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新年开局前两周,沪深股市风格转换的迹象初步显现。地产银行类大盘蓝筹股明显抗跌,创业板、中小板跌幅居前,新股上市首日破发频现,甚至出现首日跌停的现象。这种结构转换、表现差异是否意味着银行地产基本面好转,创业板和中小板基本面恶化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关注各类媒体,这两大板块涉及到的各种信息并没有明显变化。地产银行类的信息仍然是利空负面为主。其一,今年货币政策继续朝偏紧方向演变,1月14日又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二,国家继续加码房地产调控,房产税正式试点越来越近;其三,银行今年继续再融资,新年开局民生银行甚至说不融资无法开门的话。上述这些负面信息,去年以来几乎每天见报,见媒体。这是地产、银行类股票去年平均下跌20%的重要因素。今年开初,各类媒体仍然每天都是这些负面信息,但是,这些负面信息的杀伤力在减弱。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在去年宏观调控连续加码的情况下,地产银行类上市公司仍然实现了业绩平均增加20%的目标。地产银行类股票平均市盈率降到10余倍。人们可以简单推论,即使今年地产银行类上市公司增幅下降,地产银行类现有股价对应的平均市盈率只在10倍以下。市场对某类股票的误读和迷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发拨乱反正。这是这类股票近阶段表现好于大盘的深层原因。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有关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的基本面信息年初与去年并没有明显变化。创业板一方面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另一方面,媒体告诉人们创业板也是高成长、高送配题材。年初,有关创业板高公积金很可能大面积送股的报道更是天天有。但是,为什么创业板股价近期出现大面积、大幅度下跌呢?人们不得不面对和正视的一个问题是,你买的股票就是某商品,它真的值这个价吗?如果不值,就是泡沫,总有一天价格会向价值靠近的。创业板高价发行的公积金确实可以大面积送股,但送股以后的市盈率如果长期在30倍以上,这意味着创业板业绩增幅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它有什么理由长期保持高市盈率呢?我们不否认少数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会创造业绩每年增幅超平均水平的案例,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凭什么能战胜银行、地产等央企的经营业绩呢?何况,央企或国企一旦经营状况下降,会有大量国资资产注入重组,而以私人股权为主的中小企业在资产注入和重组机制上则完全没有优势。
市场是公平的,它有时也会犯错,但最终它是正确的,对于近期出现的风格转换现象,投资者应当加以重视,及时跟随市场新特点、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