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伴随着股市连续下跌,产业资本也开始了增持股票之旅。统计显示,5月份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金额达到31.60亿元,而限售股合计减持额仅为18.74亿元,增持金额达到减持金额的1.68倍,为2008年10月以来的首次月度净增持。
产业资本蜂拥进场,让多头信心大增。通常,产业资本从二级市场增持股票,不仅意味着大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充分看好,也意味着股市底部日益临近。这一点,A股历史上发生的两次增持高峰——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以及2008年5月至9月间的情形,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那么,这一次产业资本增持,是否同样意味着2482点已经成为年内低点呢?
从基本面情况看,随着欧洲经济前景趋恶,市场对中国经济是否面临“二次探底”充满担忧。温总理不久前曾表示,国际主权债务风险可能尚未结束,中国对外贸易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仍需时日,这两个不利因素更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二次探底,而非通胀失控。事实上,5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下滑,已经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寒意;而深交所发布的2009年年报统计同样显示,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存在压力。由于经济和盈利增速见顶回落和再次“去库存化”的风险不断增加,一系列内外部因素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面临显著放缓压力,这使得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也面临考验。因此,尽管5月A股平均市盈率已经降到了17倍,沪深300市盈率也降到了13.6倍,相比2009年底的32倍和29倍低了一半左右,而且与2008年1820点的估值相当,但这一市盈率水平,并不必然支持现在股市已经完全见底。
从资金面情况看,融资和再融资压力依然较大,资金链紧张的上市公司,不排除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套现。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沪深两市共发行153只新股,IPO合计募集资金达1922.13亿元。这一水平已经超过去年全年IPO总数。不仅新股发行节奏不减,而且大规模再融资也浪潮汹涌,仅最近半年间,A股市场14家上市银行就预计合计融资约3680亿元左右。此外,如果全社会资金面趋紧,资金链紧张的上市公司在融资无望的情况下,也不排除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票,来获取资金。
从整个股价情况看,结构性泡沫依然没有消除。当前市场上称得上“严重超跌”的股票,只有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这一板块,在1664点到3400点的这段反弹行情中,表现远不及中小盘股,而此次下跌却充当了急先锋。但经过持续下跌,目前银行股估值已经触底,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股票,无论PE(市盈率)还是PB(市净率)估值,都已经接近历史低点。有券商预测,2010年股份制银行和上市大行的平均PE不足10倍,PB1.67倍左右,这与股市大幅下挫的2008年的行业PB1.52倍相比已十分接近。而与大盘蓝筹股“严重超跌”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创业板、中小板的高发行市盈率,以及中小盘股股价严重泡沫化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尽管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首日跌破发行价的现象屡屡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已极度低迷、新股已无法发行。恰恰相反,股市融资功能迄今未遭威胁,高发行市盈率的新股仍在鱼贯而出。显然,这类结构性泡沫不被充分挤除,股市将很难见底。
从增持公司的情况看,22家有增持行为的上市公司中,额度最大的前5家分别为长江电力、国电电力、中金岭南、青岛海尔、上海金陵,增持额度均在2.2亿元以上。除青岛海尔外,余下4家增持额度较大的上市公司股东全部为国有控股股东。由此可见,增持并不具有股市见底的明确信号。因为与前次民间资本大举增持相比,国有控股股东的增持只可理解为大股东对本公司股票前景充分看好,并确信大幅下跌的股价已物超所值,但并不意味着整个市场的股价已严重低估。本质上,惟有民间产业资本大举增持之时,方是股市见底之日。
总之,当前资本市场基本面状况复杂,产业资本的增持行为又发生在期指时代,因此,对产业资本尚算不上“大举”的增持行为,我们应当从新角度进行冷静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