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一、一般规律: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危机
纵观各国的金融发展历史,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一个国家在推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资产价格泡沫。
金融自由化在80年代集中表现为国内银行业放松管制,主要表现为利率自由化,银行经营范围拓宽以及非银行金融部门的迅速发展。受此影响,金融部门之间竞争增强。金融自由化在90年代则集中表现为短期资本项目自由化,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长。从结果看,金融自由化推动了全社会信用和银行信贷的增加,广义货币也快速增长。受信贷大幅增长影响,信贷和资产价格上涨相互推动,短短几年时间里把资产价格推高了一倍,甚至是很多倍。
为什么金融自由化必然会导致金融的扩张,从而导致资产价格飞涨?国际经验和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部门,这些金融部门在突如其来的竞争压力下往往盲目扩张,同时,由于老百姓对的金融产品缺乏认识,尤其是对新金融产品的风险的认识十分不足,而监管层对于新的局势变化反应滞后,没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面,结果是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在这个时期过分放大,整个金融体系集聚的风险迅速提高。
二、我国的特征:证券投资基金与股市的超常规增长
2005年以来的我国金融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首先是银行改革迅速推进,不仅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迅速,而且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完成了改制、重组与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大提高,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从2001年的30%增加到2006年的80%。在对银行管理体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对商业银行经营上的管制也逐渐放开,促使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其次是资本市场发展也一日千里,2006年底的股票总市值是8万亿人民币,而2007年10月底的总市值超过了35万亿元人民币。第三是金融开放迅速推进,不仅推出了QFII制度,而且推出了QDII制度,国内金融机构的外资持股比例不断提高。
总之,现阶段的我国金融市场正处在放松管制的阶段,并且,在此阶段,我们看到了金融业的蓬勃兴起,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现在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在我国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究竟是什么具体原因导致了资产价格的上涨?这样的上涨是否正常(会不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出现资产价格泡沫破裂)?
笔者认为,导致股市价格上涨的最直接原因是基金规模的超常规增长。有关统计显示,今年4月以来,仅仅6个月的时间里,国内基金业的成长迈过了3个台阶—基金资产规模从突破1万亿元,到超过2万亿元直至10月底的3万多亿元。我国基金业资产规模从0到1万亿元的跨越整整花了9年的时间,而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跨越只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可见,2007年基金业的发展是超常规的。
基金资产的快速膨胀的直接结果是蓝筹股的股价飙升。研究和分析基金的行为,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必须要说明。到目前为止,股票型基金持有股票的市值占总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60%,所有股票型基金的合约都有此项约定。这是由于基金业的发展恰逢我国股票市场走熊,因此,发展基金业的初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为了托市,希望基金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买股票,这是熊市背景下的潜规则。在此规则之下,当基金份额急剧增加时,基金经理必须将新增的资金购买大盘蓝筹股,因为这些大盘股的流动性较好。因此,在2007年第二、三季度,当基金份额迅速增加时,蓝筹股价格也迅速飙升,形成了蓝筹股泡沫。于是我国股市诞生了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万科)、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和最大的石油公司(中石油)。
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是基金制造了中国的股价泡沫。
在基金制造股价泡沫的过程中,有两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一是老百姓对基金的信任(更准确地说是迷信),二是监管者对基金投机行为的默许或纵容。
老百姓对基金的迷信源于对基金市场风险的不理解。大多数人认为基金收益高而没有风险的,有不少人以为,投资股票风险太大,投资基金没有什么风险,很多投资者根本不知道基金是通过买卖股票来赚钱的,当基金在股价上涨过程中不断赚钱时,更强化了投资者对基金赚钱深化的迷信。在此过程中,基金营销人员及媒体舆论的刻意的误导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多数投资这是抱着发财的梦想来投资的,他们不知道基金市场的风险,也没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这可能是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
在股市上涨过程中基金市值迅速上涨,极大地刺激了投资者的神经,他们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储蓄甚至养老金拿出来买基金。人民银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2007年第三季度,有超过四成的人将投资方向选择了股票和基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比例第一次超过了储蓄存款。统计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也十分吻合,今年10月份,居民储蓄存款下降近5000千亿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监管者及时根据市场状况提示风险,并要求基金关闭申购窗口的话,就不会出现老百姓疯狂买基金,而基金经理疯狂买股票的情形。今年10月之后,监管当局关闭了部分基金的申购窗口,市场的投机气氛顿时消失,可惜这些手段的出台时间稍晚了些。
三、基金规模的超常规增长可能蕴藏的风险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投资者的无风险意识。他们可以因为预期高收益而疯狂购买基金,也可能因为害怕投资损失而疯狂赎回基金,如果出现大规模赎回现象,投资基金将面临极大的流动性风险的考验,股价泡沫将破裂,这将给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如果说上一轮熊市导致了很多证券公司出现经营危机的话,那么这轮股市下跌可能会导致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出现经营危机。作为政府可能将面临一系列金融风险和政治风险。
第一个风险是经济风险。目前,我国有1亿多基金投资者和1亿多股票投资帐户(因为大多数投资者都同时开深圳、上海两个股票交易帐户,因此,开户人数应该在8千万左右),折换成家庭户数约为8千万户左右,占城市总户数的比例超过30%。也就是说,当前投资股票和基金的家庭占城镇家庭总数的比例超过了三成,这些家庭本是我国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如果股市长期走熊,他们的财富缩水,将严重影响消费。
第二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是,这些投资本没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许多人也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如果股市走熊,政府会面临一定政治压力,从中石油高开低走后网上流传的很多歌谣就可以看出,一旦投资者大面积、长期亏损,社会舆论压力将十分沉重。
第三是金融危机的风险。当老百姓将钱都放在银行时,风险是可控的,至少建国近60年来银行被挤兑的事件还很少发生。但如果老百姓的钱很多到了基金公司手里,风险就难以控制了,当股市发生大的波动将容易引起基金的赎回风潮,而基金的赎回必将对股市产生重大打击。
四、政策建议
1、应该循序渐进地发展资本市场,不能超常规的拔苗助长。可以将公司债券市场列入优先发展的计划,在控制基金规模增长速度的基础上放慢股市发展节奏。
2、基金的发展要强调规范化,优质化,要在防范风险上下功夫。应该修改不适应新形势的潜规则,对新设立的股票型基金的股票持仓比例不要再作限制。
3、对上市公司要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将不合格的上市公司及时剔除出股票市场。此举不仅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对股票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