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揭秘台北故宫:天字第一号文物竟是个木门墩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7/12/17 10:56:00
  •  当时文物迁台时,的确只有原故宫的四分之一,但都是文物中的精品,共有3000件运到台湾。这3000件当时是经过挑选的,其中的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古籍善本价值连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台北故宫外景

馆藏珍品达65万件,每次能展出各类文物约1700件,如果三个月换一次展品,而且不重样,大约可供展100年!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宝石红僧帽壶

明宣德

通盖高19.2cm,口径长16.1cm,口径宽11.2cm,底径7.6cm。

壶口沿呈三阶渐高边,形似僧伽帽,故名。

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棱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

僧帽壶形使见于元代,宣德宝石红僧帽壶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灯草边”白边,为宣德红釉普见现象。宝石红僧帽壶,深受清宫帝后所爱,清佚名画“胤祯妃行乐图”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宝石红僧帽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莲花式温碗

宋汝窑(A.D.960~1279)

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

器作十瓣莲花形。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五彩龙凤大盘

明万历

高4.6cm,口径30.3cm,足径20.3cm。

侈口大圆盘,窄唇,矮圈足。胎薄,施釉洁白,器面图案为釉下青花与釉上低温彩共同描绘成。

明神宗万历时期,官方手工业喜爱制作五彩缤纷的作品,以寓意吉祥为要,而题材琐碎;在同一平面上,常以各种形状的开光框缘界隔出不同空间与主题,使观者视线所及,纹饰满布,几无间隙;多样主题并呈,让人目不暇给,充分营造华丽而热闹的气氛;同样的风格也见于此时的漆器和织物的图案设计。另方面,若仔细观察细部,则见画工用笔软弱潦草,不经意的出现笔线出锋,色彩漫溢出界的情形,均可见此时窑场大量产制却又疏于管理,以及匠者应付的心态。

以本件开光中的穿花龙凤为例,龙凤都只是形式化的外型,缠枝番莲也只拘谨的勾描外廓再填色,笔致柔弱稚拙,似乎只是依样葫芦,虚应故事;但其仍尽量保持官样的原貌,官土轻薄洁白,釉色莹亮,色料淘洗匀细,其繁复多彩、色调喧哗,以及细碎的填染,反而成为此时期让人惊艳的特色。

故宫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明清两朝皇帝在此指点江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将军派鹿钟麟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缴了卫兵的械,然后命溥仪立即出宫。当天下午3时,溥仪离开紫禁城,从此一去不复返。1925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故宫博物院在乾清门举行开院典礼,庄严宣告故宫博物院成立。据当时报载,开展当天,北京城万人空巷。人们一同涌进故宫,一窥它几千年神秘的蕴藏,欲看几百年的禁地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宫内外一片拥挤。

创办故宫博物院史无前例,一切都要靠探索。加上军阀混战、政局不稳、经费困难等,创办初期遇到了许多困难。仅1926年3月到1928年6月短短两年中,院方负责人就有四次变动。故宫经常遭到军阀的扰乱,经费短缺,员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甚至有人提出废弃故宫,拍卖故宫国宝。到了20世纪30年代,正当故宫博物院各种工作正常发展时,又因日寇侵华,抗战爆发。为了保护国宝,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文物万里大迁徙”。大迁徙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中进行,上面有日寇飞机的空袭,背后又有日军大炮机关枪的追击。从1933年到1944年,故宫1.3万多箱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古籍善本图书历经11年,行程万多里,一迁上海、二迁南京、三迁西南大后方,每一次搬迁都惊心动魄。在日寇侵华期间,全中国文物损失惨重,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都无大的损失,这是世界文物史上的一大奇迹。

一宫文物分两岸的历史真相

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造成了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然而,对于大陆绝大多数民众来说,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久闻其名,陌生是因为至今不能亲历。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南京时,曾遇到反对的呼声。当时的国民政府曾公开表示:一旦时局稳定,仍将南迁的文物运回原地。但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鉴于当时的政局,于1948年底又将存放于南京的文物精品迁移至台湾,从此造成了一宫文物分两岸的局面。

