学者王春云博士则对当下天价田黄提出了质疑。

  抬高田黄价格别拿历史开涮

  记者:寿山田黄身价不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明清的皇帝曾与之结缘。您是把历史和玉石结合在一起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对此有何看法?

  王春云:田黄就是福建产的寿山石中的优良石品,它与寿山石一样,主要也是由地开石、珍珠石和其他黏土矿物组成,硬度很软,只有2~3。虽然属于广义的玉石,但一般只作为图章石和工艺美术雕刻石料。

  田黄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不甚值钱,即使到了明代与皇权有了联系后,也仅是作为拥有奇效的治病之粉。只是到了清代,特别是在清代以“玉痴”和“石痴 ”闻名天下的乾隆皇帝做了一个“福寿田”的黄石美梦之后,田黄才与皇权挂上了钩,一跃成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被誉为“石帝”。然而,在皇权被彻 底摧毁的民国时期,田黄曾变得一蹶不起。在皇权被渐渐遗忘的共和国时期,田黄也变得戚戚无闻。然而,近二十多年来,也许出于复古和怀旧的思潮,田黄在收藏 市场上再起波澜。尤其是最近,田黄在收藏市场上的宣传价格竟然达到了每克一二十万元的天价。在这种情况下,我提醒收藏界:收藏天价田黄应该谨慎!

  记者:收藏的法则不是物以稀为贵吗?您这种观点好像很奇怪。

  王春云:一点都不奇怪!首先,任何收藏品的市场价格都取决于该藏品的供求关系。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中国不少珠宝店、工艺品店、印章店和古玩 店多有田黄出售,这说明田黄的供货至少并不十分稀罕;其次,田黄曾在某一历史时期辉煌一时,然而现在可不是“黄袍马褂、唯我独尊”的皇权时代,黄色并不是 唯一尊贵的颜色,比如和田玉,人们崇尚的是纯白色或羊脂似的白色。而对于田黄,很多收藏家就珍爱白田、黑田、红田、硬田等品种,未必就独独喜欢黄田;再 次,田黄作为美石的一种,是玉石,但却绝对不是真玉,因此其价格怎么能赶上或超过黄色的软玉、黄色的翡翠的价格呢?这就好比黄铜虽然也属于金属,但黄铜再 黄,其价值也不可能超过同为黄色的黄金;还有,田黄质地非常之软,有可能为人的手指甲(指甲硬度约为2~2.5,铜钥匙为3)所刻动,说明田黄即便是美丽 的、稀罕的,也必定是不能耐久的,所以田黄并不符合宝石定义的三个要素,是断然登不了珠宝的大雅之堂的;最后,孕育出产田黄石的侏罗纪流纹质晶屑凝灰岩、 熔结凝灰岩、含火山角砾凝灰岩等火山凝灰岩,其产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因此我提醒藏家:这种昂贵的“田黄”在国外也应该是有产地的。

  对于市场价值方兴未艾的“昌化田黄”的鉴定,崔文元教授表示,最好使用科学仪器,如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多晶衍射等方法确定其矿物成分,查看其是否具有石形、石皮、萝卜纹、格纹或红格等宏观特征。但如果靠经验,则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温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他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顾名思义,田黄石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分为多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 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