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记者揭开文物拍品造假内幕

1楼
钱眼 发表于:2007/12/13 11:08:00

  2006年北京市相关部门共查处19家拍卖企业违法违规的问题,拍卖公司“主动或被动地参与造假欺骗”则是比较普遍的违规现象之一。

  虽然中国文物众多,但经过近30年市场运作,有品质的文物已经不多了。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假产业自然越来越兴旺,所以市面上所谓的文物商品大量是仿制的,真品只能越来越少。

  □文/本报记者 唐逸  

  2007年11月23日,北京皇朝·诚铭公司原计划拍卖的四件“国宝级文物”被北京文物局紧急叫停,因为其中三件被认定为赝品。此消息一出,就像在日渐红火的收藏市场里投下了一颗***,使长久以来文物拍卖界出现的造假问题浮出水面。

  据拍卖公司提供的资料,这四件被叫停的文物分别是:一件 “九镶带钩”,两件“东汉漆器”,是“光武帝刘秀御用”,一件青铜器“四羊方壶”。根据收藏家描述,这四件文物都是早年从大陆流传到海外的,最近才由台湾中华文物学会出面,从旅居海外多年的两位台湾收藏家手中征集到。四件国宝均是抗战后从内地流传到海外的。

  这四件海外回流的“国宝级文物”在北京举行的鉴赏会上,还邀请了业内专家进行鉴定。台湾中华文物学会秘书长张克晋、湖北鄂州博物馆名誉馆长董亚巍、故宫古器物部副主任丁孟等专家分别鉴定后,一致对这四件文物的艺术特色大加赞赏,并预估这四件“国宝级文物”总价达到7210万元人民币。这样的“天价”也使它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北京市文物局外联处的有关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经文物主管部门专家鉴定后,“九镶带钩”和两件“东汉御用漆器”均为赝品,另一件四羊方壶的鉴定工作仍在进行中。

  “任何一家拍卖公司在进行称之为‘文物’的藏品拍卖之前,一定要获得文物局颁发的拍卖许可证之后,方可进入到流通市场。” 北京市文物局宣传处的杨康明说,市文物局组织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进行鉴定的结果是,除四羊方壶还存疑外,其他三件藏品已确认是赝品。

  虽说拍卖公司组织业内人士进行的是私下鉴定,但参与的董亚巍、丁孟等人也是文物鉴定的“行家”。但他们却和市文物局聘请的专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北京市文物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名列在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中的专家都是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其权威性毋庸置疑!而拍卖公司请的专家难免有“捧场”的嫌疑!”

  文物主管部门称,“为避免竞拍者被该公司虚假宣传所误导,四件拍品被撤拍,并在行业内部进行通报批评”。文物主管部门正继续就此事进行调查。

  对于三件拍品系赝的说法,北京诚铭国际拍卖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之前举行的专家论证会上,很多专家都认为是真品。这四件拍品是由两位台湾收藏家从欧洲征集而来,此次叫停后,倘若无人收藏,将退回给委托方。

  即便如此,董亚巍、丁孟等人也认为自己得出“真品”是有依据的。

  此次拍卖的“九镶带钩”长28厘米,宽4厘米的,通体用金银工艺包裹,带钩上镶嵌的5块纯金螭龙金块和4块上等古和田玉,工艺价值非常高。

  台湾中华文物学会秘书长张克晋参与了“九镶带钩”的鉴定。他给媒体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文献有记载,春秋时齐国管仲追赶齐桓公,拔箭向齐桓公射去,正好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成为齐国的国君,他知道管仲有才能,不记前仇,重用管仲,终于完成霸业。

  “由此不难推测,齐桓公当时佩戴的带钩不但体量很大,而且厚重,否则无法抵挡管仲射来的那一箭。” 张克晋说,可以进一步大胆推测,齐桓公当时佩戴的,很可能就是这种铁质“九镶带钩”。

  故宫古器物部副主任丁孟之前也曾表示,这只战国带钩很珍贵,主要原料用的竟然是当时非常罕见的铸铁。“铁器的普及是从东汉才开始的。”丁孟由此推断,这是一件诸侯王级别的贵族物品。

