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我国邮资票品上的文化遗产

1楼
一飞 发表于:2007/11/27 12:16:00

2006年2月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日”的设立,是党和国家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贯政策的延续和提升。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 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 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让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而有效的保护,使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动。

  一、文化遗产的概念

  说起文化遗产,在许多人的概念中是指遗址、古建筑、石刻、壁画及代表性建筑等,其实,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由于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人们日常看得见、摸得着,了解的也比较多,故在保护方面常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涉及传承等问题,在保护上难度相对较大。

  二、文化遗产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务院于 1961年 3月 4日颁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到目前为止,已确定5批 1000多项。此外,我国还设置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特别区域。这些被确立的文物、自然保护项目,得到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上世纪 8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即开始着手制定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计划。在“保护与宣传并重”原则的指导下,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以及非物质和口头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管理和扶持力度;随着我国被批准和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逐年增加,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日显重要。我国政府一方面通过立法的手段,强制保护;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宣传世界文化遗产的各种知识,用以满足保护、继承工作的实际需要,并适时推出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参照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徽志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徽志的设计造型,用蓝色线条勾勒出代表大自然的圆形与人类创造的形状方形相系相连的图案,四周环绕“世界遗产”中、英文字样。 2000年 12月 25日,我国发行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普通邮资明信片,其邮资图即选用了该标志。“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饰“太阳神鸟”作图案。专家认为,该图案所表达的内涵寓意深远,是古代先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同时,它也是希望的象征,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世世代代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 2005年 8月 15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决定,“太阳神鸟”图案将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使用。


  三、我国邮资票品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7年 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29届大会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入选项目必须是具有突出价值的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非物质遗产,或是从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角度具有突出价值并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目前,我国已有昆曲、古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并入选)等 4个项目成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6年 2月,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此名单含 518项推荐项目,分属民间文学( 32项)、音乐( 69项)、舞蹈( 36项)、戏剧( 92项)、曲艺( 44项)、杂技与竞技( 17项)、美术( 60项)、手工技艺( 84项)、传统医药( 6项)、民俗( 61项)等十大推荐保护类型。

  我国公布的第一批 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许多都登上了邮资票品,如“京剧(中国,)”、“景德镇传统瓷业营造技艺”、“春节(中国,图 4)”等,据不完全统计,共约有 121套, 328枚。

  我国港澳台地区发行的邮资票品,对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也有涉及,“京剧”更是备受青睐,一直都是邮品发行中的热点。除此之外,香港邮政曾发行过有关《端午节》题材的邮票;澳门邮政发行过“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唢呐艺术(《国际音乐周》、《民族乐器——唢呐》)”等题材的邮票;台湾邮政部门发行过《农历二十四节气》等邮票。

  四、我国邮资票品上的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一提起文化遗产 ,人们的概念中就会想起长城、颐和园等。我国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确实起步较早。由于我国的许多著名风光景点和古代墓葬(如秦始皇兵马俑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所以,我国许多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列为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这些被列为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建筑、风光景点、墓葬等统称为世界遗产中国项目。

  我国最早出现在邮票上的世界遗产中国项目是北京的天坛。 1909年,清政府发行了宣统元年纪念邮票一套3枚,图案为“北京天坛”。以后,天坛又多次出现在中华邮政发行的邮票上。 1921年 7月 1日,北洋政府发行了航 1——北京一版航空邮票一套 5枚,图案均为双翼飞机掠过长城。这是我国邮票上出现的第二个世界遗产中的中国项目。在旧中国的邮票发行史上,只有天坛、长城、颐和园、孔庙、孔府、孔林登上过“国家名片”。这些邮票以不同志号、版别、加盖、改值、限省等方式行世,数量众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邮政多次发行表现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邮资票品。截止到今年 5月底,我国发行的邮资票品上,共有 86套邮票、 82套邮资封片展现了世界遗产中国项目。

  香港回归后,香港邮政部门不仅多次与中国邮政、澳门邮政联合发行邮票,还相继推出以布达拉宫、明清故宫、秦始皇陵、黄山、丽江古城、九寨沟等 6个祖国大陆世界遗产中国项目作主图的“世界遗产──中国的名胜古迹”特别邮票;以苏州“网师园”作主图的《神州风貌系列(第二号)——苏州网师园》邮票小型张;以“泰山”为主图的《神州风貌系列第五号——泰山》邮票小型张。 2005年 7月,澳门历史城区成为我国第 31个世界遗产。为此,澳门邮政特发行《澳门世界遗产》邮票 1套 4枚、小型张 1枚(图 5),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自上世纪 60年代以来,台湾邮政部门发行了一大批极具欣赏和收藏、研究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题材邮资票品。这其中,古典诗词、故宫藏画最具代表性。这些邮票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项目虽有涉及,但数量较少,目前仅有特 375《中国古典戏剧——元杂剧》中的第 1枚“西厢记”,出现过“古琴”的身影。

