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散户代言人左安龙:坐庄仍是股市盈利基本模式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0/11/26 14:20:00

左安龙以其大胆锋利却又不失风趣的主持风格拥有了一大批散户拥趸,被粉丝亲热地称为"老左"。花甲之年才进入事业巅峰期,左安龙见证了中国股市从无到有的整个历程。


左安龙,1942年出生于江苏宝应的一个资本家家庭,1967
年毕业于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后被分配到上海钢铁一厂,13年后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其时已年近40
岁。1984年,左安龙得到了一个可以表现其能力的机会,成为了当时广播电台的新栏目《经济台》的一名金融记者,从而活跃在金融条线。1985年开始在电台担任节目策划、监制以及主持人,同年左安龙便获得第二届全国广播"十佳"主持人称号。


谈及这段大器晚成的经历,左安龙在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我在上钢一厂一待就是13年,快40岁才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刚开始做的还不是记者,只是电台小卖部的经理。后来,恰逢上海进行初期的金融改革,上海率先在全国发行股票和债券,成立银行间短期资金拆借市场等。作为金融记者的我也随之与股市结缘。"


1991年,左安龙撰写的《股票高溢价发行将引起震荡》一文刊登在上海的《文汇报》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看后连说"好"。当时正处于"股疯"阶段,左安龙的文章出来后,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也派人来了解。据了解,他是最早提出这一观点并在全国提起警告的人。


1993年初,左安龙出任新闻时政类直播谈话节目《市民与社会》的监制、策划兼主持人。1998年,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访华途经上海期间,更是做客《市民与社会》担任嘉宾与市民进行直接沟通,左安龙由此一度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1999年他正式加盟上海电视台,主持《今日股市》、《老左信箱》、《周末赢家》等节目,收视率名列前茅。2008年4月主持湖北卫视《左道财门》,该节目曾位居全国财经节目收视率首位。


2009年9月29日至今,左安龙以"空降兵"身份正式加盟改版后的央视二套财经频道,主持《老左来了》栏目。


亲历新股抢购狂潮


理财一周报: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当时您是金融记者,那么您本人是否经历过新股的认购与抢购潮?


左安龙:还记得在上海第一次排长队买的票是延中股份,实事求是地说抢购队伍是排了好几条马路,作为去采访的记者我当时目睹了这一狂潮。但是,必须说的是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太懂。对于买的人,为什么买股票根本搞不明白,一部分人甚至认为买了股票自己就是老板了。


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个新东西,凡是新东西国家是不会让它失败的,凡是新东西最先进入的人总是合算的。但实际上当时股票买了之后是不能流通的,甚至连红利也不分,所以很多人买了之后很后悔,不少人后来又低价卖给了别人。1985年、1986年发完股票,证交所到1990年才成立。那时候大家工资才多少,五年的时间里,有多少人愿意挤出闲钱买这当时不能流通的东西。所以当时的股票就跟国库券一样,大家既不懂怎么回事,也不懂怎么玩。


另外,我们这批人也都是在当初"老八股"的时候就进去的。当时一百块一股的阶段,我个人也买了几股。


坐庄仍是股市盈利的基本模式


理财一周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327国债风波直接导致万国证券的倒闭和国债期货试点的暂停。这些是否都透出了中国股市的弊病?


左安龙:当时我自己也买国债。这件事说明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是由市场内在需求产生,而是上面安排下来的。就拿国债期货来说,这是谁开出来的,市场当时有这个需求吗?国债本身发行量就很小,当初开出来也只是初创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了要增加品种,
为了炫耀发展速度,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无知无畏的鲁莽行动。


实际上当时的市场并没有达到真正需要国债期货这个水平。当时关于发国债期货的详细、尽责的规范条例都没有。仅有的一些还是当时的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临时写了几条,就开始推行了,这套东西根本就不可能运用到实际中去。


撰写条例的这个人后来告诉我,他自己当初都感到后怕,国债期货的交易法规就是自己一个人拍脑袋闭门造车制订的。所以国债期货风波的发生是必然的。


理财一周报:除此以外,近十年来,德隆系崩盘、曾被誉为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的蓝田股份在2001年10月26日被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以公开资料揭露问题。这些形形色色的不规范问题发生的根源是什么?


左安龙:这类情况当时应该是比较普遍的。大家现在都说,中国股市的投资人根本不关注公司的质地,只是寻求交易性的利润。追根溯源,为什么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太强?从根本上来说,目前投机性太强是因为我们当初成立资本市场的立足点就值得反思。


当时成立资本市场是为了融资,潜移默化下市场都认为某些专家甚至还给政府的官员灌输,股票这个钱是可以永远不要还的,但他们忘了股票融资拿钱拿的是什么钱,这是投资款,投资款是需要有回报的。这也说明了监管层从第一天开始就没有重视投资的回报,这是造成中国股市投机性泛滥的原点。


如果资本市场是重视投资回报的,那么就有一部分人不会那么疯狂投机,但是目前来看普遍不重视投资回报只能逼得人们通过交易来赚得差价利润。其实像通过控盘一个股票来坐庄这样的事情现在也还很普遍存在,这成为中国股市获利的基本模式。


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仍不高


理财一周报:与欧美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股市仍显稚嫩。但十年尚且磨一剑,如今20年过去了,您如何看待中国股市这二十年的发展?


左安龙:进步肯定有。中国发行股票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入了资本市场,这是建立市场经济必需的炼狱之吻,是划时代的。


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传统资本市场发展不一样,传统资本市场发展是内生性,由需求产生的要求。我们国家并不是,是由国家自上而下推行的。当时,深圳那边没人买,市委书记带头买,这才带动群众一起来买。仅此一点来看,整个市场带来的东西都不是传统市场、传统理论所能解释的。


这20年最突出的进步都是大家都发现了资本裂变与膨胀的威力有多大。如"老八股",乡镇企业,街道企业、三产企业都是些破破烂烂的企业,一发股票迅速膨胀起来了。


理财一周报:您在之前提到融资必须要是好的企业,但是从现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所发的财报数据来看,有一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并不符合之前市场对它们的评价预期,有些甚至是业内公认的烂公司。您怎么看?


左安龙:哪怕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来看也是这样的,大量的泥沙中只有少量的黄金,真正的黄金只有在泥沙流尽之后才会显现光彩。因为知道资本市场可以融资,那么大家都会想方设法来这里融资,一些没本事的企业也会替自己脸上贴金说出点本事来。


目前刚刚起步的阶段中不能一下子发现很多好的公司,这有待时间来锤炼。问题就是管理跟不上、法制跟不上。对于那些新上市的创业公司来说,有没有规定来监督,我个人认为监管层还必须研究出在这样一个初创阶段的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我认为,监管可以松一点,然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洗牌。企业融资了定价谁来定?实际定价是一些国家规定的询价机构来参与定价,可他们自己也不一定买,这个询价对错与否就是问题。所以国家管理下的市场运作化程度不是很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又弱,离不开国家。


我认为,包括创业板在内的一些创新型公司可以慢慢地发展或者就是大批量地上市,让市场化运作加强。同时对于投资人教育加强,一切让市场来主导。现在这两方面都做不到。资本市场只有20年的生涯本身就说不具备大发展,这又是一个两难。国家需求的是大发展,但是实际上却又缺少大发展的基础。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89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