  对于那两件分别名为“彩绘错金银瑞兽纹漆簋”和“彩绘云气纹贴金漆耳杯”的漆器,均有“内官”和“十五年内官赐器府义工秉造”朱隶铭文。从漆器的纹饰风格和铭文内容判断,这两件漆器是东汉皇家御用之物。

  对于文物四羊方壶,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丁孟认为,这个器物高仅37厘米,宽19厘米,但纹饰极其繁缛,器耳下各铸一似虎形的怪兽,壶盖为一块与器口相吻合的铜板,盖上四角各铸有一只飞鸟,展其双翼,引颈欲鸣,姿态生动,是春秋时期小件青铜器中的精品,壶的风格与故宫目前保存的国宝青铜器莲鹤方壶有相似之处。

  丁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他三件没特别仔细看,但四羊方壶是认真看了,至今,他仍坚信这是件真品。并表示,该鉴定结论是自己和董亚巍、以及故宫博物院的杜迺松三人的一致看法,当时他们三人是各自鉴定,在新闻发布会上才碰面的。

  湖北鄂州博物馆名誉馆长董亚巍对记者表示,我国文物鉴定起步较晚,并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目前,所有的鉴定就是靠专家的“眼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凭感觉。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平时我更多的是搞青铜器的研究工作,绝少参与商业活动。趟这趟浑水实在是没想到。”董亚巍还表示,既然现在文物局方面说是假的,就以他们说的为准。

  据了解,由于文物没有再造的可能,目前的拍卖市场上基本是一年升值30%到50%,有的文物过两年再拍,就能升值一倍。这种情况直接刺激了民间收藏的火热。但日益增多的买家被专家们的各执一词搞得一头雾水。那么,目前的文物鉴定结论到底谁说了算?北京市前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在接受《艺术市场》杂志采访时感慨道:目前的文物鉴定没有谁说了算的,现在文物鉴定没有权威,北京目前仍没有一家政府鉴定机构对市民鉴定,并出具鉴定证书。目前的文物鉴定完全凭鉴定者自身对历史、朝代的理解、对比来判定文物的真假。鉴定专家主要还是靠眼睛说话,这难免出现误差。一些人总是认为一些老专家是权威的,这些人要的就是一个名气,等专家鉴定后,拿到拍卖公司拍卖时,卖的就是鉴定专家的名气了!

  但是,专家的“眼学”也不一定可靠。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安丽哲博士就曾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糗事”:

  去年,有一韩国的私人博物馆花了数千万,从民间收藏者手里买了一个官窑瓷瓶,请她做鉴定。“从瓶子的造型、纹样、土的感觉,我都觉得没有问题,当时确定为宋代的官窑。但由于事关重大,我还是决定请我的老师也看一下,我的老师看后,始终没有吭声。第二天,我的老师又请了他的朋友,一位故宫博物院的古瓷专家和他一起看这个瓷瓶。两人讨论研究了半天,还是没有下结论。”安博士和老师隔天就去了趟景德镇,结果,竟然问出了谁是造假者。

  “毕竟能做如此精致的高仿古瓷瓶的工匠本来也是凤毛麟角。那位工匠表示,他弃用了现代的“蒸汽窑”来烧瓷,全部按照古代的方法来制瓷,寻古土古烧制。甚至,古代用的是松树柴火,这个匠人也是依样还原。等瓷瓶做出来后,还继续做旧,以表现它的‘古’。”安博士说:“虽然最终知道了这个瓷瓶是假的,但其艺术价值还是很高。”

  安博士告诉记者,虽然中国文物众多,但经过近30年市场运作,有品质的文物已经不多了。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假产业自然越来越兴旺,所以市面上所谓的文物商品大量是仿制的,真品只能越来越少。

  近十年来,拍卖业带动了中国的艺术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拍卖火爆的现状也带动了中国的文物造假产业。

  在“北京市2006年文物拍卖工作总结会”上,北京市文物局领导通报了有关的情况:2006年,全市的71家拍卖企业中有57家公司开展了文物拍卖业务,全年共举办了拍卖会159场,比2005年多22场。文物艺术品的全年总拍卖量达到89939件(套)。

  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共查处了19家拍卖企业违法违规的问题,拍卖公司“主动或被动地参与造假欺骗”是比较普遍的违规现象之一。

  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至今没有可靠的科技手段可以辅助鉴定文物呢?

