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2007年的中国股市形容为过山车。
1至4月,在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公司,99%的市值都在上涨;两市A股总市值实现100%涨幅的股票占总数的52%。
四五月间是中国股民难忘的流金岁月,被媒体誉为“大牛市的黄金期”:股指从3000点上涨到了4200点,涨幅高达40%,市场弥漫着一派欢乐气氛。
5月28日,A股开户数历史性地突破了1亿大关。也就是说,不到5个月的时间,A股开户数增加了2000多万。证监会的几次警示,都没有冷却投资者的热情。
此时,中国政府防止资本市场过热的调控开始了:央行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最大调整终于在5月29日夜来临,财政部宣布将印花税由1‰上调为3‰。次日大盘跌幅达6.5%,近900只股票跌停。
5月30日成为全年股市的转折点,此后,中国股市几乎每月都要进行调整。而股指却在震荡中不断上行至5000点、6000点。上证指数在10月16日创出历史新高6124点后一蹶不振,连跌30多个交易日,跌幅达到20%,市值的损失高达5万亿左右。
随后11月成了市面财富消失最快的一个月。而中央电视台网站同期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股民在2007年是亏钱的。
接近年底,海外舆论估空中国股市的声音越来越多,分析人士担心中国重蹈日本股市泡沫破裂的覆辙。最典型的估空人物,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沃伦·巴菲特,他此间卖出了手中持有的中石油股份,卖出价是他2003年买入价的7倍。说到底,受投资者思路左右,世界舆论过于紧盯中国“泡沫”,而忽视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实在进步。
美国《华尔街日报》新闻分析说得较为公道:“中国突然之间具备了一个与其经济大国的实力相匹配的股票市场,对于仅仅三年前还被认为无可救药的中国金融体系而言,这真可谓一个令人惊奇的命运大逆转。”
在刚刚结束的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中,美方再次热切要求中方允许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外资公司在中国发行A股,就是对这次“大逆转”的最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