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成龙,196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主要学术思想
●率先提出软环境建设对于中原城市群及中原经济区推进的重要性。
●将企业、政府和金融纳入到一块来考虑区域经济,提出开明的政治家、优秀的企业家和金融投资家这三个群体的智慧来支撑中原经济区。
●用通俗的语言解读、总结出相对虚拟的投资定律。在股票研究上,他依据价格变动规律首创了股票投资十大法则。
□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中海
第一次他来郑州参加河南省高校MBA联席会议,第二次他去汕头,第三次他在开封。在约访了三次之后,12月8日,我终于见到了魏成龙。
魏成龙给人带来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忙。我发现,在与他相对安静却不到一小时的访谈中,他前后共接了三个电话,接待了三拨人。
而在他的办公室,桌子和茶几上到处摆满了MBA试卷和其他文件。他说,MBA试卷必须要亲自逐份改阅,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加夜班。而其他事情则见空插针地解决。他带研究生、博士,甚至还带本科生,而他主要工作是负责河大MBA学员的培训。
魏成龙的繁忙和他的多重身份关系密切:他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河南大学MBA专职教授……他同时兼任多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公司的顾问和独立董事。
他的繁忙还在于其研究涉足的领域相对前沿而宽广。他关注的视野不仅在投融资管理,还涉及政府规制与企业成长及投资银行理论业务创新等领域。同时他还对股票、区域经济及工商管理科学的相关行业有着自己的研究和见地。
他能用通俗的语言解读、总结出相对虚拟的投资定律。他希望成为知行合一的学者。
在股票研究上,他依据价格变动规律首创了股票投资十大法则:一、把股票当成自己的家庭作业,认真对待,潜心研究;二、不要盲目跟风;三、跟紧行业的领头羊,要像那些投资精英学习宝贵的投资经验并从中改进;四、依赖一只优秀的队伍,这个队伍可以是有形的经验或者是无形的市场动态;五、将投资集中在几个最好的主意上,“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六、坚守一个有严格纪律制约的投资程序;七、买好企业不是赌博筹码,要经过深思熟虑再选准企业买股票;八、有退出战略,有时遇到“熊市”退出并不是失败,而是积蓄力量等待爆发;九,绝不低估管理层的重要性;十、不要试着智胜市场,要学习适应市场规律,做一些有益的改变。
而谈起河南的上市公司,他更是对双汇、宇通客车、许继集团、黄河旋风、银鸽投资等企业的现状及动态如数家珍。
一位经常跟他外出跑会的司机师傅告诉我,“他没什么架子,我们都喜欢跟他接近。”在采访过程中,我留意到几乎所有来找他办事的人都很随意。魏成龙轻描淡写一句,“都习惯了。”
做一个既儒雅又有影响力的经济学人是他的目标。
魏成龙的亲近气质和儒商形象慢慢融合。
魏成龙说,优秀的企业家一定具有宽广的心胸和高尚的品德,而这和河南大学MBA及他致力于培养的儒商形象十分契合。他指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做百年企业不仅要求企业家有高尚的情操和品行,更要有自信心、冒险精神、沟通能力和信誉,同时要有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能集中精力做好要事。
魏成龙还率先提出软环境建设对于中原城市群及中原经济区推进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软环境建设是区域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级党政官员要转变思维方式,不拘泥于条框,要多策并举优化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同时,政府应在建立、完善与企业对话沟通制度。
他还罕见地将“政治家、企业家、金融家”三者放在一个大盘中思考。他甚至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条铁律:凡是发展好的,成为知名品牌的大企业都离不开一个优秀的企业领袖、开明的当地政府和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三者之间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区域的、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企业。
这一点,在他看来,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也具有很大的意义。他直言,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是政治家这一个群体就能完全推动的,需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家参与支撑,更要不遗余力的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这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