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近期,A股创下新低2307点后现反弹,双底是否有效,反弹是继续还是再次探底?
面对扑朔迷离的行情,在理财周报2011年基金峰会上,来自鹏华基金的副总裁高阳,来自广发基金的副总经理易阳方,来自南方基金的投资总监邱国鹭,来自国投瑞银基金的总裁助理刘凯,来自诺安基金产品研发中心的总监王清各自表达了对市场和投资的不同看法,总的来说,他们对后市普遍都比较乐观。
滕晓萌:今天非常荣幸能够跟各位坐在这里,我想首先谈一个话题,2012会好吗?有请高总。刚才高总告诉我说现在是反弹的开端。
高阳:我的回答是2012年会比2011年好,但是好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了。
邱国鹭:2012会好吗?我当然是回答“会”。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觉得做投资很重要的是你以什么价位买股票,而现在的市场,沪深300的PE不到12倍,这是过去十年来最低的。我们做过统计,低估值的时候买入,持有一年赚的概率有70%,高估值时候买入持有一年赚钱概率就只有20%左右。在低估值的时候买,在11倍、12倍的时候买,至少能够保证PE没有向下空间了。
第二个原因,政策面和资金面,大家知道A股是一个资金市。我们知道货币政策的紧缩到现在整整两年了,最近高层的讲话和新政策的预调,虽然步子不太大,但是我们想从中看到方向,作为有前瞻性的投资者应该关注这种变化。
第三个原因,在基本面,也就是宏观经济和微观利润的角度,我知道很多人在担心,但在大家很悲观的时候,投资是考验一个人逆向思维能力的游戏。你的投资要做得比别人好,就像玩翘翘板一样,要想翘得比别人高,一定要在人少的那一边。在大家都很担心、很迷茫的时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很好的拐点。
滕晓萌:2012年有多好?
邱国鹭:这个要大家去说,我认为的好会比大家认为的好要好得多。
滕晓萌:易总呢?你对明年怎么看?包括做资产配置的时候看好哪些行业?
易阳方:从个人对市场的观察来看,未来应该一年比一年好,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未来不好的投资环境最终还是会有某种途经解决的,今年至少会有一个阶段性的答案,最坏的预期会过去。
第二,政府最近的表态,包括最近的数据,也包括最近食品价格的回落,可以说应该会迎来一个拐点。从这两方面来看,我觉得未来的市场在目前这种低谷区域会迎来拐点。
从未来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来看,将来从投资、消费、出口的角度来讲,我们要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构成比重。目前的政策环境,包括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形态的变迁,都会支撑我们。
滕晓萌:投资和消费都已经涉及了对吧?
易阳方:对。
滕晓萌:国投瑞银的刘总和诺安基金的王总,我想问一下你们怎么看这个市场以及未来产品创新的方向?
刘凯:我非常认同三位前面讲的观点,市场将会比即将过去的2011年更乐观一些,基于这样的一些判断,在未来的市场投资产品的设计上有三个方向可以作为考虑:
第一,跟股票基本面密切相关,也就是寻找跟“十二五”规划密切相关的,然后推出一些主题性的产品,包括新兴产业和消费在内。
第二,固定收益和类固定收益的品种,我觉得这些产品在中国目前一直发展得不是很成熟,但是有很大空间。我们知道在美国的共同基金市场上固定收益占到三分之一的天下,在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上,这么多加到一起才10%左右,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第三,工具类的产品,包括杠杆型、指数型都可以,中国的指数型也是方兴未艾,有蛮大的空间。我们知道在牛市中,工具性的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上还会有特定的投资群体,包括从股民转化来的,包括机构投资者等。从资产配置角度来说,还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
我们在内地做过一些尝试,很多行业都会在市场上出现。这种工具性的色彩会有蛮大的机会存在。无论是哪一个方向,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一点,希望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选择权,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在不同市场环境之下获取投资收益和增加投资的机会。基于这个前提,产品可以拓展的空间还是存在的。
王清:对于目前的市场,我个人还是充满希望的。
关于产品设计方面的问题,我们思考的基本原点就是能不能在A股市场之外开辟新的领域给投资者,让投资者能在不同的时间点选择不同的产品。从整体来讲,整个市场上面的广大投资者都是由不同风险偏好的人组成的,他对产品的偏好也是不同类型的,我们作为资产管理从业者,我们有必要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产品,以供大家选择。
回到国内的市场来看,有很多工具没有放开,因此产品变化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包括可以创新的范畴也会越来越多。我觉得“阿尔法”对于投资的基金经理水平的能力有考验,个人希望不会有太多限制,这样能够给不同的基金经理适合他们做的方式,也就是更多给他一些空间。“贝塔”产品,一部分投资者本身很有想法,也有自己的理念,我们希望在不同的时间点给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投资通道。诺安基金的整个设计理念就是这样。
滕晓萌:大家对于公募基金到底为投资者提供多少收益,这是有争议的。我们看成熟市场的话,成熟产品比指数产品收益要高。你们认为中国的A股市场还有超额收益的空间吗?作为公募基金的投研部门,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投资方法来管理现在累积的两点多亿的资产?邱总从华尔街归国,您先回答一下。
邱国鹭:我有十多年海外经验,做过很多基金投资。从我比较来看,A股市场获得超额收益的容易程度,应该比国外容易得多。因为A股的投资者百分之八九十对公司不太了解,也不是太感兴趣。在海外如果买低估值的公司,就非得买一些垃圾的公司,但是在中国可以买到最好的品牌和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你会发现很奇怪,A股投资者喜欢买一些短线的、利润不增长、销售也看不到、都是讲故事的。我认为A股获得超额收益的空间大得多。
滕晓萌:现在外界对所有基金公司的整体投资都有质疑,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资产管理的公司,如果不能给投资者赚钱,我们的立足点在哪里。从整个投资的方向、产品的方向,希望大家给我们一点思考。
高阳:中国有一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股债双杀的情况下,要做固定收益也很难。专业的资产管理是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为广大的投资者参与市场提供一个机会。我们希望帮投资者赚钱,公募基金给公民资产配置提供一个渠道,证券市场亏了,今年还要赚钱,对于个体来说是可以的,但对整个行业来说很难。
滕晓萌:过去十年内主动管理的产品获取了很大的收益,让投资者尝到了甜头,所以我们才得以看到这么大的市场。你们觉得未来我们的市场会是什么样子?比如五年之后或者十年之后,你们觉得A股市场的产品格局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清:我们中的大部分对A股市场投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未来难度比现在会大很多,因为从2008年开始就有这个趋势,整个基金规模变化不大,但是整个市场在不断扩大,基金行业的话语权逐渐减弱,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难度。包括我们近两年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包括散户机构化,以前的散户现在来讲拥有钱、拥有实力,作为基金管理的主动投资来讲,难度比以前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