由南京迁往台湾的文物分三批,三批文物的起运时间分别是1948年12月22日、1949年1月6日和1949年1月29日。迁台文物一共有2972箱,数量上虽然只有存放于南京文物的四分之一,但在质量上却是文物精品。文物运台后,先租借台中市糖厂仓库存放,保管条件十分恶劣。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迁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1955年,台湾成立“国立故宫、中央文物院联合管理处”。1957年,在亚洲协会的赞助下,在库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陈列室,公开展览所藏文物。1961年,在现址即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馆,1965年新馆落成。同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开幕。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有了两个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比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晚了整整40年。

游台北故宫不用解说员

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外双溪,占地1200亩,1962年动工兴建。1965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天落成,所以它还有个名字:中山博物院。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宫的形式,采用中国宫廷式的设计风格,碧瓦黄墙,雕栏玉砌,在青山掩映之下,显得格外典雅壮丽。到了台北故宫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颇具气势的六柱牌坊,上有孙中山先生手迹“天下为公”四字。拾级而上,在平台处可见刻有“博爱”二字的铜鼎。再上去,就是“故宫博物院”了。

台北故宫的门票是成人100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相当于1元人民币,下同。),军人、警察、学生凭证优惠价50元,6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台湾民众免费,20人以上团体优惠价是80元。此外在门口,押一个有效证件花100元,就可租一个语音导览器,这样就不用解说员,到时只要输入你眼前文物的编列序号,导览器就会告诉你这件文物从哪里来、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用场以及奥妙在哪里。

藏品有多丰富

当时文物迁台时,的确只有原故宫的四分之一,但都是文物中的精品,共有3000件运到台湾。这3000件当时是经过挑选的,其中的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古籍善本价值连城。如玉器中的新石器时代的鸟纹玉饰、清代的翠玉白菜蝈蝈,青铜器中的商代兽面纹方樽,书法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绘画中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韩干的《牧马图》等,还有为数众多的宋元古籍善本,都是无上的国宝。

台北故宫的文物除了当年北京故宫和当年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运去的外,后来还有一些接收、捐赠和收购等。主要收藏着宋、元、明、清等历代宫廷的瑰宝,现有器物近7万件,包括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文玩等;书画近1万件,包括书法、绘画、织绣等;图书文献最多,近57万件,包括四库全书和善本图书等。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而又以翠玉白菜、肉型石最受游客喜爱,成为台北故宫的招牌。

台北故宫的总文物量有多少?如果三个月换一次展品不重样,大约可供展100年。限于展出场地,台北故宫博物院每次仅能展出各类文物1700余件,定期或不定期更换。长期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汉至五代陶器、宋元明清陶器、中国历代玉器等。所以,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出内容,选定一个主题慢慢玩味远比走马观花收获更丰。若要想仔细欣赏每一个展览室,最好是分天分室,逐一参观。比如宋代的书画,可以亲眼一见“苏、黄、米、蔡”及宋徽宗的墨宝,足以让人流连忘返。看完全部真迹,还可静下心来,仔细欣赏经过翻拍放大处理后的书画局部轮廓。加上古雅的乐曲和通俗的解说,宋代书画之美便了然于心。

当然,台北故宫博物院不定期推出的主题展最受欢迎。比如“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特展”共展出唐、宋、明、清各个朝代的茶器、茶书等共197组件,可让人系统地领略中国文化特有的论茶典籍、品茶情景和饮茶器皿。为了让展览更具完整性,台北故宫特意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借来了唐代和宋代的茶器。整个展览的布局也是独具匠心的,就像江南的一个茶馆:粉墙黛瓦,漏窗,修竹,清泉汩汩而出。

台北曾在2002年搞了个年度大展——“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这个展览汇集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有些是首次公开露面。其中乾隆皇帝和孝贤皇后大婚时的画像,是意大利传教士、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所作,现藏于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为了此次展览特地去商借的。同时借来的还有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乾隆南巡图》,此外还展出了两幅台北故宫限展珍品——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米芾的《蜀素帖》,仅展出40天。在近200组件的展品中,有一幅美丽的戎装女子画像引起人们的好奇,这是一幅西洋油画,据传是“香妃”画像,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由于画卷时间长远,卷轴下方签字已无从知晓。不过,这倒是给文艺作品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利用丰富的藏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主题展,如成吉思汗、宋代文化、明清书画等主题展。

