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文化圆桌:后奥运,文化怎么做?

1楼
老王第二 发表于:2008/9/12 12:37:00

  在北京奥运会这一人类聚会的舞台上,中国面对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文化魅力。面对此次中国文化的凝聚与释放,尤其是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所显示出的新视角、新面貌、新感觉,如何把握机遇,利用奥运会带来的经验与启示,让文化在"后奥运"更有所为,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编者

陈昕:

在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

北京奥运的魅力远不在开闭幕式,也不局限于鸟巢、水立方等赛场,而是多主题、多视角,立体鲜活地展现了传统中国的慧根、当代中国的风貌与开放中国的胸襟。记得有一位政治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与民族,只有当全人类都认同他的文化和核心价值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强大。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经济腾飞固然重要,文化勃兴更加意义深远,文化交流更加急迫,后奥运时代我们应更好地落实"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

在世界舞台上表演中华文明的"大戏",应该加强"世界视域中的中国"之意识,注意中国历史文化与当代发展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参与,警惕民族主义高扬情境下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我们还需要坚持多样化的追求。我们既需要以宏大叙事展现悠悠五千年,通过调度大事件、大场面与大视野,书写中国意识与中国价值,

也要注意传播策略和形式的求变与创新,尝试以海外公众喜爱的"以小见大"方式来表达、诠释中国意识——通过世俗化、生活化的小视角、小题目、小故事隽永地传达大感觉、大意境、大震撼。同时在内容铺陈上要力求融通历史,以古烁今,突出现代中国的崭新风貌,一方面体现历史与现实的沟连与递进关系,另一方面展示中华文明的当代气韵与激荡,让海外读者、观众透过一扇新的"窗户"来发现中国,体验中国,继而拥抱中国、感动中国。此次奥运闭幕式上的"伦敦8分钟"表演,就为我们开启了另一道门扉:轻松、活泼、青春动感,隐喻、象征、思绪弛张,万千气象积蕴于一辆伦敦街车之中,让人余味无穷,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期待在后"奥运"时代,中华文化"手舞彩练",高唱"国际歌",大步走向世界。

伍江:

让现代文明塑造国家形象

记得奥运会前,当"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出现

时,国内建筑界一片瞠目,似乎中国文化从此失去自我。现在,我想我们可以打消疑虑了。现代化不会使我们失去传统,国际化不会使我们失去自我!开幕式更向世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古老的中华文化不仅曾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完全可以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北京奥运会应该成为一个转折点:如果说奥运前我们的目光多凝聚于昨天,奥运后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共同的明天;北京奥运会应该成为这样一个起点:不再沉湎于"四大发明"曾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而是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今天与未来能为世界做出怎样的新贡献。五千年的历史证明,民族最辉煌的时候正是其最开放的时候。我不赞同执着于如何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并以此作为我们面对全球化趋势的回应。要让国人真正认识自身传统文化的价值,要让世界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中华文化,关键在于中华民族是否能够始终不断地为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奥运后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传统基础上,文化的创新和新文化的建设,树立起世界文化大国的形象。

高春明:

以民俗魅力拉近彼此距离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符号中的重要元素如汉字、太极、古琴

等构成一幅多彩画卷,向全球40多亿观众展示,反映出中国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开放胸怀。

奥运过后,对中国文化工作者而言,如何借助这个机遇,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民间民俗文化的价值绝不可忽视。我们应当很好地利用"后奥运"的有利条件,在积极推进高雅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以非凡的勇气保护民间民俗文化;以非凡的毅力发掘民间民俗文化;以非凡的热情宣传民间民俗文化。只有将根植于祖国大地的本土文化这篇文章做足做好,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才更有信心。无论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还是娱乐文化,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艺术形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沉淀了历朝历代创作者的聪明才智,特别值得我们现代人珍惜,也特别值得我们利用今天的高科技手段对之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我们应最大限度地激发民间民俗文化的活力,焕发民间民俗文化的青春,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现代生活之中,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情趣。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积极推动民间民俗文化建设,使之为世界人民所熟悉,将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国形象,加深世界对我们的理解,削减彼此的隔阂。这些年我们在世界各地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活动,就已经在各地形成"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如果能抓住这次"后奥运"契机,将再次推动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播速度。

葛剑雄:

树立自信之心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的关注。但再完美的展示只能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真正让世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的人群创造出来的,如果这种文化能够得到长期传承,说明它适应了这一人群的需要。中国文化的价值,首先要靠我们自己作出评价,而不能由外人来选择。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要着重向外界介绍,哪些要主动说明它的局限,同样得由我们自己决定。有些人往往迎合外国人的好恶,甚至看外国人的眼色行事,既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展示文化不是推销商品,不是人家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卖什么。

