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两年,最牛的基金非华夏大盘莫属,即使在今年这样动荡的市道,该基金也取得了超过200%的收益。但就是这家最牛的基金,近期却在长春经开这只股票上面栽了跟头,因为公司基本面的突然变化,华夏大盘被迫从这只股票上出局。
华夏大盘在长春经开上面短短两天亏了1500万,虽然对基金的净值影响不大,也不会改变华夏大盘是只"好基金"的基本属性,但这一事件足以引起投资者的深思:投资是长跑,在长跑的路途中,即便是最牛的基金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基金过往的业绩只能说明过去,在投资这件大事上,最重要的还是做好风险控制。
一则公告,一个跌停,一条消息不胫而走:王亚伟这回豪赌长春经开(600215)"折"了。
长春经开跌停
华夏大盘一天损失超1500万
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000011,以下简称"华夏大盘"),其三季度第三大重仓股长春经开约18.51亿元的地产投资遭遇变故。12月18
日,长春经开第五届临时董事会会议审议并全票通过了《关于解除"南部土地委托开发协议"的议案》。此前多方预测的长春经开因该土地增值而取得的4.06亿元收益,顿时成空。
当日,长春经开股价开盘即告跌停,106106手封单,收盘价9.41元。
"如同一个失去照顾的孩子,无助地跳空低开,在略微抵抗后,直线弃守,留下光脚的长长的上影线。"博主"岁月无声"在第一时间记录了"第一牛基"华夏大盘遭遇的这场闹剧。
按照华夏大盘三季度末1500万股的持仓量统计,华夏大盘在18日这一天损失超过1500万元。
紧急止损
"快手"两天卖光1500万股?
19日,异动再起。长春经开在跌停低开后被来自营业部的大单迅速拉起,最后收高1.06%,全天成交6432万股5.7亿元,换手率23%,创下该股历史上单日成交量之最。其中,卖出席位中有三家机构身影,排名第一的机构专用席位卖出金额高达1.38亿元,按当日股价折算约1500万股。
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王亚伟已经在跌停之后两日内,即12月19日、20日,将华夏大盘所持长春经开悉数卖出。"一股不剩。"了解交易记录的知情人士说。
记者向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核实消息,公司没有正面回答,市场部负责人表示,这件事情没有必要讨论,华夏基金也不想证明什么。截至发稿,尚未从监管机构方途径获得对此消息的回复。
亏损股中埋伏一年
王亚伟在等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华夏大盘从今年一季度开始,一直位列长春经开十大流通股股东,并且每季持股量都在净增长。但是,长春经开直到目前业绩仍然很差,3季报显示,每股亏损0.25元,亏损接近1个亿,从传统意义上讲不可能成为提倡价值投资的基金手中的重仓股。
从公开信息看,华夏大盘持有过的多只股票,通常一个波段不超过一两个季度,如华业地产、天山股份、*ST广厦、*ST春兰、*ST成商、*ST耀华。其中不少股票被坊间称为题材股、重组股、庄股。
然而,华夏大盘在亏损股长春经开上耐心潜伏近一年,而且二季度末开始已是第二大股东、第一大流通股股东。
根据长春经开公告,由于公司解除了"南部土地委托开发协议",将失去长春南部新城核心区3.9平方公里的项目用地的开发权和收益权。这意味着,原来可能置入上市公司的3.9平方公里土地项目成为泡影。
这个项目所对应的题材叫做"隐蔽资产",这是王亚伟数日前还在华夏基金策略报告年会上宣讲的2008年"选择牛股的五个思路"之一。"当时,在场很多人认为王亚伟指的是长春经开。"一位同业人士表达了类似看法。
分散投资
押错宝也能全身而退
长春经开危机显示出对华夏大盘净值的破坏并不强,1500万元摊到8亿份上,每份亏不到2分钱,华夏大盘18日净值6.74元,跌0.52%。19日长春经开股价触底,但华夏大盘净值反而涨了1.52%,这显示一种可能:王亚伟大量卖出长春经开,并且他在这只股票上的持股成本非常低。
分散投资是王亚伟构建的安全边际之一。华夏大盘最大重仓股持股比例也很少超过6%。2006年以来持股集中度不断降低,始终在40%上下,2007年一季度持股集中度降至32%,远低于基金平均水平。能以如此分散的投资获取高额收益,需要依靠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
"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的。"一位私募操盘手向记者表示,"这次王亚伟明显押错宝了,但幸好华夏大盘持仓分散,使他能全身而退。"
王亚伟现象
留给基金业三个疑问
回到博主"岁月无声"的精彩点评上来。他在思考,"王亚伟折戟长春经开"事件折射出三个疑问,这也是值得基金业人和每一个投资者思考的问题:
第一,如果不是王亚伟,是别的基金经理,基金公司敢让他如此重仓介入这只股票吗?这里面究竟是大胆投资的艺术和魄力,还是赌性占了更大成分?是对自己掌握的信息有足够的把握才敢于如此操作,还是最后时刻的天公不帮忙,才出现如此的问题?
第二,投资真正的艺术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最大的确定性,寻找安全边际,而不是超额回报?还是为了超额收益而付出巨大的风险成本?
第三,我们如何来评价一个基金经理?是一次投资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还是一年到两年的出色业绩,就奉为可以与彼得林奇媲美的基金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