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宏观经济来看,全年经济数据应该是一个“降中趋稳”的态势,一季度的信贷投放也有滞后性,二、三季度应该会有所稳定。未来几年,转型的中国经济增长将稳定在一个较低的位置,证券市场对此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反映,股票市场不会出现暴涨暴跌。短期来看,二季度市场是个整固震荡的走势,指数不会跌破2000点,仍然充满着结构性机会,在策略上除了继续持有的医药股以外,对大消费行业的优秀公司和部分中报有着良好预期的公司将进行增持。
目前市场会关注的焦点是宏观经济是否会出现回升以及IPO新政的影响,在IPO新政公布和新股重新发行后,如果大家发现新股的冲击并没有想象的大,那么市场会迎来转机。另外,今年11月,三中全会召开,这是中国政治经济中的一件大事,大家普遍期待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证券市场反映的是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对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期待高度一致,那么行情会提前发生。
经济二、三季度有所企稳
私募排排网: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如何看待目前的经济形势,对市场的影响包括哪些?
张磊: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这低于市场预期。我们觉得全年经济数据应该是一个“降中趋稳”的态势,一季度的信贷投放也有滞后性,二、三季度应该会有所稳定。
至于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我们觉得更多的是取决于预期与现实的差异。未来几年,转型的中国经济增长将稳定在一个较低的位置,证券市场对此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反映。只要实际的宏观经济数据不偏离市场预期过大,市场仍然会沿着其本身的发展道路演进,不会受经济数据的影响出现暴涨暴跌。
债券监管风暴对股市影响不大
私募排排网:对目前一系列债券市场发生的问题怎么看,对股市是否构成影响。
张磊:今年三月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监管风暴,许多债市大佬纷纷落网。债市的问题是中国理财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自2008年末国家启动4万亿
投资,商业银行在2009年疯狂放贷导致通胀快速上升后,2010年下半年政府开始紧缩银根。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展理财产品,表外资产迅速膨胀,埋下了风险爆发的隐患。
现在的债市风暴可以让我们依稀看到看到当年“基金黑幕”的影子。2000年的牛市中,投资基金普遍存在“倒仓”和“对倒”等违规行为,这与目前债市的老鼠仓和代持券在原理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当时《财经》杂志揭露了基金黑幕后,监管层并没有进行治标的治理,而是轻描淡写的处理。在后面的2004-2005年,许多证券公司和投资机构都因违规坐庄和挪用客户保证金导致资金链断裂,最后出现了证券行业的危机,其中的代表就是南方证券和新疆德隆的破产。
目前,证监会应该是看到了这方面的隐含风险,下了大力气来规范和打击违法行为,这是值得所有投资人高兴的事情。只有打击违法,提倡公平和诚信,这才能使理性的投资者在市场中生存和壮大。
另外,这次债券风暴,也让我们看到了新一届领导人惩治腐败的决心。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使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腐败现象。权力寻租不仅存在于官员体系中,在企业中也司空见惯。只要掌握资源,都可以进行寻租,在资本市场更是容易,因为权力在证券市场非常容易货币化。
对于债市风暴走向和对股市的影响,我们认为要在更深层次来理解这次监管。PE乱象、券商资管问题也会纳入证监会的视线。至于股市,我们觉得影响不大。债券资金与股市资金原来就属于两个不相干的圈子,股市更多还是受制于其本身的定位和机制。
中国实物资产牛市已经结束
私募排排网:
黄金还有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的原因,对市场的影响?
张磊:本次黄金的暴跌,导火线似乎是美国可能结束宽松货币政策和塞浦路斯会出售黄金弥补债务,所以不少人认为是逢低买入的机会。我们其实对黄金没什么兴趣。排除投机因素,长期投资黄金的,收益远远比不上其他大宗商品。只有在恶性通胀出现或者社会次序发生混乱的国家,黄金才有保值的效果。无论从国际经济大环境还是中国现状,都无从谈论这些。
我们认为,中国过去十年是实物资产的牛市,目前已经见顶。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在中国已经走到了末路,转型是唯一的出路。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淘汰落后,包括落后的产能、技术、生产方式。
过去十年,除了房地产商,煤老板、矿老板的暴发户式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典型。试想,如果大宗商品价格依旧处于高位,获利最大的依旧是上述那些人,哪来进行技术投入发展新兴产业的愿望和决心?
中国GDP未来的增长基本围绕7-7.5%并逐年下降,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会减弱;同时,新兴产业并不需要像以往那么多的能源和大宗商品需求,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实物资产牛市的终结。至于大宗商品的价格会回落多少,这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缓慢和逐步下降的过程。因为中国有就业压力的存在,在经济下降过快的时候,政府会适当启动一些项目来维持合理的经济增长,但效果和力度会远差于当年的4万亿,当然大宗商品也不可能重现当年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