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7-05-13 00:36:00 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忠言)博士
本周股市又收一根周阴线。从4月7日起,周K线已是5连阴了。这种情况只有在2010年1月、4月,2011年7月、11月,2012年6月才出现过。即使在2015年罕见股灾的高危期,最多也只有周K线4连阴。
本周虽然周阴线只有20点,但却留下了67点的下影线,最低探到3016点。要不是周四、周五国家队强力出手猛拉上证50指数,恐怕3000点都保不住,周K线将更加难看,呈现雪崩走势。
为什么在刘士余主席上任后的一年零两个月里,新股发行了三四百只,股指也从2860点涨至3295点,涨幅15.2%,市场对他还是赞扬声,而今年4月以后却风云突变,市场一片怨声载道?
为什么继股灾1.0版、2.0版、3.0版后,市场稳定了一年多,现在又宛如进入股灾4.0版?
我认为,主要是历任监管层都治标不治本,没有去触动造成股市熊长牛短的上市公司股权机构和制度上的症结,以及股市监管的定位和思路不正确所造成的。
在此就几个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我的建议。
1、新股结构一股独大,造成大小非减持 “毒瘤”积重难消。
解决IPO排队堰塞湖,让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加大直接融资比例,使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对股市的这一融资功能,广大投资者没有异议,并长期予以支持。
但问题在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仅仅解决了非流通股向公众股东支付了10:3的对价,获得了全流通权,而没有作出大小非后续减持的制度安排。
2009年以后上市的新股,非流通股并没有向公众股东支付对价,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一年或三年后的任性减持权,为股市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更大的问题在于,自此以后上市的新股,流通股仅占总股本的25%,个别的只有10%,剩下的四分之三的非流通股,又成了比IPO排队堰塞湖更大的堰塞湖——1年或3年后几倍于首发融资的非流通股在高位抛向市场。例如,2016年上市的242家新股,首发融资只有1800多亿,但在1年和3年之后,其大小非减持的市值竟高达2.82万亿。加上今年发行的500家新股,这对后市来说,是何等巨大的抽血(供给)压力啊!
只要大小非减持的堰塞湖不从根本上断掉,即使换任何人来掌管股市,结局都是一样的!
2、股市定位和监管思路长期存在偏颇。
只顾每周、每月按部就班地发布新股扩容额度,而不因市场的强弱而相机调整扩容的节奏;
只顾一级市场发新股融资,而不顾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得失;
(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