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买优酷还是买土豆?如今成为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缄默5个月之后土豆网重新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上市申请,重启上市路之时,老对手优酷借公布2011年第一季度财报之机,宣布将增发股票。据优酷随后向SEC提交的文件显示,公司计划在二次发行中发售8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公司股东则计划发售4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预计将从此次二次发行交易中筹集最多6.785亿美元资金,融资额度是其之前首次IPO融资2.03亿美元的3倍多。
在对手重启上市的节骨眼上选择巨资增发,引发业界无穷想象。一边是顺风顺水、最近借上市先机频频发力的优酷,另一边则是仍在缄默期不断推迟上市的土豆,投资者到底做何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底,两家公司曾为谁是全球第一单IPO的独立视频公司而展开角逐,结果12月8日优酷胜出。之后,土豆的IPO则一拖再拖,甚至一度传出被优酷收购的“新闻”。业内人士认为,遭遇首次IPO失利的土豆,再次被“霜冻”已是不能承受之重。
狭路再相逢
曾于去年一前一后递交上市申请的优酷与土豆,一度上演了视频行业的双雄之争。颇为可惜的是,土豆网因为CEO王微(微博)的“前妻之争”,错失了在第一时间IPO的机会。
这当然并不意味着双雄之争提前画上句号,伴随土豆上市重启,这场战争显然会愈演愈烈。据高盛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土豆2010年第四季度的收入与上一季度持平,优酷则有所上升。土豆第四季度实现净收入9800万元人民币,环比持平;优酷收入为1.37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31%。土豆2010年第三季度实现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业利润1100万元人民币,但第四季度却亏损1000万元人民币,而优酷的亏损额环比则收窄至600万元人民币。
抢得上市先机的优酷,似乎在经营状况上比土豆略胜一筹。根据优酷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优酷第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163%,用户规模则再创新高。月度2.81亿的网民覆盖,遥遥领先第二名。浏览时长则由2010三季度领先第二名1.6倍,扩大至2011年1季度的领先第二名近2倍。
在优酷CEO古永锵(微博)看来,此次增发显然意义重大。对于这笔巨资的用途,古永锵解释将持续在产品、技术及内容方面进行投入,用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距离。而i美股分析师刘江涛认为,此番优酷增发,颇有些一石三鸟的味道。首先,股价高位增发是业内惯例,可以继续壮大公司资金实力,拉大与竞争对手差距;第二,面对即将到来的6月份股票禁售期结束的考验,可以稳妥地为早期投资者提供退出机会;其三,在土豆再次提出IPO的节骨眼上,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买优酷还是买土豆?
他认为,土豆网重启IPO仍然存在变数,王微的离婚诉讼、半年内行业里激增的侵权案件都给其上市带来诸多不确定性。而如果土豆网错过这波互联网中国概念IPO的热潮,今后的竞争之路将更加布满荆棘。
不过,易观国际分析师唐亦之表示,优酷的增发更应该理解为借助资金优势,巩固市场地位,拉大与行业对手距离,并非单纯意在土豆。另外一面,PPTV先前2.5亿美元的融资也有可能让优酷感到压力,毕竟此笔金额已经超过优酷上市获得的融资金额。
建行业新标
除了与老对手的竞争加剧,优酷也发现带头大哥并不好当,经历了过往的版权大战,跑马圈地仍然免不了是2011年的主题之一。微妙的是,除了巨资增发,优酷还尝试改变“算钱”的方法。2011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内容成本的计算上,优酷将惯用的直线摊销改为加速摊销。
按照美国公认的会计原则,版权成本摊销通常采用直线法,即在版权期内,平均分摊每一年的成本。譬如一部电视剧买了5年的版权,则每年摊销购买成本的20%。如果将直线摊销改为加速摊销,即是指根据之前累计的流量变化数据,算出相应摊销系数,加速版权成本摊销。
按照优酷的解释,直线摊销存在诸多问题,虽然能让财务报表更好看,但并不能真实体现网站的运营情况。一般来说,一部剧在上线之初,关注度和流量都接近最高值,此后广告价值也将逐年递减。如果按照直线摊销法,无疑将逐渐累积自然运营的压力。刘江涛认为,与直线摊销法相比,加速摊销法更符合成本补偿的理论,有利于企业早日补偿成本,降低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上更符合视频行业的自身特点。而一些视频网站之所以采取“直线摊销”,是想把报表做漂亮,以此取悦投资者。但这种算法容易制造赢利假象,催生版权泡沫。
在过去的一年间,版权大战让诸多竞争者大伤元气。据唐亦之分析,“不同的是版权涨价的势头今年会有所放缓,即使还将增长,幅度也会小很多。”优酷此举也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呼应。5月18日,奇艺CEO龚宇(微博)对媒体表示,他支持优酷放弃视频内容成本“直线摊销”,采用“加速摊销”的方法。龚宇认为,优酷此举客观、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