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香港文汇报:如何遏制文物艺术品造假?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8/9/8 14:21: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三月二十八日,专家正在为郑州市民收藏的字画进行鉴别。当日,河南省收藏协会邀请中国权威鉴宝专家为河南“藏友”免费鉴别藏品。经专家鉴定的几百件藏品中,大部分确认为赝品。专家提醒,从事收藏一定要多学习,多看有关书籍,提高个人鉴赏能力,以防上当受骗。 中新社发 慎重 摄

中新网9月5日电 香港《文汇报》9月5日发表题为《如何遏制文物艺术品造假?》的文章指出,要全面认清古董收藏中的风险,还要借助媒体来进行正面引导,而不要渲染一次捡漏的暴富。只要从各方面看清古董收藏中的陷阱和危险,人们就不会轻易下手去购买不熟悉的收藏品,才能使这个市场健康起来,造假者也就缺少了市场流通的渠道。

文章摘录如下:

从南到北,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造假运动随着国人收藏、投资艺术品的火爆,也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要买任何一件文物或古董,首先就会碰到一个问题,是真的还是假的?有很多赝品甚至蒙过了专家的眼光。报载有一地的海关在专家的鉴定下抓到了一批走私的汉代玉器,本应该对走私人课以重刑,但是走私人说我家中还有一大批这样的玉器。到了该人的安徽老家,果然查获相同的大量仿冒汉代玉器。

当然,文物造假或制造赝品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新鲜事儿。中国历代都有赝品制作,从宋代开始就有过几次大的仿冒潮。宋朝仿冒商周青铜器,几可乱真,至今还困扰现代鉴宝者。乾隆年间仿冒任何古物都惟妙惟肖,字画精品的仿冒甚至蒙过了乾隆爷的火眼金睛,他在不少赝品上盖了“乾隆御览”字眼的大印。而民国年间的仿冒品到今天还余绪不断。德化何朝宗的观音,今天古董市场所见的精品几乎都是民国仿冒,我曾在洛杉矶古董市场上看到一件何朝宗观音雕像,与故宫所藏几无二致,收回到国内,才知道那件东西只是民国无数仿冒品中的一件。收藏界常常说鉴别古物要讲究流传有序,民国年间的仿冒赝品同样有故事,同样在史书上有记载。

不过任何一个朝代的仿冒,也许都比不上今天,这正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了。为什么仿冒品或者赝品在今天特别兴盛和繁荣?有人用“乱世藏金,盛世藏宝”来形容今天的收藏热。有一定道理,但是根本上来说,当今的收藏已经不是盛世藏宝玩宝的本来意义,而是将此作为一种投资行为,与古董文物鉴赏不相干。即使是一件不知名的古物只要有升值潜力,就会成为收藏对象。加上媒体的反复炒作,使这种心理蔓延到整个社会,文物古董价格在近几年中迅速飙升,成为继房地产、股票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这在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其中的丰厚利润吸引着大量造假者。

现代科技的发达,使鉴定文物有了利器,但这又是一把双刃剑,给仿冒者提供了制作赝品的利器。据说现在瓷器造假从窑变到包浆可以一次成型。而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做出的东西和原物一模一样,硅橡胶翻模技术的运用,使仿品上的花纹与原物没有任何差别。有些化学溶液能使铜锈从仿品中自然长出来,抠都抠不掉,而在过去,假锈怕烫、怕高温,一碰就掉。

经过浸泡的仿品,同原墓中的墓土一起埋到地下,再在其上种些有根系的植物,经过三到五年,植物的毛细管就长到了仿品上,这时再拿出来出售,很能乱真。

另外在买卖古董的过程中设局、圈套或者讲故事等,都可以让投资者信以为真。使中国的文物古董市场成为无假不成市。这种造假仿冒市场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中国国际形象。

如何遏制这种损害中国古董文物市场的假冒现象?

对于仿冒者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刑责。首先要对仿冒定性。本来仿冒古代艺术品,作工艺品销售,是毫无问题的;但当仿冒者用此代替有年代的古物,就是一种欺诈行为。仿冒品不像假冒伪劣的食品、家用品会使消费者受到直接的健康、安全方面的危害,但却使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以及精神方面受到的危害更为严重。据报载一位郑州张姓人士倾其所有买了一件明代青花瓷,经鉴定是一件赝品之后,一病不起。常听说有人为此付出健康和生命。消费者一旦以重金买到了假古董,比股票涨落的打击更为巨大。一件赝品到手,其结果是一分钱都不值。这对于任何人尤其是中低阶层人士是致命的打击。仿冒品对于社会的危害性不能低估。

要教育收藏者,高价位的收藏隐含着巨大的风险。这与股票、房产投资不一样。经济学家常常总结股票、房产投资的风险,并告诫人们应该用自己的财产的多少比例进行投资,对于文物收藏品的投资同样如此,甚至风险更大。

对于收藏者来说,如果不是想要以文物古董的买卖作为一种职业的话,那么就要将文物古董收藏作为一种业余时间的爱好,而不是一种投机投资的职业。艺术品投资中有很多诱惑人的潜规则。例如一句“黄金有价玉无价”,就将一些玉制品炒成天价。实际上助长了盲目购买,盲目开采的风潮。到最后一旦经济下滑,遭到灭顶的首先是这些身外之物的收藏品。只有属于自己爱好的收藏品,无论市场涨跌,都是自己的所爱。收藏者必须进行大量的研究学习之后再决定收藏何种门类的古董,开始这方面的实践。通过参观博物馆的藏品,观摩各种珍品展览,学习古代有关的知识,提高鉴赏能力,等到真正对于某一类别的文物古董有了心得才开始进行接触。不要轻易地一掷千金来购买所谓的古董文物。

要全面认清古董收藏中的风险,还要借助媒体来进行正面引导,而不要渲染一次捡漏的暴富。只要从各方面看清古董收藏中的陷阱和危险,人们就不会轻易下手去购买不熟悉的收藏品,才能使这个市场健康起来,造假者也就缺少了市场流通的渠道。(吴琦幸)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