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职工持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实践中各地各部门的具体做法五花八门,亟须规范统一;同时,国际经验表明,职工持股搞得好,有助于企业公平分配和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从立法、政策、操作和管理多方面规范职工持股制度,促进职工持股制度的规范统一,让广大职工分享企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职工持股制度的起源
职工持股制度起源于西方。早在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等就提出了职工持股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财富急剧集中,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因此,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美国著名律师路易斯?凯尔索最早提出职工持股理论。他与别人合著的两本书《资本家的宣言:如何用借来的钱让8000万工人变成资本家》和《两要素论》。在书中,他指出,产权集中,经济发展的好处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将不能分享好处,这将造成严重的分配不公,从而影响到社会和谐。为此,凯尔索希望职工都有可能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这两种收入,并能以某种方式使大多数并不富有的人得到一定数量的资本,使劳动者广泛享有企业收益,社会才能和谐。针对工人没有资本的问题,凯尔索等人设计了职工持股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企业成立一个专门的职工持股信托基金会,基金会由企业全面担保,贷款认购企业的股票。企业每年按一定的比例提取工资总额的一部分,投入到职工持股信托基金会,以偿还贷款。当贷款还清后,该基金会根据职工相应的工资水平或劳动贡献的大小,把股票分配到每个职工的职工持股计划账户上。职工离开企业或退休,可将股票卖给职工持股信托基金会。凯尔索的这一理论和设计得到了美国国会的支持。职工持股计划在美国始于1974年,这一年美国以立法的形式通过了《职工退休收入保障法》,1984年又通过了《1984年税收改革法》对职工持股计划的参与者给予了税收的优惠,稳定了当时的社会。
当前,这种职工持股制度已遍及全世界。在法国工业部门中,职工持股率达50%以上,金融业有的达90%以上。英国90%以上的非国有公司有职工持股。现在,欧洲、亚洲、拉美和非洲已有50多个国家推行职工持股制度,职工持股制度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国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职工持股制度迎合了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这也是职工持股得以在全世界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使一般职工通过实行职工持股,成为有产阶级,分享资本的好处,这得到职工的支持;另一方面,将企业所有者的股权转让给本企业职工,企业所有者能从中得到比不实行职工持股更多的好处,因此,也得到企业所有者的赞成。正是这种利益机制上的作用,成为推进职工持股快速发展,可以说,职工持股是调整各方经济利益关系的有效办法。
职工持股制度在我国发展
我国最早出现职工持股是在乡镇集体企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首先迈出改革的第一步,在广大农村推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以资带劳、技术入股、合作经营”成为乡镇集体企业新的制度。乡镇集体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城镇围绕着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试行了股份合作制的探索。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中国掀起新一轮改革热潮,企业的股份化逐步成为企业改革的主流。1994年7月,《公司法》正式实施,大大地促进了我国股份公司的发展。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职工持股制度已经成为广大企业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收入分配重要形式之一。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我国职工持股制度对产权改革、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企业治理结构、发挥职工主人翁精神、提高职工收入、稳定社会都起了较大的作用。
规范统一职工持股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从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从解决职工收入分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来认识,探讨职工持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方法,积极推动职工持股制度的健康发展。
第一,规范专门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各地企业的职工内部股都由持股会管理,但各地各行业的持股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所以,各地职工持股在实践中形成多种做法和模式。有以职工持股会作为独立社会团体法人的北京模式,依托于企业工会开展职工持股活动的上海模式,以工会为基础进行持股会工商登记的深圳模式等,这些不同的管理机构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而各国对职工持有的股份基本上都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在美国,有实施职工持股计划信托基金会,在日本,也有一种开放型的投资信托基金会。
第二,加快统一立法,合理调整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从职工持股的比例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内部职工持有的股份比例较低,难以从根本上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关切度和参与度。上述因素造成职工持股会难以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发挥有效的作用。这些矛盾和问题将会影响企业稳定和社会和谐。但是,我国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法规,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只字不提内部职工持股的问题,这实际上使企业职工持股没有法律依据。虽然我国近30个省、市出台了职工持股的相关规定,但是,口径都不一致,如对持股者的责任和义务、持股会的地位和作用、持股比例、股份取得方式以及职工对企业贡献的历史补偿标准、国有、集体资产的评估和确认等问题;颁布规定的政府部门也不尽相同,或以政府、或以总工会、或以体改办等名义。因此,作为一种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的制度变革,国家应及时出台相应的统一的法规,给职工持股制度以明确的法律地位、操作程序、管理机构等,规范这一制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三,借鉴国际经验,实行政策扶持。纵观当今世界,凡是职工持股发展得好的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美国政府对职工持股计划给予税收、信贷资金的支持;英国通过股票购买权获得的收益可以免所得税。各国的立法和政策优惠概莫如此。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职工的收入有限。更要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鼓励和支持职工参与职工持股制度,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四,注意公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各国在推行职工持股制度时都重视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主要有:(1)限制高收入。美国规定职工持股计划须遵守“不歧视”原则。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须由70%以上的职工参加,一般职工因此获得收益不低于高薪阶层收益的70%。(2)鼓励职工多持股。如美国规定,企业职工持股比例达30%以上,出售股票的股东免交28%的股份收入增值所得税,贷款的金融机构其利息可免征50%所得税。(3)把经营者期权激励与职工持股结合起来。现在一些企业试行经营者期权激励,这对于造就企业家阶层是很有意义的,但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果把经营者期权激励与职工持股结合起来推行效果或许会更好些。
第五,促进社保体系与职工持股相结合,保持企业稳定和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路径支撑。我们可以通过职工持股分散社会产权结构,使广大职工能够分享企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职工持股可以为退休职工增加一笔收入。股东职工退休后,可以依据持股会章程,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其他职工,获取现金,提高了其晚年的生活水平。如在美国,第一个立法支持职工持股计划的1974年美国通过《职工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其出发点就是建立这样一种退休保障机制;日本为了帮助员工形成个人财产,设立本企业持股会,员工个人出资,公司又给予相应的补贴,帮助员工个人积累资金陆续购买本企业股票,日积月累,达到退休年龄时,可以形成一笔可观的财产。许多专家曾呼吁,要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尽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如果我们把企业职工持股制度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在企业改制中,通过职工持股制度,将职工持股与养老保障结合起来。当职工退休时,就会形成一笔不小的财产。这既有利于改变社会保障完全依赖国家的思维定式,增加社会保障的形式;又有利于职工持股个人财产积累机制,增加职工自我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减轻社会保障的压力,实现国富民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者:徐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