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5只基金包括三种类型
目前在发或已经排出发行时间表的基金共有5只,其中有2只为债券型基金,其余3只均是股票型基金,即万家中证红利、华宝兴业成熟市场、中银全球策略。
万家是这5家基金公司中,唯一一家去年没有新基金问世的基金公司,今年终于以万家中证红利结束了一年多的尴尬沉默。万家中证红利为指数型基金,也是万家基金公司旗下第二只指数型基金,其业绩比较基准为“95%×中证红利指数(2197.075,-7.26,-0.33%)收益率 + 5%×银行同业存款利率”。不过其拟任基金经理朱颖,目前却管理着债券型基金万家增强债券,基金类型的“跨界”不小,管理效果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自去年QDII基金全面“复苏”后,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开发QDII产品,中银启动发行旗下第一只QDII基金中银全球策略,而华宝兴业则即将发行第二只QDII产品华宝兴业成熟市场。
中银全球策略主攻全球市场,而当前不乏投资全球证券市场的QDII产品。其投资理念为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通过对全球宏观经济、各主要经济体及行业的基本面深入分析;在全球范围有效配置基金资产,应用“核心—卫星”投资策略,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降低基金资产非系统性风险,提高投资组合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与第一只QDII产品华宝海外中国不同的是,华宝兴业成熟市场主要投资ETF基金,其ETF占基金资产比例为60%-95%。通过投资于发达市场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等金融工具,在国际范围内分散投资风险,追求基金资产长期增值。
即将发行的债券型基金为华商稳定增利A/C,这也是华商系第三只债券型基金,前两只分别是华商稳健双利A/B和华商强债A/B;而华商稳定增利A/C拟任基金经理张永志,目前正与毛水荣合作管理华商稳健双利。华商稳定增利A/C可以投资股票市场,其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其中可转换债券比例不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股票等权益类品种投资比例不高于基金资产的20%。
新基金多样化趋势明显
各种情况表明,今年基金发行市场的火爆程度与去年相比,只会有增无减。甚至有消息称,某些基金公司更是放话要在今年发行10只新产品,令人咂舌。
记者看到,基金公司在春节前也没有松懈。根据证监会对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的公示信息,春节前一周,共有11只基金向证监会递交了募集申请,分别是信诚新机遇股票型基金(LOF)、诺安多策略股票型基金、纽银梅隆西部新动向股票型基金、华泰柏瑞阿尔法股票型基金、国泰事件驱动策略股票型基金、广发聚利债券型基金、新华灵活主题股票型基金、易方达资源行业股票型基金、富国低碳环保股票型基金、南方新兴消费股票型基金、银华消费主题分级股票型基金。
整体来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2月1日公示的22只产品中,股票型基金(不包含指数型)占12只;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分别有3只。此外,有5只LOF基金,3只QDII基金和1只ETF基金;既为QDII又为LOF的基金有3只,其中2只投资于黄金及贵金属,1只投资于大宗商品。公示还显示,有14只基金已于2011年1月31日前受理,而华泰柏瑞、国泰、广发、新华、易方达、富国、南方、银华8家基金公司的申请尚未受理。
就已通过审批、亟待发行的18只基金产品来看,其中主动管理型A股股票投资基金6只,分别为招商安瑞进取、信达澳银产业升级、汇添富社会责任、景顺中小盘、中邮中小盘、华富量子生命力;指数型基金农银沪深300(3106.931,2.77,0.09%)、大成标普500、信诚中证500、国泰上证180ETF;固定收益类基金国投瑞银双债增利、信诚货币、浦银安盛货币、中海增强收益。此外还有QDII基金泰达宏利全球格局,保本基金广发聚祥保本等。虽然股票型基金仍占比最大,但品种多样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已经成立新基金19只
截止目前,今年以来市场上已经成立新基金19只。除固定收益类基金以及QDII基金之外,记者估算,其为市场带来约220亿元的新增资金。
19只基金中,首募规模最高的为股票型基金易方达医药行业,达到38.12亿份;其余两只首募规模超过30亿份的基金为保本型基金建信保本混合31.25亿份和诺安全球基金31.96亿份。此外,南方优选成长、汇添富保本混合、泰达宏利中小盘首募规模均超过20亿份。
去年成立的基金公司纽银西部第一只基金纽银策略优选也于1月26只公告成立,其首募规模为10.62亿份。
4只基金首募规模不足5亿份。分别是富国上证综指ETF3.20亿份、上投全球新兴市场3.49亿份、华泰柏瑞中小盘ETF3.48亿份、华泰柏瑞中小盘ETF联接4.82亿份。
就已成立基金规模看来,今年年初投资者申购新基金的热情并非特别高涨。而去年基金大力发行新基金,封闭期满打开申赎后规模极速缩水的景象仍历历在目,不乏“供过于求”的现象。而基金公司2011年扩张“野心”越来越大,究竟能得到投资者多大程度的认同,还很难说。或许等到第一批成立的基金打开申赎后方能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