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第一,“门槛”,很低,看现在的股东账户数就知道;而楼市呢?常常是2代6个人的过去和未来的几乎所有财务盈余了。
第二,“重置成本”,比较低,只要不是丧心病狂的在牛市末期买入,一般也就是轻度的“套牢”而已,随时可以重置资金;楼市的话,虽然在大陆还没有发生过,但一旦出现明显的房价回落,实际变现的成本恐怕会比市场价计算下的成本更大。
第三,介入到这类1%公司的“时间窗口”,在超过5年的长周期内,平均每年都会有不止1个;而楼市,实际上回顾这十年牛市,与个人财务合理匹配的介入时机其实只有那么2、3个而已:楼市的周期太长,流动性太差,按揭杠杆的优化配置需要等待宏观货币环境的宽松,个人的财务成长期也要与投资窗口相匹配。(所谓“炒股可以随便玩玩”,而“买个楼不去转1、2个月以上真没办法出手”的区别)
就是说,不同于当前的楼市中,普通人希望以一次拼了老本的投入改变一生的赌徒心态,可能会在一波上涨中几个月暴富,也可能在一次暴跌中再也翻不了身(是的,观望数年,在2010年4月以后,看着房价节节上涨,使得“再不买,这辈子也买不起了!”的心理压力突破理性防线,终于顶着超出合理界限的财务压力入场的,无论是否“刚需”,全都是这种心态的反映),而逐步走向全流通时代的股市,是可以让普通人也分享到与时代和社会经济同步成长的果实的——不是看着别人赚了大钱然后在高点买套,继而在市场调整阶段被亏损打击得丧心病狂的反复折腾,而是以理性、平和、乐观和积极的姿态学习股市、了解市场、理解经济,通过始终安全的渐进式操作,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遴选出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在多次合适的时机进入并长期持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和调整,一定可以规避垃圾公司、平庸公司和市场的泡沫期,慢慢的收获能够代表这样一个新兴市场发展前景的那些优秀的未来蓝筹公司。虽说不太可能在发行上市1、2年就找到这样的公司,但概率上来看,中期之后找到是很实际和可行的。复合增长率是一个很可怕的力量。当然,几乎所有人不可能在牛股的生命周期内持有不动。但即使考虑到以5年为跨度的小周期,拿对了牛股的复合增长率也是惊人的。同时,这个过程中,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国家在调整监管和市场机制,股民也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发现这种成长性的价值所在,对市场成长性的理解和实现市场价值发现的基本功能,由此在宏观和微观上也得到了统一。所以那么多机构那么注重国家的5年发展计划,就是要看国家偏向于那些行业,然后再去细分找黑马。
要做到上述这些,从心态上,就必须具备一个“付出才有回报”、“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正确价值观,学习和试错就是一个不断付出的过程。对于大多数普通股民而言,最困难的在于两点:
一是有没有那个耐心、品性和智力,在长达2、3年的时间内去接触并理解政策意图,以及其对应资本市场上的板块;
二是以稳健的心态来选择相应的股票和合适的介入时机,然后坚持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