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银行地产板块能否再成“主心骨”
作为A股市场中市值与权重最大的银行、地产板块在2010年成为重灾区,不仅沪深两市房地产板块全年下跌近两成,不少大型银行股票更是在2010年岁末创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在2010年12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股价纷纷出现放量反弹,2011年首个交易日地产板块出现集体飙升的情况下,A股两大关键板块能否再次回归市场“主心骨”地位?
“2011年我们看多银行地产板块。”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娄刚此前在上海表示。对此,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在中国宏观经济向好大趋势不变的前提下,目前在估值上具有一定优势的银行板块可能成为市场的真正中流砥柱。而在农业银行、光大银行2010年相继加盟A股市场后,中国经济晴雨表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反映也更加完善。
而对于中国股市中另一台重要“引擎”的房地产板块,在2010年全年下跌19%的情况下,或将面临见底回升的前景。长江证券房地产分析师苏雪晶称,2010年房地产行业的大幅下挫主要是受到了调控政策的影响。自去年初以来,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不断出台,从限制上市企业融资到购买商品房贷款限制,再加上房产税的呼之欲出,尽管商品房价格环比继续上涨,但在调控的压制下,地产股的走势普遍疲软。据统计,去年一年间房地产板块内近一半个股跌幅超过20%,一成个股跌幅在40%以上,“万保招金”四大地产龙头股跌幅均超过两成。
统计显示,当前房地产板块的整体市盈率在20倍左右,处于近10年来的底部区域。近期多家券商发布的关于地产行业的2011年投资策略中,对地产行业2011年市场景气度表示乐观。由于一线房地产企业普遍提前完成2010年全年销售目标,一些券商也开始力挺地产板块中的龙头个股。但也有机构对此表示谨慎乐观,认为2011年政策仍然是决定地产板块走势的重要因素。另外,加息、房产税试点等不确定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也将产生明显的影响。
国泰君安房地产分析师孙建平认为,在2011年上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当政策面与基本面继续处于相持阶段时,房地产板块有超跌反弹、先涨先跌的阶段性投资机会。在2011年下半年或更晚的时间里,当基本面有望达到政策目标时,行业估值有望得到修复,地产股板块有可能将出现重大的趋势性投资机会。
稀缺资源板块还能红多久
在整个2010年,稀缺资源类股票是市场追逐的一个大热点,尤其是那些中国占据优势的稀缺资源。典型的代表就是稀土行业,广晟有色的年涨幅达到300%左右,位列年度最牛股前三甲。
稀缺资源股2011年会不会延续去年的火爆行情?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去年稀缺资源股的疯狂,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流动性的充裕,二是对新兴产业概念的炒作。
而2011年,这两大动力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就流动性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定“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两次加息意味着加息周期已经开启,流动性趋紧的信号日益显现。就与稀缺资源相关产业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剑峰对此指出,这意味着一来新兴产业要从“预期”走向“实在”,二来要避免盲目和过度。就上市公司而言,如果业绩不够“扎实”,其高估值很可能被打回原形。
事实上,对于稀缺资源股继续上行动力不足的担忧,从去年年末就已经开始。有关稀缺资源板块指数显示,从去年11月初到现在,该指数从最高的9675点下跌至8340点,跌幅在14%左右,而同期上证综指的跌幅不过7%左右。
“与2010年的几乎单边上扬不同,2011年稀缺资源类股票将呈现结构性分化的行情。比如稀土,整体来看价格将维持目前的高位,较为短缺的中重稀土还有继续上扬的动力。”一位研究人士称。
新兴产业股票能否撑起半边天
2010年,A股市场呈现典型的结构性行情:一边是中小板与创业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分别高达近60倍和近80倍,另一方面,却是沪市主板市场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只有20倍出头。而这在市场中的具体反映就是:部分拥有消费和新兴产业概念的小盘股一飞冲天,而很多身处传统产业的大盘蓝筹股却萎靡不振。
“这种行情发展到极致时,市场甚至出现一家区域性白酒龙头洋河股份的总市值,力压宝钢股份、长江电力等老牌蓝筹股。”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不过,大盘股和小盘股在估值上的过大差距,在2010年年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这其中装备制造类大盘股的崛起成为代表:巨灵财经的统计显示,2010年四季度,铁路装备双雄“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均实现了30%左右的上涨,船舶制造业龙头中国重工上涨33%,输配电设备龙头中国西电上涨9.4%,均明显跑赢同期上证综指2.5%的涨幅。
A股市场年末发生的这些变化,引起了部分机构的关注。申银万国的2011年投资策略报告以 “追踪制造升级”为主题,并把装备制造业列为全年首推行业。交银施罗德则旗帜鲜明地提出,2011年看好大装备和大消费行业。
机构看好装备制造业的逻辑也比较清晰,那就是“十二五”城镇化需求对装备制造业有着强大的拉动效应:比如交通网建设涉及到高铁、地铁,信息网建设涉及到三网融合、物联网,能源网建设涉及到核电、海洋油气开发和特高压电网等,这些都需要强大的高端装备做基础。
事实上,很多受市场热捧的新兴产业,也和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分析师袁宜表示,特别看好装备制造业中“传统+新兴”的上市公司,因为这些企业既拥有传统产业的较低估值,又享受新兴产业的高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