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式炒股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8/3/3 13:04:00

   2008年伊始,中国股市走势惊心动魄,在首个交易日喜迎开门红后,便一路下挫。由于外围市场的恶化,加上国内在近期的暴雪天气中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从1月15日开始,沪指开始接连跌破众多均线的支撑,两度跌破年线,创出本轮调整行情以来的新低4123.31点。

    救市还是不救,这恐怕是摆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管理层面前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我们还在担忧救市是否引发政策市时,与之相比,美联储迅速果断的救市却让我们领教了什么叫做力挽狂澜,什么叫做政府行为!

    救市在相当程度上实际上对于投资者而言起的是心理救援的作用,救市的措施如何是次要的,救市的姿态更重要。


股灾真的来了吗

黑色星期一:沪指暴跌177.75点

    2月25日,中国石油第四度创下新低。上证综指报4192.53点,下跌177.75点;深成指报15486.67点,下跌692.85点。

黑色星期一:沪指暴跌5.14%

    1月21日,上证综指以5188.80点开盘,在“我要发发发”的吉兆中,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风险正在逼近。当天,指数暴跌了266点。

更黑的星期二:沪指暴跌7.22%

    1月22日,指数再下354点,到收盘时分,跌幅深达7.22%,超过800只个股跌停,全市仅有24只个股上涨。

又到了星期一:沪指暴跌7.19%

  1月28日下午3时,上证指数重挫342.39点,跌幅超过7%,收于4419点。

●张卫星:全球最贵是A股大幅度下挫的主因

  股灾和雪灾,成为近期中国的两大让人揪心的景观。最近几天的中国股市,出现了一轮近两年少见的快速下跌,已经使中国股市逼近崩盘的边缘。 

●谢国忠:暴跌后还是大泡沫 真正价值仅2000点

  A股暴跌之后还是处于大泡沫阶段,事实上以基本面来计算,A股的真正价值只有2000-2500点之间,房顶上的跳舞本没有着地,着地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的事。从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看,核心的问题主要还是资金量的问题。目前,短期资产的供应量是不变的,但资金却因美国金融机构资本的损失而大幅萎缩,所以最终股价要大跌。

●叶檀:不要被假熊市蒙蔽了双眼

  如果因为股市的几天暴跌就认定中国股市已经步入熊市,是被最近市场的烟幕弹蒙蔽击中了双眼。坏消息一桩接一桩,投资者心情与天气一样糟。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应该保持冷静。中国的市场由此走熊了吗?不可能。次贷危机促成亚洲货币单位浮出水面、促成人民币尽快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目的远未达到。

中国式救市措施

  措施一:新基金新理财产品双管齐下

  5个月没有动静的新基金发行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重新开闸。2月1日,中国证监会首次出手,特批南方盛元红利股票型基金和建信优势动力股票型基金,共募集上限140亿元为股市“赈灾”。而平安证券的券商集合理财计划日前也已经获批,该产品成为新年首只获批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规模约有3个亿,既可以投资股票也可以投资基金。

  措施二:融资融券年内适时试点    

  证监会机构部日前下发了“关于印发《2008 年机构监管工作要点》和《关于证券公司全面落实基础性制度、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的通知》的函”,明确提出了2008年的机构监管思路及工作要点。证监会机构部将鼓励和支持证券公司通过产品、业务、组织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创新,适时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

  措施三:新股发行放缓

  原本希望在春节前展开路演的中国铁建和紫金矿业,都因为迟迟未获得监管部门的正式批文而推迟了上市进程。

  措施四:人民日报批中国平安

  从中国平安再融资所引发的争议,反映出证券市场在制度层面上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

  措施五:证监会对热点问题阐述

  证监会网站2月25日发表题为《深化改革和监管,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对于近期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逐一表态。上市公司再融资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证监会将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发行人的融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还有有多少张“救市”牌?

  华泰证券研究员陈慧琴指出,未来证监会手中至少有五张“救市”牌:叫停或暂缓平安1600亿再融资;新股发行改革;加快合规资金入市;推出股指期货;敦促财政部将印花税改成单边征收等。

呼声最强的救市措施:印花税下调

贺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拟向两会提议单边征收股票印花税

  贺强强调,针对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是现行证券税制的核心,这一税种随着股市的涨跌,进行调整,是正常的,去年在股市狂热时期上调也完全有必要。“但问题是去年一下比前年多收16倍,更占到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0%,这就不合理了。”

  “而且去年共征收2000多亿印花税,不仅超过历史上征收印花税的总额,甚至比去年上市公司分红总额还多200亿。”贺强说,“这1800还包括资本公积金转增部分,去掉这部分,估计投资者只能拿到1500多亿的利润分红,这其中还有20%的个人所得税。”

刘桓(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考虑出台降低印花税税率的措施

  虽然最近国内这轮股市的持续下跌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基本无关,主要是受全球股市一体化因素,被美国次级贷款问题引发的美股下跌导致的,但是,目前国内股市毕竟受此影响颇深,政府部门应考虑加大扶持国内股市的力度。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考虑出台降低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的措施,降幅应至少达到千分之一,以保护投资者积极性,维护证券市场正常运转。

