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那么,A股市场中还有哪些个股会是潜在的“火种”,具有高送转潜能?据历史经验看,确有一定规律可循。
◇专家评
2008年中兵光电、2009年三安光电的“高送转”炒作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它们凭借着10送10的高送转预期而分别成为当年年底风头最劲的“黑马”,股价从有预期传出时一路炒到了送转的前夜。
高送转炒作今年不降温
今年以来,随着中报高送转股的大增,下半年起,该题材就一直呈现燃烧状态,即使至10月下旬绝大多数个股已除权完毕,但市场依然蓄势等待。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的年报高送转行情很可能会比往年更加热闹。一方面,从统计数据上看,随着大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上市,今年高价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随之,年报推出高送转的个股也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今年,市场资金较为充裕,而高送转又是热钱竞相追逐的焦点,在“不差钱”的状态下,市场炒作会如何地如火如荼值得投资者期待。
猜谜及明朗期行情最热
高送转股的炒作一般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为猜谜期,市场将有潜力的个股罗列出来,依次进行炒作;第二阶段为明朗期,方案亮相的个股,资金往往大炒一把;第三阶段为抢权填权期,也许会掀起一波上扬。
从历史经验上看,高送转行情爆发的时间通常在猜谜期和明朗期。猜谜期一般从每年的11月底到12月初。
明朗期,顾名思义就是高送转分配预案发布之后的炒作。大多数情况下,高送转概念股在猜谜期经过了大幅上涨之后,临近分配预案真正披露时股价往往已有所回调,而确切消息的出炉会再度激起市场的炒作热情,当天收出涨停板的概率很大。
而进入抢权期和填权期,高送转股的走势则不大好说了,会出现分化,部分个股可能依然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但总体来看,表现都大不如前。以去年的高送转牛股———东湖高新为例,该股从2009年11月2日的行情发起至2月26日的股权登记日,股价从7元一线上涨至21元附近,最大涨幅超过200%。而随后的抢权期则只是昙花一现,填权期更是一波三折。
◇选股妙招
目前,市场上推测高送转股票的方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是利用每股收益、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等财务指标,再结合机构持股等其他线索来推断高送转的可能性。
而从寻找路径上来说,一般是借鉴三季报数据或到中小盘股,如中小板、创业板中去筛选。
中小板———大概率着眼直击
历史经验显示,高送转个股大多数都为中小盘股。分析人士认为,平均股本在4亿股以内,当前平均股价高于40元,每股资本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超过1元,且年报业绩有望增长40%以上的中小板股票最具有高送转的潜力。
但现实问题不可忽略,公司是否具有厚实的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送转潜能是否能够变为现实。此外,年报业绩的大增也是高送转的重要前提之一。
创业板———高价股中找白马
据统计,2009年度共有202只个股实施了高送转,其中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有112家,占比55%,而在中小板、创业板中,次新股(相对于2009年度)为53只,占比为47%,相较于中小板较为庞大的阵营来说,创业板整体更易跑出高送转“白马”。
私募人士孙先生表示,创业板超募比例普遍很高,大部分超募资金作为股本溢价算为资本公积金,同时,创业板公司总股本普遍较小,加上个股股价偏高,很多个股甚至存在流动性问题,因此,创业板公司比较喜欢高送转,去年年报和今年中报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面对解禁大潮的利空,创业板本月以来的走势却并未受到过多影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创业板该跌不跌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高送转预期。统计显示,11月15日涨停的15只个股中,有7只股价超过了50元,属于有送转潜力的高价股。
主板———挑选高送转看主业
除中小板和创业板外,部分主板股票也具备一定的年报送转预期。不过,由于相当部分主板股票目前尚未发布年报业绩预告,因此对主板股票的筛选条件要略微放宽。
主板高送转概念股对股本的要求不及中小板和创业板那么高,但对它的选择可以从主业增长入手。这类的公司,利润来源必须是多源自主营业务,而不能单靠投资收益来粉饰;再者,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均越高越好,每股经营现金流尽量为正,良好的基本面加之未被大幅扩张的股本,公司才更具发展前景,才会慷慨地分红送股。
通过筛选,业内人士认为,平均股本在4亿股以下,当前平均股价高于30元,每股资本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超过1元的主板股票可以关注。
有分析师认为,主板高送转概念股还有一个选择捷径,即增发的上市公司高送转概率很高。因为增发后,尤其是溢价发行后,一般溢价部分会进入资本公积金账户,从而会增加上市公司的资本公积金。此外,增发的上市公司,一般购买的资产或者投资的项目要么能增厚业绩,要么有较好的盈利前景,这样增加未分配利润的可能性也较大。 (王丹)
相关链接:
避免跌入“高送转”陷阱
经过送股、转增股本后,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并没有改变,更不会影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也没有现金流出,并没有改变股票的真实价值。高送转概念炒作只是追逐行情的“击鼓传花”游戏。所以,炒作“高送转”的风险也不可小觑。作为中小投资者,如何才能避免跌入“高送转”陷阱中?
我们认为,中小投资者在面对市场出现的“高送转”传闻时,不宜盲目轻信,一切以上市公司正式公告为准,警惕不良分子利用或制造“高送转”传闻牟取利益。在上市公司正式公告“高送转”预案时,要重点关注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的真实目的,综合考虑公司经营业绩、成长性、股本规模、股价、每股收益等指标后分析“高送转”的合理性,警惕上市公司出于配合二级市场炒作,或者配合大股东和高管出售股票,或者配合激励对象达到行权条件,或者为了在再融资过程中吸引投资者认购公司股票等目的而推出“高送转”方案。
例如,2007年7月底,互联网上出现大量关于A公司将推出中期“高送转”方案的传闻,部分投资者利用传闻炒作公司股票,导致A公司股价三度涨停。A公司随即公布半年报,但并未如期公告“高送转”方案。A公司半年报披露后,股价连续两日大幅下跌。
再如2007年8月B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07年上半年B公司发生巨额亏损,但仍推出了中期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每10股转增10股。在此之前,B公司股价异常上涨。而方案公布第二天,就是B公司控股股东持有的限售股份上市流通日,且控股股东已计划出售股票偿还债务。B公司推出大比例送转方案,存在配合控股股东高价减持股份的嫌疑。<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