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投资组合如何进行仓位调整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0/8/22 12:10:00
"定期定额不是万能的",这是本栏此前曾经提及的一个观点。归根结底,定期定额只是一个买入策略,本身不具有投资组合的仓位调整功能,所以其应对买入后的市场波动是无力的。而本文要介绍的,则是几种常见的仓位调整策略。
  动态平衡:适合大型震荡市
  100-年龄,这是一个许多人熟知的资产配置公式,可以用来确定投资组合中如股票这样高风险资产的比重。有配置当然比没配置好,不过如果只是在买入的时候按比例做好配置,此后却不闻不问,那么好的配置也发不出其应有的效用。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假如一位30岁的投资者根据此公式决定自己的组合需要持有30%的债券基金和70%的股票型基金,并总计投入了10万元资金建立了这个投资组合。1年过去了,债券市场相对平稳,3万元的基金还是原地踏步,依然只是3万元;但是7万元的股票基金却是涨幅喜人上涨了50%变成了10.5万元,这时候整个投资组合变成了13.5万元,而股票基金的比重则上升到了77.78%。如果我们认为70%的股票比例是适合这位投资者的,那么显然目前77.78%的比例就过高了,使其承担了过高的风险。
  所谓"动态平衡",也就是要卖出比重过高品种买入比重较低的品种,使仓位重新回到预定的水平。以上例为例,整个投资组合13.5万元的70%是9.45万元,即我们需要卖出10.5-9.45=1.05万元的股票基金,然后买入等值的债券基金,不考虑交易费用,则这个组合总价值依然是13.5万元,但是股票基金下降至9.45万元,债券基金上升至4.05万元。
  如果在动态平衡之后,股市下跌,股票型基金下跌了20%,而债券型基金依然不动的情况下,做过动态平衡和没做过动态平衡的组合会有什么区别呢?没做动态平衡的话,原先10.5万元的股票型基金将缩水至8.4万元,加上3万元债券型基金整个投资组合缩水至11.4万元;而在做了动态平衡之后,9.45万元的股票型基金缩水至7.56万元,加上4.05万元的债券型基金整个投资组合缩水至11.61万元。11.61>11.4,显然在下跌情况下,动态平衡由于有一个逢高减磅的过程,所以表现优于简单的持有策略。
  当然,动态平衡是把双刃剑,如果进行动态平衡之后,股市不是下跌而是继续上涨,股票型基金的净值进一步上升了20%,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时,没做动态平衡的话,原先10.5万元的股票型基金将增值至12.6万元,加上3万元债券型基金整个投资组合增值至15.6万元;而在做了动态平衡之后,9.45万元的股票型基金增值至11.34万元,加上4.05万元的债券型基金整个投资组合缩水至15.39万元。15.6>15.39,显然在上涨的情况下,动态平衡策略由于过早的兑现了部分利润,所以其表现不如简单的持有策略。
  既然动态平衡不是常胜将军,那么其存在是否还有意义呢?回顾过去几十年全球投资市场的发展,我们便可以看到动态平衡这种强调高卖低买,在震荡市中表现更好策略的价值所在。虽然1980年开始,美股几乎走出了一波持续20年的单边牛市,但是我们也当看到,在此之前美股也几乎有10年的震荡平盘市,A股也是如此,在2006年开始的那波单边牛市之前,也是长期在1000点到2000点这个大型箱体中震荡,这时候动态平衡的高卖低买就能发挥巨大价值了。更何况,无论是"科网泡沫"还是A股6000点的疯牛行情,市场总会出现一波巨大的非理性行情,而在这之后往往又是一波巨大的调整,动态平衡遇上这类行情,最能发挥作用。
  当然,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动态平衡看着虽好,但是如何操作却是一个问题。一般而言,动态平衡有两个执行策略:①基于时间;和②基于幅度的。基于时间的很好理解,就是每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动态平衡,比如半年或者一年。这样的做法好处是比较机械不用动脑子,但问题就在于选取的间隔周期很重要,若过大可能就会做过一波快速的脉冲性疯涨,没能抛到高点,如果过小,则过多的逢高减磅则会在接下来的顺势中降低盈利潜力;至于基于幅度,则是当持仓比例偏离一定幅度后才进行动态平衡,比如对于一个70%股票30%债券的组合,我们可以以10%作为调仓幅度,即股票比重下跌至63%或者77%后就执行调仓,当然在波动比较大的市场比如A股也可以使用15%甚至20%作为调仓幅度。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