但是,既然是对外展示,就得考虑别人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尊重别人的意愿,既要考虑内容,也得注意形式。熟悉或喜欢《茉莉花》的外国人大多并不了解中国的文化或音乐,只是听的机会太多。但如果我们只介绍一首《茉莉花》,别人难免会认为中国只有一朵"茉莉花",或者以为《茉莉花》是中国音乐的典范。同时,并非所有的中国文化都适合于展示,有些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技艺只能由少数专业人士学习研究,无从在公众活动中得到显示或者被多数人理解。选择不当,不仅起不到展示的作用,反而会增加外界的误解——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展示的目的是什么。各种文化都有其适应性和优越性,否则就存在不下去。但除了人类普遍适应的那一部分外,其他部分都不是普遍适用的,这正是文化多样多元的基础。就文化的普遍性,如人类的基础价值观而言,各种人群之间大同小异,往往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就具体的文化而言,人们也会进行自主的选择,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所以,我们对外展示文化的主要目的,是让外界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欣赏中国文化,而不是一定要别人肯定或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不能强加于人。对不同的文化,人类要学会相互欣赏,相互容忍。面向世界的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气度。

童道明:

敞开民族胸怀

北京奥运会有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但也不得不说有些对中国文化的展示上,技术压倒了艺术,反而是当高科技缺席时,比如56个民族的孩子手擎巨幅国旗入场让人感动。然而,站在更为宏观的视角,北京奥运会组织成千上万的奥运志愿者参与奥运,则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成功的体现。青年志愿者的行为与笑容,让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得到了迄今为止最为生动的体现,也成为以往历届奥运会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特色。这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中国人的独特情怀,宏大的中国文化形象通过这一个个志愿者得以向世界展示。

如果说这个细节展示的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情怀,另一个细节则启示我们国家意识与人类意识的比翼齐飞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对中国人来说,本届奥运会的最大意外是刘翔因伤病退赛。我曾经担心刘翔退赛是否会让"鸟巢"观众锐减,但结果证明这真是多虑。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了这样的意识:既然我们喜欢中国飞人刘翔,我们也同样欣赏古巴小将罗伯斯。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之所在。当我看到美丽的伊辛巴耶娃越过5.05米的新高,又听她说"只有天空才是我的极限",我就联想到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里一句礼赞人类的台词:"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这种让众人为人类的精彩而喝彩的胸怀,艺术创作者同样需要。不久,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的"莎士比亚国际戏剧节"将要开幕。这是继"永恒的契诃夫"、"永恒的易卜生"之后的第三次国际戏剧节。在这次戏剧节中,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将推出一部《哈姆雷特》,一位日本导演将带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创作一出《哈姆雷特》,此外,还有一个国外剧团带来同样的剧目——可以说,这将是戏剧领域内的一次奥林匹克。在一二十年前,这种"撞车"是戏剧行业所努力规避的,因为害怕竞争。而今天的戏剧界,从创作者到观众都需要这种竞争与展示。早在1935年梅兰芳访问俄罗斯时,伟大的戏剧家梅耶荷德曾预言"戏剧的光荣在东西方戏剧交流的基础之上"。今天的中国戏剧界,从文学上来说并不景气,然而从艺术角度却是充满了生机,人们意识到中国人演绎西方名剧也是中国戏剧的一部分,正是这种追求人类文化高品质的胸怀,支撑着国内戏剧界走到今天。

邵大箴:

善用传统资源

从视觉文化和造型艺术的角度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闭幕式的艺术设计与表演,是十分成功的,显示出中国当代文化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拥抱世界的胸怀和气魄。整个开幕式的大型表演活动以卷轴山水画的形式逐步展开,

借鉴了"中国画"这一中国传统造型艺术门类的形式,体现出讲究意境美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北京奥运庆典活动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由于它的设计者们深谙组织大型广场视觉文化活动的基本原理:在关注突出主题的大气氛和整体效果的同时,重视深化主题的细节呈现。整个开幕式晚会,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在远近、虚实、浓淡、光色之间,呈现它内在的美感。此外,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盛典的设计,无不将先进的科技成果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比如开幕式上用现代科技拍摄出来的世界各地儿童的笑脸,

其纯朴的笑容让我们对未来世界充满了希望;比如庆典活动中的焰火设计既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又有精妙的艺术构想,那29对焰火"大脚丫"相信给很多人带来惊叹与会心一笑,这是真正的有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焰火。

纵览北京奥运会庆典活动的成功,它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艺术资源,通过现代科技,做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此同时,外国的现代文化艺术创造与科技创新同样为"我"所需,对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转型和发展可以提供有益借鉴。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