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虽然尾盘有所拉升,但15日美股市场和国债市场出现的崩盘式暴跌还是让投资者心惊肉跳。近期,全球资本市场上演惊魂时刻,剧烈的波动幅度多年少见,让投资者大喊“伤不起”。
崩盘式暴跌元凶
在15日美股开盘前,欧洲股市已经开始暴跌,德国和法国股市跌幅超过2%,希腊股市更一度暴跌近9%。欧洲市场的恐慌情绪很快传到美股市场,开盘后美股旋即下跌,道指一度重挫460点,并跌破16000点大关,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跌破该水平,标普500指数跌幅一度达到3%。今年以来美股三大指数的累计涨幅已基本被抹平。除了美股市场,美债市场也剧烈波动,美国10年期国债价格大涨,收益率在1小时内从2.19%降至2%,随即又骤降至1.86%,随后回升至2.13%,美债收益率也因此创下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单日波幅。此外,被称为市场恐慌指数的CBOE波动指数(VIX)暴涨30%,创下近34个月新高。
“看到此等行情让我们感到震惊。”美国GMP证券固定收益策略总监米勒表示,“特别是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达到如此水平,真令人大跌眼镜。如果你还想拥抱风险的话,你将无处可藏。”更有投资者表示,2008年所领略的那种市场动荡正在回归,全球金融危机征兆再度浮现。
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究竟是什么让美国股市出现如此剧烈的波动?对此,市场众说纷纭。纽交所交易厅主管巴里表示,总结下来,华尔街交易员们在第一时间讨论的话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美国零售销售数据“奇差无比”,美国9月PPI数据和10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也远远低于预期,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美国制药巨头艾伯维公司暗示可能会放弃收购生物制药公司夏尔,也对美国股市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埃博拉疫情的持续蔓延也是市场关心的话题,欧洲股市的崩盘无疑也对已经很脆弱的股市造成了影响。此外,FBN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克莱恩指出,如此惨烈行情的原因之一是多家大机构联手砸盘,许多大型机构一开盘就通过交易所交易基金逃离股市,转投债市,美股和美债市场都出现了一片混乱行情。
而在昨日,亚太股市普遍下跌,日经225指数收盘跌2.2%,报14738.38点。欧洲股市盘中再度出现崩盘式暴跌,欧洲泛欧绩优300指数跌幅一度达到2.7%,法国股市盘中跌幅一度超过3%,英国和德国股市跌幅也超过1.5%,欧元兑美元汇率在5分钟内大跌近60个基点。
市场剧烈震荡或将持续
今年前8个月,美股不断创下新高,伴随着每一次华尔街的高歌猛进,总有投资者在呼唤股市出现一次像样的回调。在千呼万唤之后,回调真的来了。投资者不禁要问:美股牛市真的走到头了吗?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安认为,市场这种剧烈震荡的状况可能还会持续数日到数周。被很多投资者推崇的股票分析师加特曼警告,投资者不应该再做多股市,他认为当前全球股市抛售潮可能仍会继续,市场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入熊市。
各国政府官员渴望看到经济站稳脚跟,但也不得不面对市场震荡的残酷现实。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昨日表示,欧盟必须留意市场表现。不过,有分析人士表示,在市场一片恐慌的情绪下,投资者可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除了欧元区之外,其他国家核心经济指标依旧稳健,美国经济复苏势头令人振奋,加之原油价格下跌有可能帮助刺激消费并提振经济,因此,对全球经济和市场前景过度悲观缺乏真正的基本面支撑。野村证券认为,近期金融市场波动对主要经济体不会有实质影响,不会出现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时市场与经济间相互负面影响。
在15日美股交易时段,美联储主席耶伦的一席话则成为拉动股指尾盘回稳的重要动力。据海外媒体透露,耶伦上周末在一个闭门会议上表示,尽管全球经济放缓、金融市场动荡,她仍对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有信心。该报道发布后,美股跌幅快速收窄。此外,市场剧烈波动还让投资者对美联储提前加息的预期有所降温。过去一周,投资者已将美联储首次加息的时间预估由明年夏季推后至明年年底,甚至是2016年。
中概股逆市走强
在美股大幅下跌之际,中概股却逆市走强。 在15日美股交易时段,i美股中概30指数大涨近3%。其中,百度股价上涨超过3%,依旧保持在200美元以上,展现出其中概股“龙头”的稳定作用。此外,斯凯、中国手游和凤凰新媒体涨幅超过8%。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前期美股窄幅波动时,中概股遭遇了严重的卖盘,有不少中概股较前期高点回调了30%以上,因此,此前的大跌让中概股获得了资金的青睐。投资者对中概股即将公布的三季报预期也非常良好。
对于中概股,阿里巴巴也成为海外市场热议的话题。在9月19日阿里巴巴上市当天,道指创出17350点的历史最高点。素有新债券大王之称的双线资本经理人冈拉克近日表示,阿里巴巴上市当日可能意味着美股达到2014年的顶部。不过,有市场人士表示,美股下跌跟阿里巴巴上市没什么关系。对于美国市场来说,250亿美元的融资规模不至于引起股市大跌。(记者 吴家明 实习记者 文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