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书画的“鉴定危机”

1楼
小棋子 发表于:2007/12/4 10:43:00

  中国内地的艺术品市场近两年来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应该说各方媒体及公众舆论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以至现在大多数的艺术品收藏者只感觉到“盛世藏宝”带来的诸多益处,以及收藏艺术品所具有的“保值增值”优越性,而对当今社会上愈加严重的艺术品欺诈性经营和借伪作坑人行径却戒心不存……源于笔者长期以来置身于国内艺术品市场之中,曾耳闻目睹过许许多多消费者上当受骗的事,也略微知晓一些书画造假人或策划者所谓的“经营之道”。受无奈与忧愤心情的支配,现择要点简要说说近期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所出现的有关名家作品真伪鉴别方面的几个棘手问题,以提醒诸位。

  无“资质”鉴定家泛滥成灾

  “书画鉴定”原本是指掌握相应专业技能的人对署名家之名的书画作品进行真伪判别、优劣审定的专项工作。基于书画鉴定是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且极具特殊性意义的专门学问,有“实践”者才知道,当前要胜任于该项“高危”(指现在辨别高仿真伪作的难度极大,出差错时后果极为严重)工作从业者必须具备如下三个缺一不可的基本条件:一是书画鉴定(包括一定创作能力)的基本功;二是应有较丰富的“临场”实战经验;三是要深谙古今流行的种种作伪秘招。而事实上,由于近三四十年来我国国内对书画艺术品的需求客观存在着由长期的“冷”到近期的骤“热”的这个因素,因此书画鉴定人才似乎明显缺乏培养与储备的土壤与时间。因此国内目前客观上是极其缺乏有实战经验的、具“真知灼见”素质的书画鉴定人才。

  但由于市场的突然火爆,艺术品买家的急迫需求,书画鉴定业一夜间便“俏”了起来,以致成为某些人眼中的“高产出”行当。于是乎,社会上便高频率地出现了“书画鉴定”角色的“大反串”现象:不少书画家、美术理论家“理所当然”地充当了鉴定家;较多已故名家弟子(也有不少实属谎称)和家属也“当仁不让”地来鉴定相关名家的作品;有退位或在位的书画界领导人或管理者对署名名家的作品亦“责无旁贷”地说真道假;更有许多书画经营者也极力通过各种方法的包装让他人视自己为“鉴定家”等等。试问:此等状况,怎能不给如今貌似兴盛的艺术品市场带来若“地雷阵”似的“鉴定隐患”?

  有题跋的书画多数不真

  现说书画鉴定的衍生物题跋问题,它是名家书画作品在进入观赏和流通环节以后,在作品画面内或外围裱件上被他人以毛笔书法题写了带有观后感性质的文字。为书画作品作题跋的动机,初衷类似于为一本书写跋文,旨在让观者更好地品读理解该作品,增加鉴赏与收藏的情趣,也为日后为题跋作品的真伪鉴别提供一个鉴藏依据。或许是由于书画收藏家们普遍都怕“假”的缘故,现在,书画界中很多人,尤其是书画经销商们现都把请著名书画家与书画鉴定家为某署名名家的书画作品作题跋视为为艺术品消费者作“保真承诺”的最“有效”手段。他们试图让藏家接受:只要一件名家署名作品上有书画名家或鉴定名家的题跋,那就说明该作品已经专家鉴定过,就不会有假。受这等意识的支配,你说题跋能不被策假者们所利用吗?于是乎,现在我们在署名名家的作品上所见到一些针对某名家书画作品的题跋,其文字内容无不是说该作品的“真”和艺术质量的“高”,说穿了其旨意就是要极力证明所题作品必定是“真迹”,绝不会看错。