马红漫(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评论员)

  印花税退出调控角色才是利好

  从根本上讲,印花税只是国家实现“公共财政”政策中的税种之一。税种的设立和税率的高低选择,都不能违背税务理论的基本原理。因此,既然当初印花税肩负起“调控行情”的职能已经超越了税收政策设置的本意,那么印花税就理应向理性范围回归。对于当下羸弱的A股市场而言,“减税”或许在短期能发挥“救市”的作用,但从长期看,只有印花税真正从调控市场的工具角色中退出,才是对市场实质性的利好因素。

新华社:印花税为啥还不和国际接轨?

  我国是当前全球收取证券交易印花税国家中税负最高的国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收取证券交易印花税都是单向征收,仅我国和澳大利亚是双向收税,而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对证券交易都是实施免税政策。可见,我国对证券交易实行单向征税、甚至减免税政策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在各个领域里不是都提倡要与国际接轨吗?那么,我国在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收上,为何就不能早日实现与国际接轨呢?

98%网民赞同下调印花税

  部分网站更开通了网上调查,征求网民对印花税调整的看法。截至26日晚8时,参与投票的142737名网友中,认为现在应该下调印花税的比例高达98%,赞成“取消印花税”的比例为41.73%,认为应“调整为1‰以下”的达到36.08%。

救市利弊分析

正方:

韩志国:政府不救市 A股后市不堪想象

  现在不是“救市”的问题,而是“纠偏”的问题。A股市场的供给大规模扩大,而资金的供给被彻底封锁,如果这样下去,这个股市现在真可以说是“冰天雪地,阴云密布”,以后会惨到什么程度,是无法预测的。

胡俞越:A股的健康发展还离不开政府扶持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十几年的时间,过去是一个扭曲的市场,现在在走向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还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政府能够适当的、必要的干预,对于市场的健康发展肯定是有利的。

时寒冰:股市暴跌政府不应做旁观者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一盏希望之灯,政府应该点亮它,在这个最寒冷的时刻给民众送去希望与温暖,像抗击非典那样抗击次债危机的不利影响———有多少人在苦苦期盼。

皮海洲:股市积弱难返 救市必须出重拳

  为了挽救股市,证监会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可以说这种不痛不痒的利好,对于目前的股市来说已经是无济于事了,要拯救当前的股市,管理层必须使出重拳。

反方

尹中立:政府勿需救市

  “暴涨之后必有暴跌”是世界股票市场的规律,股票市场价格下跌的最主要原因是价格太高,是2006年以来累计升幅太大导致的,是市场正常的修正,政府没有必要出手。市场有市场的规律,估值太高就一定会回归,这不是政府能够干预得了的事情。
  
侯宁:政府不会救市

  现在政府连雪灾都忙不过来了,股市全是富人有闲钱的人在那儿炒股。如果外围继续恶化,那就说不好了,因为现在我们中国面临巨大的雪灾,这个雪灾把通胀,很可能南方地区至少是大面积的恶性通胀,这种情况下通胀无牛市。
  
华生:要逐步习惯政府越来越少干预股市

  中国股市应该说风险比国际市场目前还小一些,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股市中政府还起一定作用,还有救生圈。所以我觉得方向是大家逐步的要习惯于政府越来越少干预股市。
  
马克:中国股市必须走出计划经济思维

  中国股市近20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政府的干预不但未能熨平市场波动,反而成为了风险的根源———父爱主义的救市举措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刺激了投资者的暴利预期,中国股市之所以成为全世界投机性最强的市场之一。

各国或地区政府出重拳解困股市

    为应对股市危机,各国政府或地区纷纷采取积极的“救市”举措。本文精选美国次贷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为挽救市场而采取的“救市”举措。

次贷危机爆发各国央行积极“输血”

    2007年8月爆发的美国次级贷危机令美国股市大跌,并进而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引发全球股灾。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救市措施。

    为了稳定动荡的金融市场,美联储八月十日连续三次向银行系统注资,总额达三百八十亿美元。之后,美联储又多次向金融系统注资,截止8月31日,美联储已累计向金融系统注资1472.5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联储还通过降低联邦基准利率的方式,积极干预金融市场。9月18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由原来的5.25%降为4.75%,以应对目前的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又四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至2008年1月30日,联邦基金利率已下调至3.00%,贴现率则为3.5%.