  五、《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总部设在法国巴

黎的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 1972年11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7届大会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的制定,目的在于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更积极有效地保存和保护对全人类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使在人类历史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的古建筑、古代艺术制作和天然名胜、自然景观、遭受绝种威胁并严格划定的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免遭毁灭的危险。 1985年11月12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政府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12月11日,泰山、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此,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开始走向世界。截止到目前,我国共有31个项目(含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4个项目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位。这不仅表明我国的这些自然和文化景区具有特别的世界性的价值,也表明我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

  相关链接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设有徽志,图案为菱形四方形,四周环绕成一个圆圈,象征人类共同保护遗产资源。除此之外,世界遗产名录上还采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徽志,图案为它的英文缩写 UNESCO作廊柱的一座建筑。这两种徽志后来成为许多国家发行世界遗产邮票的一种标志。

  ●1998年 5月 25日,中国教科文组织、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北京联合向19个被联合国授予《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遗产管理单位颁发世界遗产标志牌。“世界遗产”标志开始在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永久悬挂。

  ●1984年,法国在世界上第一个设立了历史文化遗产日,遗产日当天,全国所有博物馆向公众敞开大门,公立博物馆免门票,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遗产日期间,法国总统府、巴黎市政厅等同样免费开放,这些地方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著名建筑,且收藏有许多世界名画。

  ●1991年,有了第一个“欧洲文化遗产日”。目前,包括法国、意大利、印度在内的 40多个国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

  ●意大利采取成片保护的办法,如古罗马城就被全城保护下来。意大利政府还拥有一支听命于文化部长的“文物宪兵”武装部队。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支专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武装部队。

  ●在经济欠发达的墨西哥,政府把遗产的保护、开发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吸收当地居民直接参加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

  ●法国群众团体“城墙联合会”以保护和修复古迹为宗旨,曾发起“城墙行动”。每年暑假,都有几千名青年志愿者在“城墙联合会”的组织下来到数百个古迹工地,在城墙下、磨坊里、教堂和古堡中,进行古迹修复工作。不仅是一种文化熏陶,也成为对公民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一环。

  在存世的海关邮政中文封中,有8件是天津电报局寄北京贴大龙邮票封,以后有数件同类电报封却只盖海关公文戳记,以“免费”方式寄递。

  这些电报封实物,从公历1882年5月5日至1883年6月15日,仅跨时一年多。为何其存在时间如此之短?这要了解一下我国的电报发展史。

  我国最早的电报线路,于1877年8月18日首先在台湾动工兴建,同年10月11日完工。电报线全长95里,这是我国近代电信史的新开始。
  
  1879年3月,北洋大臣李鸿章迫于政治形势,决定兴办中国第二条电报线路,由大沽口至天津,史称“津沽电报”。

  到了1880年,李鸿章为沟通南、北洋联系,于同年9月16日发出《请设南北洋电报局奏折》,18日光绪皇帝批准李的请示,李鸿章即于同年10月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并委托外商大北电报局代为订购相关器材,次年4月即从上海、天津两地同时开工,至12月24日全长3075里的津沪电报线完工,并在天津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七处设立电报分局,于12月28日正式营业,且免收报费一个月,以作宣传。1882年4月,津沪电报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贴有大龙邮票的电报公文封,即是官督商办后才产生的。

  由于津沪电报尚未通达当时的政治中心——北京,故上海发往北京的电报,就要靠天津以“邮转”的方式传送,著名的大龙中文电报封,即是此段历史的证明。

  存世的“天津大龙中文电报封”均为沪发至津的电报,再由天津邮送至北京,津京之间,邮路当天可达。至于为何未见有1883年以后的此类公文封,原因是稍后北京已开通至沪的电报线路,不用经津局转发。

  至于稍后出现的电报公文封(贴票封最迟为1883年1月18日,公文戳封最早为1883年4月26日),不再贴用大龙邮票,是因为海关税务司署自1882年12月22日发出通札,规定海关免费公文戳记可用于公务,也可用于海关关员的私人函件。而电报局与海关关系密切,收件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是海关的顶头上司,故当启用海关公文戳记后,海关以“免费”方式代运天津电报局函件,自在情理之中。

   来源  ;中邮网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