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瘟疫一样的金融海啸,正在迅速向全球蔓延。尽管各国政府频频制定救市政策,但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浸透和蔓延,资本市场旋即也跌入深渊。
危机中的艺术品市场肯定受影响。从我们本期的专题中可以看到,虽然经济界一直有“艺术市场对于金融投资市场变化的反应往往滞后”一说,但由于艺术市场近年来与金融市场的关联性越来越强, 所谓的滞后反应时间得到了加速度,这在10月初的苏富比拍卖上可以看到端倪。尤其是前段时间得到飞速拉升的中国当代艺术,将面临严酷的结构性调整。被调整的不仅包括画廊和拍卖行以及相关产业,更多的将涉及艺术家的重新定价和定位,洗牌的过程必定是惨烈的。
但危机之下永远伴随着机会。
其次,价格将趋于理性,进行新一轮的资产再评估。财富的缩水使得人们将钱包看得更紧,资金紧缩的结果会使部分买家缩手,尤其将大部分高位入手的投机者逐出市场,虽然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不会贬值,但它的商业价值通过货币表现出来,就是贬值的。经过一番公开市场的价格下降之后,卖家心态会得到调整到位。但另一方面,当其他金融投资管道纷纷受创,艺术品收藏是否能成为另一种避险工具?这一期望将随着即将到来的秋季拍卖变得明朗化。
第三,原来混乱的市场中难以辨别的优秀当代艺术家将浮出水面,而艺术家中的残兵弱将们将被迫出局。之前市场价格直线上升之势使得一批当红一线艺术家的热度猛增,这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了一批后进者的跟风,作品面貌的相似,创作主题的雷同,在各大展览会上比比皆是。过去的两、三年内,当代艺术市场确实出现了太多的大同小异,而市场旋风般的速度让艺术家、评论家、策划人和媒体来不及反思和批判这种危险。这对艺术未来的发展来说可能是一种警讯。但现在正是一个契机,侧面帮助沉迷其中的艺术家跳脱这个束缚,可能会是一种建立独特风格的机会。就收藏家来说,理性辨别能力因此会得到加强。这种更谨慎的选择收藏环境下,基础功深厚、原创力突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能够过江之鲫的当代艺术洪流中脱颖而出。
第四,以前被市场冷落的新收藏版块值得关注,比如当代艺术中的年轻艺术家版块。在国内各大拍卖行的秋拍策略中不难发现,上拍的作品量正在大幅收缩,但不约而同都增加了年轻艺术家和低价位的艺术品。前段的火爆为艺术市场增添了不少消费者,在经济危机下他们将逐渐演变成这个市场的坚实基石。而且被淘汰过的市场也需要新的生力军,年轻艺术家将是更具有未来性的资源所在。
第五,传统经典艺术品包括瓷器杂项和中国书画将成为下个热点。经典艺术品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注定了它们一直会被追逐,而由于中国书画一直在国际市场上扮演单行线的角色,在面对这波金融风暴的过程中,尤其经过2005年秋天的大洗盘经验后,整个市场氛围修正得成熟许多,虽然春季拍卖时未有什么惊人市值出现,但整体买气十分稳健,一般拍场成交率都能达到6成以上,较具吸引力的拍场则维持8成以上的热度。虽然在国际行情中并不受关注,在上一轮当代艺术的行情中又倍受冷落,但也正因为此,在国际经济大衰退的环境下,它们将逐步回升并有更多的机会出头露面。不少原本由经典艺术投身当代的买家又从当代艺术项目回笼,毕竟经典艺术如今的市场价格与当代艺术相较,实在是价廉物美。
换句话说,在未来的艺术市场中,标志性的艺术品、标志性的艺术家将沿袭艺术市场永恒的规律,在合理的价位下依然受到追捧。归根到底,只要艺术品市场存在,把握眼光、理念、闲钱、心态,危机将演变成介入市场的最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