  上世纪50年代放射性碳14测定年代方法的问世,以及60年代采用热释光法鉴别古陶器真伪技术,使得科技走进了文物鉴定。此后,相继出现了电子显微镜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等各种科技鉴定手段。

  然而,随着鉴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假货科技含量也“水涨船高”。安博士介绍,目前国际上鉴定古瓷器常用的科技手段是热释光技术,就是通过观察器物在射线作用下的不同热释光的光谱,来断定文物的年份。有造假者发现使用X射线照射器物,能改变热释光测定的年份,于是,就有了鉴定专家被“蒙”的故事,有一位专家曾鉴定过一件唐朝之前的古“唐三彩”瓷马,用热释光技术鉴定为3000年前出土的文物,可最后发现,这匹现代“唐三彩”瓷马只是被X射线照射过头了而已。

  “比起用混有稀硫酸的泥浆,涂抹在新做的陶瓷上,腐蚀掉瓷器表面新灿灿的亮光,造成类似古旧瓷瓶上的皲裂,“补货”更难鉴别。安博士介绍,造假者到各地古窑场遗址搜罗大量的“垃圾”残片,最后拼凑成一件完整的赝品。比如,一只古瓷瓶的底座可能真是元代的,但瓶身部分却是现代的,造假者将两相一结合,竟然能把采用多点取样鉴定的专家“迷惑”了,使其得出“真品”的分析结果。

  而近年来,书画造假的逼真程度让专家防不胜防。故宫博物院科技处的专家曹静楼介绍,早年徐邦达、谢稚柳等老一辈大家曾总结出大量鉴别仿造书画的方法,但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仿造水平也让专家们惊叹。照排复印、幻灯投影、墨刻水印等现代印刷手段被造假者广泛应用,有些印刷出来的书画几乎看不出油墨的痕迹,极为逼真。

  他介绍,目前书画造假者还“开发”出大量耸人听闻的技术,如将字画挂在墙上,墙底放置一口装满王老吉凉茶的大锅,燃火熏煮,用凉茶蒸发的气体将字画熏黄,令宣纸和颜料松脆变质,加速陈化。也有造假者将真古画上不出名的作者的印章剜去,补上伪造的名人刻章鱼目混珠,或者将落款年限推前。有人看到书画被虫蚀食的痕迹就以为是真品无疑,其实,这很可能也是人为的。一些造假者为求效果“逼真”,甚至专门养虫养鼠来嘶咬书画新作,目的就是为了用“蚀食痕迹”来掩人耳目。

  安博士表示,目前,造假者把做工精美的高仿品都销往海外,而中、低仿品则更多地流入了民间。

  “没有造假就没有文物,没有打眼就没有收藏界。”“古董是虎豹,收藏是陷阱。”这些话充分说明了在收藏界里欺诈频频、赝品众多、极易上当。安博士提醒大家,搞文物收藏一定要做好准备,要对历史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有相当的了解,切莫盲目跟风。上过一些当,有了经验才能炼成眼力。安博士介绍,只有看过如何制造仿品,才能从原理上辨识假货。比如,现代的玉石经过酸液处理之后,用茶水或者机油浸泡,然后放在火上烤,可以掺入颜色,“模拟”真古玉因常年埋在地底而渗入的杂质和发生的天然肌理变色,即行话讲的‘土侵’、‘朱砂侵’、‘铁侵’等。如果鉴定还是完全由专家依据文献考证和类比完成。这样的手段就太落后了,现在,不少文物造假者的造假技术紧盯着先进的文物鉴定技术,每每令文物专家判断失误。比如,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采用的是泥范法,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专家发表了系统探讨泥范法铸造青铜器的一批论文,查看青铜器物上是否有范缝,就成了鉴别真假青铜器的主要标准。但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专家们发现新造的赝品青铜器几乎都采用了泥范法。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青铜学研究专家,发现古代青铜器铸造中常常会使用一些金属垫片对泥范进行固定。因此通过X射线透视,能发现铸造过程中残留在器物中的垫片。这又成了文物专家鉴定青铜器的新标准。然而论文发表后,上世纪90年代初市面上就可以看到含有垫片的仿制青铜器了。面对这些造假者,鉴定者如何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安博士介绍,目前,就是要把各种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到文物鉴定中去,提高文物的鉴定水平。通过建立文献和图像数据库,从高分子材料学、粒子、激光、无损分析、红外摄影、纳米技术等学科入手,探讨如何介入鉴定研究,“比如说鉴定一下纸墨印章的年代等,对发现造假古书画也是一个好方法。”安博士说,“鉴定者的‘技术升级’必须快过造假者,才能避免被蒙!”

