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盘走势极弱,周一小涨后连跌4天,沪综指周跌幅达4.69%,不仅2400点得而复失,2300点也岌岌可危。深证成指周跌幅更高达7.1%,仅小于去年11月第二周见顶回落的周跌幅,万点大关也终于跌破,虽然还没跌到去年7月2日时的低点,但破位下跌的趋势也非常明显。
虽然外围股市也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对市场的主要影响还是来自于国内,政策方面仍然未见放松的迹象,新股发行速度也丝毫未见放缓,资金方面仍然捉襟见肘,私募不断出现清盘的坏消息,公募也是随波逐流,中国水电上市4天造成大盘连跌4天,而后续大盘股IPO却并未中止。
机构在暴跌之下倒开始乐观起来,虽然大部分还认为本周不会转好,但也认为跌破2300点之后是个建仓的好时机,筑底的阶段也不必过于悲观。
上周五A股收盘之后,欧美股市倒是大涨起来,道琼指数大涨2.31%,这已经是道指连续第4周上涨了,前期对大宗商品压力较大的美元则大幅回落。
做空力量趋于衰竭
华泰证券较为乐观,认为短线杀跌后有望企稳,大盘二次筑底后有望逐步走强,理由是中国水电之后大盘股还要轮番发行,如果一直跌下去,大盘股发行困难。央票利率下调的信号,有可能预示融资规模有望放松。操作上,一方面投资者可以对持有的且技术背离的股票进行T+0操作,但前期强势股和业绩预期下调的板块、个股仍要回避,防止补跌和板块加速释放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热点散乱,系统性机会不多,投资者只能多关注结构性机会。对于有政策扶持的板块、全年业绩预增的板块而言,下跌就意味着投资机会。
西南证券也同样乐观起来,认为上周五800多亿元地量水平,显示做空力量趋于衰竭。本周虽然还将有6只新股发行,但三季报披露逐步接近尾声,基金第三季度投资组合也将陆续登场,公司财务数据和机构持股数据将给市场更多的参考依据,做多积极性将逐步增强。在欧债危机的解决将明朗、三季报披露即将完毕、市场的做多热情有望逐步恢复的情况下,建议投资者在跌破2300点后可分批建仓。
底部仍在打磨之中
不过大多数券商还是认为短期难以走好,筑底或是继续探底的可能性更大。申银万国就认为后市大盘继续震荡探底,除非出现戏剧性变化,否则弱势难改。上周的走势已经清晰地反映出当前市场的弱势,表明冲高避险意愿强烈,反弹基础不实。不论是中国水电的昙花一现,还是机构资金的持续离场,都反映出机构、游资对现实的浮躁和对后市的谨慎,将会对后市大盘产生影响。在新股不断发行的情况下,临近年底,资金面将对行情产生严重制约,尤其是机构资金对年底的结账要求将使得行情反弹充满阻力。从下档支撑看,2300点已经岌岌可危,而2005年的998点和2008年的1664点的连线,目前位于2250点附近,作为长期趋势线,该区间有望形成阶段性支撑。
信达证券则对上周信用债的反弹较为担忧。近期债券市场连续反弹,国债从9月起就一直在反弹,应该主要是资金在搏政府不会随意容许信用债违约,并有可能会出现宽松政策。但这种反弹并无逻辑上的合理解释,A股市场也仅仅纠结于点位的支撑,而不是有实质性利好的支撑。所以市场还处于下降通道中,本周弱势震荡继续寻底的可能性较大。
银河证券也认为,弱市之下还看不到转机的信号,短期内仍没有企稳,投资者还需保持谨慎。上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态称国内银行业能应对房价下跌四成的风险,加剧市场对于楼市的忧虑,房地产板块的再度下行不可避免地拖累了指数。更为严重的是,市场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盈利预期下降的猛烈程度超出想象。
太平洋证券则认为GDP增速回落,会影响到大盘的企稳,尤其是虽然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现了超预期的反弹,但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大困境并没有从数据中体现出来,所以还无法判断经济企稳。从技术上看,虽然基本面缺乏实质性利好,但多项技术指标已经出现底背离的迹象,后市大盘震荡整理的概率大于单边下跌,但市场仍缺乏明显的投资机会,市场热点或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建议投资者短期以观望为主,耐心等待大盘走稳。
扩容破坏市场信心
光大证券认为,汇金入市、中小企业优惠政策的出台都没有能够抵挡住A股市场不断下移的步伐,在偏紧的资金环境下,不断增加的解禁股和新股正在重新定位A股市场的估值。虽然上周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可自行发债的消息是一种政策转向宽松的信号,但只是推迟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爆发时间,如果不解决可持续增长的模式,并不利于长远的经济稳定。同时,债券的发行也将吸收货币市场中原本不宽松的资金。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刺激,国内经济、货币的拐点都不清晰,A股市场难以改变目前在下降通道内震荡下行的格局,虽然将不断有间隙性反弹,但仍缺乏系统性机会,股指仍在向下确认支持的过程中。
新时代证券对新股不断发行比较担忧,认为由于大盘股IPO等扩容压力不断,市场承受能力脆弱,大盘弱市格局难改,预计后市仍将延续向下震荡探底的走势。上周二中国水电上市交易的抽血作用非常明显,其后股价连续下跌并跌破发行价,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较大。后市陕煤股份、中交股份、新华人寿等大盘股发行在即,对市场压力可想而知。上周一些估值水平较高的中小盘股和主板的题材股屡屡现身跌停板,表明这类股票正在释放三季度业绩风险,而且其价值回归之路还比较漫长。
耐心捕捉转向信号
日信证券虽然对大盘近期走势并不乐观,但认为银行股已经有淘金的可能。由于市场心态的急速恶化,导致恐慌性抛盘集中兑现,估值水平的高低恰恰是左右个股走势的重要因素,鉴于银行板块已处于历史低位,其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已十分有限,会随着市场加速下跌表现出更加突出的抗跌性,投资者可予以关注。
财通证券虽然并不看好本周能上涨,但认为在经济退、通涨退、紧缩退、房价退的大背景下,不应在悲观情绪之后实施杀跌。汇金增持必然是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开始,基于政策“转向”的探底企稳反弹基础仍继续存在。9月份M1同比增速为8.9%,为2009年以来首次回落至10%以下,政策紧缩已到头,根据以往经验,M1低于10%的情况下,股市往往能形成市场底。目前“通胀趋向下、经济寻求稳、政策趋向松、流动性趋向增”的宏观组合,在房价向下拐点、黄金下跌、民间高利贷崩盘、财政加力的背景下,终对A股进行估值修复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