两岸故宫各有千秋

两岸都有故宫博物院,它们都以清室宫廷收藏为基础,在追溯博物院的历史时,也都将1925年的开院视作各自诞生的标志。有人说北京故宫是“有故宫,没文物”,台北故宫是“有文物,没故宫”,也有人说迁台的文物仅占原南迁文物的1/4,台北故宫根本不可能与北京故宫相比。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平心而论,两个故宫,各有千秋。要说书画,台北故宫的宋画达943幅。西周时代的青铜器300多件,其中一半刻有铭文,属传世珍品,比如毛公鼎,腹底有三行497个字,十分罕见,至今仍是西周青铜器铭文数目之冠。瓷器中精品更多,宋瓷中的汝窑,清瓷中的古月轩,90%都在台湾,这也是台北故宫最值得夸耀的收藏之一。台北故宫65万件藏品堪称中华文化艺术宝库。

但北京故宫超过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可匹敌。北京的故宫珍藏着占全国文物藏品六分之一的传世瑰宝,历代艺术馆、青铜器馆、陶器馆、工艺美术馆、钟表馆、珍宝馆、铭刻馆、绘画馆中的大批精品令人目不暇接,艺术馆中的历代精品如原始社会的玉琮、秦代的兵马俑、唐代的颜真卿墨迹、宋代的钧瓷、明代的顾绣、清代的康熙五彩瓷器;工艺美术馆中的各种工艺品,珍宝馆中的如意、龙袍、凤冠、朝珠;铭刻馆中的石刻,绘画馆中的展子虔《游春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均是宝中之宝。新中国成立后,新入藏文物达240880件。溥仪出宫前流失的精品如《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基本都收回故宫。几年前更以千万元巨资收购了流落民间的怀素狂草《食鱼帖》。被乾隆视为三件稀世珍宝中的两件: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询《伯远帖》就是新中国入藏故宫的。此外,由于对文物的评价当时与现在有很大不同,使得像宗教文物、特别是清王朝以后藏传佛教文物等当时都没有被国民党拿走。此外限于当时的运输能力,皇帝宝座太大,家具太大,无法搬运,使很多珍贵的明清家具至今还留在北京故宫。而最不能忽视的是,北京故宫的美轮美奂,本身就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和伟大文物。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海峡两岸至今还处于分离状态,而作为中华瑰宝的文物有些也分离在两岸故宫博物院中。比如“三希”中的二希藏于北京故宫,另一希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则藏于台北故宫。其他如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其实只是它的前半卷,后半卷至今藏在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文物的编号

台北故宫有仿古的展室展厅。按规定,库房开启、关闭,须由分持电脑锁卡和普通锁钥匙的职员两人、工友一人同行,配合电脑控制中心完成作业。入藏文物,需经薰蒸杀菌处理。故宫文物的最早编号方式以宫殿为单位,给予《千字文》中一字为代号,如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给“天”,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给“地”,然后登记宫殿内陈设的文物,顺序再给以流水号。人们都会好奇,编号“天”字第一号的是什么宝贝?它竟是乾清宫内一个踏脚的木门墩,因为这是进门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便编列为第一号。这套千字文编号,台北故宫一直在延续使用。

担心被要求“物归原主”

台北故宫文物一直未能在大陆展出,两岸文物交流和两岸文物界的人员互访,还是近10年的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两岸文物交流也基本上是单向的,即只是大陆文物在台湾借出展览交流。台北故宫从1999年开始向大陆借展文物,当年为“三星堆传奇特展”及“汉代文物大展”,向大陆商偕了“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文物赴台,曾引起很大轰动。2001年,“天可汉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中赴台展出的陕西省唐代文物来自12家文物单位,共120组件,种类包括金银、铜铁、玉石水晶、玛瑙和陶瓷等。

至于台北故宫的文物何时可赴大陆展出,一般认为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办理“合法免扣压”手续,主要是有人担心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在赴大陆展出时被大陆要求“物归原主”;二是展室符合“恒温、恒湿”要求,这属于技术条件。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了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精品,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那里每年接待参观者约200万人次,名列台湾地区主要观光点接待人数的前三名。

2楼
林寒烟 发表于:2007/12/17 13:4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黑山老妖 发表于:2007/12/17 13:4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