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一心一意的跟指数走
所谓股票投资组合的权重,可能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个是股票投资的资产价值,占基金总资产价值的比例;一个是在股票投资组合中,各个股票的权重是如何分配的。
对于一个真正的指数基金,它是不存在分配股票投资比例问题的。指数基金的特点就是被动式管理,它并不试图去判断市场的走势,所以,它也不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调节股票投资的比例。经常调整股票投资的比例,其实是想在股市处于低位时多买入,在股市处于高位时,最终能够取得超过指数的收益。证券市场,包括近期的股市走势,已无数次地证明,不管你自以为多么肯定,股市“不可能”上涨,或“不可能”下跌,但实际情况却是以最令人不敢相信的方式出现。而指数基金的根本思想,就是彻底放弃对未来走势的人为判断,一心一意只想跟着指数走。所以,指数基金会把它所有的资金全部投入模仿指数的投资组合中,而不会主观地对股票投资的权重进行分配。
至于股票投资的组合中的个股的权重会怎样分配,由于指数基金的目标是模拟指数,因此,每个股票的权重会非常接近它们在指数构成中的权重比例。当然,由于有选择性买入的原因,投资组合中个股的权重,未必与它在指数中的权重完全一致,但至少是相当接近的。
不盲目自信的选择
任何无法使自己做得比指数好的人,都应该投资指数基金。
一些市场有效论的坚决拥护者认为,没有人能够长期地战胜大盘。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应该投资于指数基金。对于这一观点,我们无法认同。但我们相信,大多数的投资者确实是难以战胜大盘。因此,如果你自觉并不是什么“投资天才”,或者对证券投资并无特别的研究,选择指数基金,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一角度讲,大多数的投资者都适合投资于指数基金。
毫无疑问,如果投资于指数基金,尽管至少可以取得相当于指数的收益,却也难以取得超过指数的超常回报。因此,到底是否投资于指数基金,最终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目标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投资者满足于指数的回报,而不愿意为了取得超过指数的回报,而承担达不到指数收益的风险,指数基金无疑是最佳选择。相反,如果投资者不满足于指数的回报,那么他就可以选择自己选股,或者投资于主动式管理的非指数基金。不过,这时候投资者必须意识到的是,尽管他有取得超过指数回报的机会,但同时也将承担达不到指数回报的风险。
指数基金也会在中国获得大成功
指数基金开创于1970年代初的美国,距今只有30年的时间。但由于这30年中指数基金的业绩战胜了绝大多数主动式管理基金,已成为当代基金业的主流品种。
不过,我们会问,指数基金在美国等地取得的辉煌成功,会在中国重演吗?
首先,我们看一下从1999年到2001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收益增长率与复合指数的比较。我们之所以采取复合指数(80%*沪深A指数增长率+20%*国债的收益率),是因为基金国债的投资比例不低于20%,股票的投资比例不低于80%。
统计表明,在1999年,当时的5只基金中有3只的收益率超过了复合指数,绩效似乎不错。但在2000年的22只基金中,剔除新股配售的效益后,没有一只基金超过复合指数的表现,在2001年中,则有1/3的基金低于复合指数的效益。
那么长期而言,中国指数基金的表现还会优于绝大多数主动式管理基金吗?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不管是中国还是海外,指数基金战胜主动式管理基金的最大奥秘就在于成本低。国外的研究早就发现,85%乃至95%的机构投资者无法取得大盘的平均收益,就在于他们的成本占了所获得收益的20%。而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主动式管理基金也很难避免成本高的劣势,
以2000年为例,中国的成长型基金的平均费用率是3.73%,优化指数型基金的平均费用率是3.28%,平衡型基金的平均费用率是3.01%。我们假设被动式管理的指数基金的换手率为160%,它的平均费用率也只有1.85%,若换手率下降到20%,指数基金的平均费用率仅有1.33%。
另外,中国股市仍是新兴市场,基金管理人的专业化程度,道德风险与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等因素都决定了投资购买指数基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熊市中也能买指数基金
投资者在牛市中买指数基金是很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手中持有的股票未必是大牛股,甚至是牛市中的“熊股”,为了取得与大市一致的收益,买指数基金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在熊市中呢?面对屡屡下降的股价,应该空仓,为什么要买指数基金呢?
理论上来说,在熊市中不买股票是最明智的选择。可是,在实践中这样做却是很难的,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你不知道熊市何时开始,更不知道它何时结束。
以2002年为例,包括大量机构投资者在内的中国投资者为了避免在“底部”踏空,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我们不能做事后诸葛亮,说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我们采取被动的指数投资,减少换手率,减少交易成本,应该是一种比较中庸谨慎的选择。
目前,中国基金业的营销困局是很难吸引原有的股市投资者,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主动式基金管理者未必比久经沙场的自己来得高明多少,由于中国基金业的历史很短,这种想法是否正确需要时间来检验。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不可能模拟市场指数来投资。为了获得整个市场的收益,在熊市中也不妨挪出部分资金,投资于新兴的指数基金,既避免无谓的“寻底”损失,又增加过去不可能有的获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