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看宝先生”的藏宝经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8/1/8 10:25:00

  50岁的瓷器收藏家杜海鸥收藏瓷器多年,经历了瓷器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的两次价格大跳跃。十几年下来,人称“看宝先生”的杜海鸥上手了数千件瓷器珍品,因此也培养出一套品鉴瓷器的独特心得

  吕宁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不迎客来,不送客去。宾主无间,坐列无序,真率为约,简素为具……”

  中福古玩城最大的瓷器古董店“顽石斋”,是请上海书法家协会会长周慧珺题的斋名。而斋名下面所题的这首司马光的《真率铭》又为“顽”字增添了些许意趣。

  50岁的斋主杜海鸥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顽童”。读书的时候,他沉迷于常德路旧货摊上古玩买卖的生意;分配工作后,仍旧“不务正业”,加入了盆景协会,跟协会里的老收藏家潜心学起了瓷器鉴赏;如今杜海鸥已经自立门户开了古玩店,还经营着一家灵璧石厂,家藏的瓷器精品已有近百件。然而他不称自己厂长,也不称自己收藏家,偏偏喜欢“看宝先生”这个称呼。闲来无事时,杜海鸥就在店里泡壶茶,点支烟,和三两好友玩玩瓷器、聊聊天,正如那首《真率铭》所描写的一样。

  拜师学艺

  “顽石斋”的内堂挂着一幅老照片,乍一看很像是香港连续剧里的某位老银行家,其实照片中人正是杜海鸥在盆景协会所拜的师傅胡兆康。胡老先生在解放前是企业家,他钟爱古玩,收藏有百余件清朝的官窑瓷器。杜海鸥进入盆景协会的时候,胡兆康正巧是协会的副会长。

  听说这位老先生收藏瓷器,杜海鸥就拿自己收来的东西请胡兆康品评。当时杜海鸥买瓷器完全是凭感觉,对于器物的真假好坏都不懂得鉴别,也不管官窑民窑之分,只是挑那些器型奇特的、花纹图案漂亮的买回家。给胡兆康看了以后,他常摇摇头说:“这东西不行。”

  一次,杜海鸥拿来一个清康熙青花缠枝莲纹小瓶。那是他1979年花了70多元买来的,这相当于他当时两个月的工资。看瓶底的“康熙”款落得极为工整,杜海鸥满以为这是件好东西。然而胡兆康一看便说这是旧瓷不错,不过并不是康熙瓷,而是光绪时期所仿的。

  杜海鸥只道这落款不会骗人,其实早在清朝,景德镇就有为求卖个高价而冒充前朝款识的做法。就在杜海鸥胸闷不已之时,胡兆康说:“你收藏要收藏好东西,真的康熙瓷我倒是有,你来我家看看。”

  第一次踏进胡老先生家时的震撼杜海鸥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是新闸路上的一栋三层楼的老式里弄房,胡兆康住在二楼和三楼。家里到处摆满了瓷器和灵石。“第一脚踏入房门的时候,我眼睛一亮,看呆了,这才知道什么叫好东西。”

  胡兆康带着杜海鸥边看边讲,转了一下午,最后拿出一件清康熙人物纹棒槌瓶。杜海鸥拿在手里一掂一看,马上感觉出了不同。“把真的拿出来一比,果然大不一样。两件东西的发色、胎骨、手感、造型、气韵都不一样。”这件棒槌瓶外表古朴,青花的发色咬得非常牢,胎面细腻紧密,手感也比较重。而那件光绪仿制品的发色好像是浮在面上的,胎面也比真品轻了许多。

  自古以来制瓷用的陶土都是采自于景德镇高岭山上,俗称“高岭土”。这种土有一个特点:年代越是早,密度越是大。因此,后朝仿造前朝的瓷器时,若是想达到相同的分量,必定要在器物某处加厚才行。如果胎面做得厚薄均匀,那么用行话来说,这件东西的手感就会很“飘”。杜海鸥的光绪小瓶之所以比真品轻,就是这个道理。

  但杜海鸥说,这两者最明显的差异还是在图案的气韵上。

  真品的画工看似是随意一笔,但气势、神韵都溢于笔端。而仿制品的图案却好像是一笔一笔勾描出来的。从康熙到光绪,每个朝代都有各自典型的器型和纹饰。比如在康熙时期,花觚瓶、棒槌瓶和凤尾樽这三种器型比较典型,而乾隆时期就发明了转心瓶、套瓶等新的器型。“以前景德镇的工匠从小在作坊里练习,每天都画同一个图案,光绪时期自己的瓷器也做得非常好,但是叫工匠仿造前朝的花纹,则难免显得生疏。”

  就这样,杜海鸥在师傅家里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好东西,有时胡兆康还会带他一起拜访沪上其他老收藏家。十几年下来,杜海鸥上手了数千件瓷器珍品。“真的东西多上手感觉就来了,釉面的亮究竟是怎么亮,上手的重量有多少,都有讲究。”

  缘结花神杯

  收藏圈子有一个有趣的规律。每个收藏家可能都不止涉猎一个门类,而其中总有一个专长和几个弱项。这样藏品的流通就形成了一个自然循环。专长于瓷器的藏家可以从弱于瓷器的藏家手中拣漏,而同时在他的弱项当中又常会吃别人的亏。收藏的酸甜苦辣也尽在其中。