  那么,面对艺术品市场的火热,老百姓的收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收藏家马未都给记者念叨了“收藏经”:“对历史、对时代和名家个人风格的了解,以及基本的逻辑知识,对每个收藏者来说,都是必需的。艺术品收藏的过程中,不管你喜欢收藏哪一类物品,都要对该种类有基本的知识,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理论。比如要收藏青花,你就得知道青花起源于什么时候?是唐、宋,还是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哪里产的最著名?分为哪几种?原料、制作、绘画到烧成的工艺过程等等。其次,对自己不熟悉的类别,不可过于自信。在古玩界,‘捡漏’的事的确有,只是很少,倒是‘打眼’的事情时有发生。”马未都说:“几年前曾经有一位重庆商人请我们去鉴定他收藏的瓷器。我们鉴定之后非常惊讶,发现这些他花了2000多万元买来的‘宝物’,竟然没有一件是真的。现在不少民间收藏者在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就进入收藏品市场,往往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如现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清明上河图》,只要稍有点历史、文化和逻辑知识的人就知道这有多荒唐。而某个朝代的书风、画风可能跟当时皇帝的喜好有关。从时代方面举例,像‘文革’时期就基本不会产生与曾国藩、左宗棠、孔、孟有关的作品。”另外,马未都认为,对文物的鉴别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要靠自己眼观、耳闻,探索、积累。现在不少学者,因为接触市场、实物较少,在鉴别时时常看走眼。而文物考古专家刘刚表示,搞古文物鉴别的人,一要多看发掘报告,看出土文物的图片资料。二要多看实物,多到博物馆等场所参观。当然,建立健康的收藏市场,健全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法律法规,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收藏观念,我国艺术品市场才能呈现繁荣的景象。

  中国元青花"鬼谷下山"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拍出2.45亿元“天价”,随后被国内一些鉴定专家认为是赝品,在国内外收藏界引起轩然大波。

  2006年5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公司举行的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洪武釉裹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78,520,000港元成交,创下明朝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

  近年来古董拍卖市场火热。左图为一位鉴赏专家正向观众介绍一只明代竹雕笔筒,工艺繁复,筒身经过8层镂空的雕刻。此笔筒价值150万人民币。,但这还不是最贵的竹雕作品,今年该拍卖公司在香港拍出的一只笔筒,价格超过千万元人民币。右图为一个高仅6.1厘米的清雍正斗彩鸡缸杯,在厦门心和2006秋季古玩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50万人民币的价格被买走。

  清铜镏金释迦牟尼佛像等7个组成的一组拍品在厦门心和2006秋季古玩艺术品拍卖会上以830万人民币的价格被买走

  古董是特殊的艺术品。一些高级的仿制品也是艺术品,也能卖出好价钱。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厦门华侨博物馆向参观市民和文物爱好者介绍制作技艺曾失传200多年的国宝级古文物高仿品《粉彩缕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

  据了解,北京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额今年预计将超过100亿元,北京已成为全国文物艺术品的交易中心,国际文物交易中心也呈现出向东方转移的趋势。在北京,潘家园是很多刚涉足收藏领域的买家的“圣地”。但其中的物品鱼龙混杂。甚至在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行规”:买到赝品不算上当,只是交学费而已。

2楼
地球村 发表于:2007/12/13 16:59: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xhm007 发表于:2007/12/13 21:59: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