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这样丰厚的获利,让不少投资客眼热,他们中有不少,揣着大把钞票,想要“杀”入其中分一杯羹。这样的现象,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杭州鉴赏家、艺评人胡西泠就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品交易的全新模式,天津文交所的创新值得肯定,艺术品“金融化”也必定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不过,其中的风险也需要警惕。
其实,胡西泠是在给广大想要涉足艺术品投资的人提个醒:到了资本市场,艺术品其实就是个符号,其价格跟画作本身的价值已经没有太大关系。在“艺术品股票”出现以前,投资者想要投资艺术品,主要还是通过画廊、拍卖公司或艺术家本人购买艺术品,其中有一些虽然也可能因为 “炒作”等原因而产生泡沫,但总体来说艺术家的名气、作品本身质量以及市场需求这些决定其价值的主要因素并未被忽略。像去年拍卖过亿的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尽管价格之高令人咋舌,但藏家也不能不感叹一句,“哦,那是徐悲鸿的画”。
可反观画作被炒到天价的画家白庚延,许多艺术品收藏者都“闻所未闻”。资料显示,这是一位2007年辞世的天津画家,擅长山水、人物画,其作品最高成交纪录,是去年保利秋拍上的《千峰接云图》,392万元。但在资本市场上,短短两个月,他的画就已经被炒到了5000万元以上。这样短的时间,这样迅猛的翻倍,笔者觉得这简直不能叫投资,而应该叫投机了。
当然,资本市场一定是有涨有跌的,艺术品来了也不会例外。爬得越高、跌得越惨,这也是股市里经常上演的戏码。笔者以为,炒“艺术品股票”,不可抱着投机心理,还是本着价值投资的原则比较靠谱。 近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天津文交所)成了投资客和艺术品收藏者之间的热门话题。该交易所推出的“艺术品股票”,上演疯狂上涨的一幕:其于1月26日首批推出的天津画家白庚延的两幅画作《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在经历了30个交易日后暴涨17倍。
这样丰厚的获利,让不少投资客眼热,他们中有不少,揣着大把钞票,想要“杀”入其中分一杯羹。这样的现象,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杭州鉴赏家、艺评人胡西泠就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品交易的全新模式,天津文交所的创新值得肯定,艺术品“金融化”也必定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不过,其中的风险也需要警惕。
其实,胡西泠是在给广大想要涉足艺术品投资的人提个醒:到了资本市场,艺术品其实就是个符号,其价格跟画作本身的价值已经没有太大关系。在“艺术品股票”出现以前,投资者想要投资艺术品,主要还是通过画廊、拍卖公司或艺术家本人购买艺术品,其中有一些虽然也可能因为 “炒作”等原因而产生泡沫,但总体来说艺术家的名气、作品本身质量以及市场需求这些决定其价值的主要因素并未被忽略。像去年拍卖过亿的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尽管价格之高令人咋舌,但藏家也不能不感叹一句,“哦,那是徐悲鸿的画”。
可反观画作被炒到天价的画家白庚延,许多艺术品收藏者都“闻所未闻”。资料显示,这是一位2007年辞世的天津画家,擅长山水、人物画,其作品最高成交纪录,是去年保利秋拍上的《千峰接云图》,392万元。但在资本市场上,短短两个月,他的画就已经被炒到了5000万元以上。这样短的时间,这样迅猛的翻倍,笔者觉得这简直不能叫投资,而应该叫投机了。
当然,资本市场一定是有涨有跌的,艺术品来了也不会例外。爬得越高、跌得越惨,这也是股市里经常上演的戏码。笔者以为,炒“艺术品股票”,不可抱着投机心理,还是本着价值投资的原则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