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A股市场黯淡,依靠股票型基金的规模扩张赚取利润的难度越来越大。于是众多基金公司独辟蹊径,转而专注于债券基金的培育。事实证明,这看似放弃高利润率产品的举动,实际上是一步以退为进的“妙棋”。
因为基金看似是在主攻固定收益类产品,醉翁之意却在利润率更高的专户产品。
一些基金公司凭借债券型基金的稳定表现,成功地建立起了较高的客户粘度,尤其是获得机构投资者和富裕人群对固定收益类资产青睐,这批客户在向专户持有人转化的过程中,为基金公司输送的血液不可小觑。
2011年,人人都看到了基金专户理财这块肥肉,虽然谁也看不到同业的专户收益、规模等信息,但这并不妨碍这场“暗战”的激烈、精彩。
债券基金做“药引”2010年下半年,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增速明显超过股票型基金,同时基金公司申报债券型基金产品的热情也持续高涨。证监会网站数据显示, 2010年12月报审的32只基金产品中,管理费相对较高的主动管理型股票型基金有11只,而管理费相对较低的债券型基金有10只,几乎与股票型基金持平。
在A股市场不给力的情况下,工银瑞信旗下债券型基金创造了首募140亿元的纪录,成为2010年IPO募集资金最多的基金;富国、华富等基金公司的债券型基金纷纷上演一日售罄的戏码;富国天丰基金全年最高达 16% 的收益率,也让债券型基金扬眉吐气。
不过,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普遍在0.7%左右,相比股票型基金普遍 1.5% 的管理费率,债券型基金利润率不高,募集规模对利润有贡献。况且,由于权益类产品业绩相对落后,已经造成KPI低下,如果利润再不达标,管理层无法向股东交待。
实际上,部分基金公司管理层早就想好了退路做好债券型基金的业绩,可以吸引风险边际狭窄的机构投资者和大额资金持有人。在持有人对该公司产生足够的信赖时,把机构和个人逐步转变成为该公司“一对一”专户或“一对多”专户的投资者。这一举措带来的专户业绩提成,再加上管理费收入,足以宽慰股东们的心。
专户输血阿尔法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一对多”专户产品共有70个,其中有127个专户理财产品于2010年公告募集有36家基金公司拥有“一对多”专户理财资格。
数据显示, 2009年10月至2010年 10月的报告期内,富国基金一款偏债型“一对多”产品,收益率为17%,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0%。以“一对多”产品最低募集限额5000万元、业绩提成20%、管理费率 0.7% 来计算,该产品的年利润相当于一只1.4亿元规模的股票型基金。
需要指出的是, “一对多”产品的平均规模在2亿元左右,规模远超5000 万元,因此一个专户产品贡献的利润往往要高于部分股票型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利润贡献未必低于权益类产品。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信息,专户理财产品一日售罄的事情时有发生。2010年10月富国基金与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共同发行一只偏债型“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仅用一天半就宣告结束募集,最终募集资金2.6亿元。而少数公募股票型基金规模甚至难以达到1.4亿元,这些基金不仅输了规模,丢了利润,还丧失了投资者对基金的信任。
在专户逐渐被重视起来的时候,监管层也给出了有力的支持。2010年11 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证监会拟允许全部基金公司从事专户理财业务,并将“一对一”和“一对多”专户产品的初始规模限制由原来的5000万元降为 3000万元,不仅降低了专户理财业务资格准入门槛,还将商品期货纳入专户产品的投资范围,同时单只股票的比重由原来的10%提高至20% 。
如果这一规定按照征求意见稿原样实施, 2011年将会出现更多的专户产品。其中期货工具的引入将会大大丰富专户产品的种类和风险偏好。
众多基金公司都开始看到了专户理财的广阔前景,连首只公募基金尚在募集期的钮银梅隆基金都已经开始着手布局专户领域,钮银梅隆基金总经理胡斌表示,该公司视专户产品为基金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