  笔者认为,现在名家署名书画作品只要有名人题跋存在,该作品就多数不是真迹(真迹只占少数),其答案不外乎以下二点。一是多数书画界中人,当然包括一些声名显赫的书画名家、美术理论家,他们或擅书会画或能写善辩,专业水平也许都不低,但一般都不会精通于颇具特殊性意义的书画鉴定之道(甚者从古至今书画家们恰恰是“购假大户”),他们根本就不能胜任于当今进入“高仿时代”名家署名作品的辨真识伪工作,这可以说是很普遍现象。作伪者或策假者当然心里明白得很,但藏家(尤其是刚入市的)可是绝对想象不到的。二是专业书画鉴定家无论多么权威、实践经验多么丰富,他们在面临当前如此严峻的书画作假形势下其鉴定工作的失误率无疑大增。尤其是长期从事古代书画鉴定的人忽然间将工作重点转向到受赝品侵扰最严重的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的真伪识别工作中,他们的“眼力”就必然存在诸多力所不能及的“鉴定盲区”。年老体衰、精力不济者当然更容易出差错。但也有个别的鉴定名家并非是“无意”出错,他们纯粹是在学术与人情或与经济利益不能兼容的矛盾中,做出放弃前者的选择。

  图章已“失信”

  古今书画作品钤盖各种类型的图章,“取信”的用意十分明显,也可以说图章的发明和使用,不容置疑地首要用途是“取信于人”。在书画作品上实施该举措就是为日后他人辨别署名作品(题款)的真伪以至判断整件作品是否可靠提供依据。也正因为如此,书画鉴定历史上才曾经出现过一个专以图章作为重要鉴定依据的“款印派”鉴定派别。其实一直到现在,许多人对沿袭已久的以图章作为重点鉴定项目从而确定名家书画作品真伪属性的工作方法仍然是乐此不疲,且大多数圈里或圈外人对此种工作方法最终带来的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始终没有产生过任何怀疑。

  但是,现在的情形已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了。好些书画造假者利用电脑制版这一科技手段仿制名家作品中的图章,在制作效果上完全能达到真伪莫辨的程度,仿得好的即使借助放大仪器帮助鉴别也是无济于事。现实还不仅如此,如今的造假者在图章印面色泽(印泥色)的作旧处理上,也能达到“随心所欲”境地。由此可知,现在的鉴定工作者如果还是一意孤行以图章定真伪,那就完全有可能在工作中陷入被动,产生谬误,导致整个鉴定工作结论上的颠倒黑白局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高科技已使图章彻底“失信”了。

  “书”的误导

  近一段时期,我国出版印刷业的长足进步是以往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现每年由正规出版机构公开发行的各类型名家书画作品专集其数量之多,着实是无法精确统计。同时我们还看到一种现象:如今刚入市的书画收藏者们特别钟爱购藏那些被大型画册出版的,即所谓有“出处”的名家作品。许多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被名家专集出版过的名家作品那必定件件都经过了鉴定专家的严格把关和认真筛选,对这类作品原作已不用担心其真伪问题,可以放心买进收藏。而真相并非如此。

  先说“技术”方面的因素。现在海内外各出版机构出版的名家画册总量过多;出版频率偏快;周期实在太短,而社会上书画鉴定力量又很薄弱,况且大多数的画册编辑人员并非书画鉴定家。面对着书画造假水平越来越高、名家书画赝品满天飞的现实状况,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画册出得越多,书画赝品被当作真迹入编于名家作品集册中的概率也就越高。所以,最近几年,一些出版社出版的已故名家作品集册,其中的入编作品受到专业人士质疑的不在少数。

  再论“人为”方面的因素。个别书画经销商纯粹就是利用现在出版画册的便利条件,试图以画册的特种“包装”作为兜售赝品的“促销手段”。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就看到几本新出版的有着堂皇书名的名家画册,其中就鱼目混珠、赝品充斥。还目击过将旧版书籍做“偷梁换柱”、重新装订的作伪名家画册的事例。面对这等性质的书,若书画买家掉以轻心,以“书”论作品的话,其结局将如何就不用多说了!(据《美术报》)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47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