  杜海鸥就常感叹:“做我们这一行的,收到好的东西,开心好几天,买到假的东西,要胸闷好几天,看到好东西买不起,则要惦记很多年。”他藏石、藏木都上过当吃过亏,只在瓷器上,很难想出一件来。

  唯独有一次,朋友看中一个清康熙青花八宝纹胆瓶,连夜来请杜海鸥帮忙看真假。当时杜海鸥粗看了一下觉得不错,当时这样一件东西的市价一般在7万元左右,商家开价2万元杜海鸥觉得很值。可是第二天白天再去朋友家看的时候,却发现那是光绪时期的仿品。于是杜海鸥出价2.5万元从朋友那里接下了这件胆瓶,再以5千元卖掉。“算我自己吃一次教训,也算培养朋友的积极性嘛。”

  这件事杜海鸥说得如此轻松,是因为比这更大的遗憾他也经历过。这倒不是吃别人的亏,而是自己一念之差错过了好东西。

  现在杜海鸥的藏品中,最珍贵的是一套1991年买来的清康熙五彩花神杯。不过杜海鸥与这套杯子的渊源却可以追溯到1981年。

  当时杜海鸥才刚认识胡兆康,对瓷器的认识还处于懵懂阶段。一天他在常德路上结识的一位老先生悄悄对杜海鸥说:“我家有一件好东西,你要不要来看看?”杜海鸥兴致勃勃地跟去一看,原来是一套12只五彩瓷杯,每一个杯子代表一个月份,杯上画有一枝当季的花卉,反面还配有诗词。杜海鸥当即就反应过来这是康熙时期典型的花神杯。翻过杯子一看,果然杯底工整地题有大清康熙款。整套花神杯保存完好,甚至原配的象牙底座和包装布盒都原封不动。

  老先生见杜海鸥看得入迷,便开价1000元。当时市场上一般的瓷器一件只要几十元,好的也只卖到100多元,12个杯子卖1000元已经是天价了。但是杜海鸥还是觉得值,当即应了价,四处凑钱买下了这套杯子,拿回家后兴奋了好几天。

  然而不到一年,杜海鸥又看中了十个大件的瓷器,急需8000元周转。正好这时一位朋友看中了这套花神杯,愿意出价1万元。杜海鸥便这样换走了这套宝贝。“当时还觉得幸运,一件换十件,还赚了2000元。”

  直到1995年,听说同样的一套花神杯在香港佳士得拍出700多万港元,杜海鸥才开始后悔。如今这套杯子已经价值2000万了。“做这行要心态好,我现在想要是当时没有这1万元周转,说不定以后我也收不到其他好东西了。”好在后来杜海鸥又有幸遇到了一套花神杯,不过这时的杜海鸥已经和当年不同,今天他不仅懂得识别珍品,还懂得留住珍品。现在每年经他之手流通的瓷器多达一两百件,但这套花神杯连同他的其余几十件珍藏,杜海鸥是绝不会再出手了。

  卖石养瓷

  不过这样一来,杜海鸥却面临着收藏路上的瓶颈。

  杜海鸥搞收藏这些年来,瓷器的价格共经历了两次大跳跃。上世纪70年代,国内的市场还非常闭塞,不仅接收不到国际上的市场信息,就连国内各个地区之间交流也非常少。

  上世纪80年代,香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艺术品拍卖体系,于是大量香港的古玩收藏家和商人开始到内地大规模扫货。90年代初,台湾人也接踵而至。当时内地的价格还是低得惊人。杜海鸥还记得当时在上海东台路古玩市场,一个直径40多厘米的明永乐一把莲大盘,5万元也没人要,现在这样的大盘已经能卖到500万元。香港、台湾商人在内地各个城市间的走动,打通了内地古玩市场的地域性壁垒,也炒高了古玩的价格。

  国内形成了艺术品拍卖市场后的这十几年,尤其是2003年“非典”以后,瓷器的价格经历了第二次跳跃。1991年杜海鸥买下第二套花神杯的时候仅花了7万多元人民币,然而现在它的市价却已经翻了200多倍。

  但是看着瓷器价格不断上涨的杜海鸥却并没有因此暴富。由于缺乏现金,他的藏品周转非常快。常常是上午买进,下午就转手卖出。“真正赚大钱的是那些只买进不卖出的收藏家。”而杜海鸥频繁交易赚取的差价通常只有一两成。如今瓷器突然经历了这么大的涨幅,已经不是这一两成差价所能填补的了,而大众收藏意识的提升,也使拣漏变得越来越难。

  现在他的顶级藏品,大都和那套花神杯一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几万元或几十万元购得的,但今天同样品质的瓷器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价位。

  “最胸闷的是,现在我看得上眼的瓷器大都要几百万元,但是拿得出手的只有几十万元。”不卖掉几件好的藏品,杜海鸥很难再收入好瓷器。

  不过面对这样的困境,杜海鸥倒仍旧是一副随遇而安的态度。他自己开了一家灵璧石加工厂,每年加工一些他的灵璧石藏品送到纽约苏富比拍卖,以此养活他的瓷器收藏。

  “卖掉再多石头我也不在意,而卖掉瓷器我是要心疼的。”杜海鸥说。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