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巴伦周刊》12月24日刊发表迈克尔•桑托利(Michael Santoli)署名的封面文章《终止思科-T股票下滑》。
十年前,巴伦周刊2000年5月署名为《想买一座桥?》(借指形状似一座桥的思科商标)的文章曾提出:思科的业绩及其优秀,但其股票价值过分高估,不推荐购买。事实证明当时的回答是正确的。当时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创下了5000点的新高,思科借助着互联网的热潮,思科公司市值将近5000亿美元,其每股股价逼近70美元。显然,投资者当时对于思科的成长前景过于乐观,管理层忙于抛售公司估值偏高的股票为公司收购筹资。
思科现在面临的情况与十年前完全相反。当然,思科仍是一个优秀的公司,在经历多次科技技术变革后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现在,思科的股价在20美元以下徘徊,其下个财政年度报告的预期收益有所下降,市盈率仅为12倍。与2000年相反,投资者对思科成长前景过于低估,对其股票的估值过低。对于有耐心的投资者,思科股票或将提供一个吸引的投资机会。
思科的长期目标是实现12%至17%的预期收入增长,如果思科实现此目标,其股价应能重回2010年中27美元的股价高点。投资者需要重建对思科的核心产品和在数据中心管理、电子会议和消费者通信等新领域发展的信心。而投资者似乎对思科长期成长预期并不感兴趣,思科十月底第一财政季度报告中突然下降的收入和利润仍让华尔街犹豫不决。
11月10日,思科季度报告中每股收益为42美分,比预期收益略高。但是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用户的开支减少和有线电视机顶盒业务的放缓,思科第二财政季度报告了五亿美元的收入下降,思科股票因此缩水了15%。虽然科技板块股票近来走强,思科股票仍表现疲软,至今累计下降幅度达到18.3%。一些行业分析师质疑为何思科的销售预测出现如此大的偏差,以及为何公司没有采取回购股票的行动。他们认为思科的问题并非来自经济周期带来的需求压力,而是来源于思科自身的问题。
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坚持认为他和他的团队并没有辜负公众对思科的期望。“每当面临批评和挑战,或股价和市盈率反映的个位数利润增长幅度时,我们会反驳:我们是否错过了任何市场变革?”。了解思科的人都会承认这个答案是否定的。钱伯斯认为,分析师所认为的“思科自身问题”事后证实是思科提前预测了未来趋势。他还就此举了个例子:在2007年,思科提前预测到从金融企业所获得的收入有所下降。2009年,它又提前预测市场即将好转的趋势。“除非我们错过了什么变革,否则事情都会如我们所预料”钱伯斯说。
思科高管提出,互联网热潮已经逐渐冷却,从此思科的战略重点从单一产品转向提供一体化、建设性的客户解决方案。思科突破了传统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核心业务,扩展到互联网通话、安全系统、视频服务、Flip MinoHD视频摄像机、服务器等“网络家庭”产品。虽然分析师担心过多产品会侵蚀思科的市场份额,上一财政季度在思科15条产品线中,有12条产品线在市场份额上有所增长。
虽然思科一直都把握着科技技术的趋势,思科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意识到客户对一体化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惠普、IBM和甲骨文等重量级竞争者在战略上有所调整,加强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比如,惠普去年收购了3Com,并且通过折扣吸引客户从思科转而使用惠普。面临重量级的竞争者,钱伯斯认为思科在网络设备上有雄厚背景,而不是单纯的企业软件或大型计算设备。“网络设备是云计算、写作和办公的平台,我们很幸运拥有网络设备的背景”钱伯斯说。
当思科这样全球企业股价如此便宜时,投资变得非常简单:当行业增长高于全球经济时,领先企业股票至少能获得同水平的增长以及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如果如思科的预期,到2013年视频和有线频道份额从4%上升到64%,网络流量业务对思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不可低估的机会。Neuberger Berman分析师法雅德•阿巴斯(Fayad Abbasi)说:“人们由于近期的消息对思科的股票有所低估。当人们看到思科9%-12%增长率时,股票将有不错的表现”。阿巴斯还指出,如果思科若提供全年预期,思科肯定已经实现甚至超越其目标。
华尔街明显对思科前景担忧,低估思科2011财政季度业绩,预期每股收益仅为1.61美元,低于思科自身的预测。Oppenheime分析师伊泰•凯德隆(Ittai Kidron)对思科股票持谨慎态度,前几周将股票评级升为买入。他认为思科目标股价为23美元,较现股价上涨18%。
思科三分之四的现金来自于海外资本市场,面临着税收负担。钱伯斯及其同事提出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实施境外资金汇入免税政策,不过钱伯斯认为这一措施获批的可能性为50%。公司还透露预计下年初开始普通股派息,派息规模取决于免税政策能否获批。此外,思科已经回购了大量股票,仅上季度回购金额达到25亿美元。对于被低估的科技大鳄来说,虽然派息计划并非完全之策,但是确实阻止股价下滑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