    欧洲和亚太各国央行也纷纷向市场“输血”,以平息金融市场的恐慌。继8月9日、10日注资超过3262亿美元“救市”后,欧洲央行、日本央行13日宣布,分别向银行系统再注资476.7亿欧元、6000亿日元资金。此外,澳洲央行当天也向市场投入15.2亿澳元,以填补市场约22.2亿澳元的资金缺口。之后,欧洲、日本央行再次向银行系统注入资金。

香港特区政府与国际游资对决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救市的举措也让人叹为观止。

    1998年8月国际游资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开始了新的大规模的冲击:一方面大量购入远期美元抛出远期港元,推高银行同业拆息;另一方面又抛出恒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以压低股票价格。8月中旬,恒指跌穿7000点,最低跌至6660点。国际投机家企图通过这种方式,使香港金融当局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卖出美元捍卫联系汇率制,就会使股市更加下跌,直到崩溃。如不卖出美元,又会使港元汇价暴跌,联系汇率制也将崩溃。无论采取哪种措施,最终都有使整个金融体系陷于崩溃的危险。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1998年8、9月份政府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及其辖下的货币发行委员会研究拟订了动用外汇基金入市干预的意见。特区政府决定从8月中旬起动用外汇基金的历年滚存用于在香港股市购买长江实业、汇丰控股等33种蓝筹股股票。到8月28日特区政府停止入市为止,共动用1181.2亿港元,约占这33种股票市场流通量的15%。

海外救市日历

  ●2008年1月31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3.0%,将贴现率下调0.5%,至3.5%。

  ●2008年1月22日 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75基点至3.50%,隔夜拆借利率下调75基点至4.00%

  ●2007年12月13日 美欧央行联手应对信贷危机

  ●2007年12月12日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贴现率下调至4.75%

  ●2007年12月06日 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布什宣布次级房贷解困计划

  ●2007年11月01日 美联储再度降息0.25个百分点

  ●2007年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努力避免信贷危机损害经济发展

布什承诺政府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2007年8月30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100亿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52.5亿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5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

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操作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欧洲央行拟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

  ●2007年8月14日 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

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各经济体或推迟加息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级债危机蔓延,欧洲央行出手干预

中国政府历次救市回顾

    中国股市历史上,政府救市的先例屡见不鲜,较为著名的有1994年的“三不政策救市”和1999年的“5·19”救市。

    1994年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不政策”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1999年5月16日,经过各方面的协调和修改,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包括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六条主要政策建议的文件。这一信息向外披露后,引发了著名的“5·19”行情。

    而历数中国政府干预股市的行为,最为重要而最有成效的要数“国九条”的出台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救市政策《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这是12年来管理层第二次全面规划资本市场,被认为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里程碑。 虽然之后的一年,股市连续下跌,至2005年2月1日,深综指创出了8年来的新低,上证综指则创出了68个月以来的历史新低:1187点,离《国九条》发布时的1600点,市场在这一年间足足跌去了26%。但是,被称为中国股市的第二次革命的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实施,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郑重宣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吹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号角。正是在这一改革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摆脱了长期困扰市场的“老大难”问题,开始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同时,印花税调整作为政府救市的一种手段,每一次下调,都伴随着大盘的波段走牛。

  1991年10月为了刺激低迷的股市,深市将印花税率调整到3‰。大牛市行情从这里启动,半年后上证指数从180点飙升至1992年5月的1429点,升幅高达694%。

  1999年6月1日为了活跃B股市场,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将B股交易税率降低为3‰。,上证B指一个月内从38点拉升至62.5点,涨幅高达50%多。B股至此步入牛市行情中。

  2001年11月16日印花税率再度调低至2%。,股市产生一波100多点的波段行情,11月16日这天正是这轮波段行情的启动点。

炒股要讲政治:历年两会前后市场走势

  一年一度的“两会”又要到了,两会能否提振市场信心,后市将会如何演变?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历年“两会”前后的市场表现,以对后市做一个大体预测。

  首先我们对历年的“两会”期间沪指表现做一个统计与分析。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两会期间以及会后一段时间内股指以上升为主,那么受两会行情波及较深的历年三月股市行情又将是怎么样呢?(见表2)

  从历年沪指3月的表现看,1993年、1991年、2005年、1994年跌幅较大。其中,1994年、1993年、2005年的A股市场都处在大级别下跌浪中。但1991年A股市场规模很小,借鉴意义不大。我们注意到,在386点至1558点、512点至2245点以及998点至今的三次大级别上涨浪中,沪指所跨越的3月份大多是上涨的,只有在1996年、2006年的3月分别上涨0.62和下跌0.06%。

  为什么中国股市会有如此鲜明的“两会特色”呢?其实质性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会”的召开需要一个稳定、和谐、良好的氛围,而在某中程度上管理层也刻意地塑造这样的良好局面;

  二、市场对“两会”的可能出台的政策有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从而对大盘产生积极作用;

  三、从市场角度来看,在“两会”前总有主力制造出领涨板块,带领股指不断上行。

  每年“两会”前后,“两会”热点讨论的议题自然将成为市场炒作的题材,所涉及到的行业、上市公司会有所表现。兴业证券表示,具体而言,投资者可参与趋势确定的主题式投资。3月是重要的政治月,两会在此期间进行,振荡中逢低吸纳与两会重要议题相关的主题概念,包括“医改”受益股、大农业、创业板概念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52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