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日基金三季报的披露,华夏、嘉实、南方、华安等掌握雄厚资金的基金巨头们在弱市中的腾挪术也浮出水面。整体来看,基金巨头们并没有被股市的连绵下跌吓倒,在仓位上多保持稳定,但在行业配置和重仓股选择上各有倚重,特别是不少巨头们重仓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股出现较大变化。对于未来股市走向,基金观点也显得莫衷一是,显示出在经历大跌后基金对未来市场依旧迷茫。
华夏基金:高仓位运作 重仓股大变脸
拥有丰富熊市投资经验的华夏基金在三季度主要操作特点是"仓位基本不动、行业小幅调整、重仓股大举更换"。
股票仓位高低和变化方向往往跟基金公司对大趋势的判断直接相关,仓位高或者显著加仓显示基金公司对未来股市大方向较为乐观,仓位低或大幅减仓则正好相反,说明基金对后市比较谨慎。三季度华夏基金旗下偏股基金整体仓位达到81.47%,比二季度末仅下降1.58个百分点,考虑到股市下跌带来的持股市值缩水因素,华夏基金其实采取了主动加仓操作,而且华夏基金也是四巨头基金公司中仓位最高的。华夏公司旗下华夏复兴、华夏优增和华夏盛世等基金的仓位分别达到93.59%、92.63%和92.03%,排在同类基金前列,仓位的高企说明华夏基金对后市并不悲观。
相比仓位而言,华夏在行业配置上进行了一定调整,其中对医药生物、金属非金属和房地产等板块显著减持,对采掘业、电子、食品饮料增持明显。
相比板块配置上的调整而言,华夏基金核心重仓股的变化更大,华夏基金对伊利股份和中国宝安大幅增持,这两只个股分别成为华夏第一大和第三大重仓股,二季度末的前三大重仓股海螺水泥、招商银行和广汇股份均被大幅减持,此外,洋河股份、冀中能源、大秦铁路、中国卫星、烽火通信等个股也在三季度被华夏基金大幅增持,冀东水泥、莱宝高科、东阿阿胶、葛洲坝则被大幅度减持,一些股票甚至退出华夏旗下基金前十大重仓股。
嘉实基金:大幅增仓 钟情医药和食品
二季末嘉实基金平均仓位只有70.87%,在基金公司中处于较低水平,三季度嘉实基金趁股市调整机会大幅吸筹,截至三季末该公司主动偏股基金平均仓位达到75.62%,较二季末提高4.75个百分点,是首批公布季报公司中仓位增加最多的公司,但该公司三季末仓位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行业配置的变化来看,嘉实基金增仓的对象瞄准了医药生物和食品饮料两大板块,其中增持食品饮料达2.42个百分点,三季末持有该板块的比例达到10.62%;增持医药生物也达到2.29个百分点,其他多数板块也都被嘉实基金增持。强周期的金属非金属则成为嘉实基金减持幅度最大的板块,嘉实基金持有该板块的比例从二季末的5.73%下降到三季末的3.01%,下降2.72个百分点,跟投资相关的建筑板块也被嘉实减持近1个百分点。
重仓股方面,嘉实三季末头号重仓股依然是格力电器,三季度嘉实基金对该股还进行了积极增持。此外,五粮液、国电南瑞、康美药业、东阿阿胶、双汇发展、洋河股份等也被嘉实基金大举增持,这些股票均成为嘉实持有最多的核心重仓股,而伊利股份遭到嘉实基金最大幅度减持。从华夏重仓伊利股份而嘉实减持该股,以及华夏减持东阿阿胶而嘉实增持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基金巨头们对个别行业和个股的投资价值存在较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