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红利渐失 券商资管谋转型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官平
“因为市场低迷,今年权益类产品难发。固定收益板块、机构配置需求旺盛,新产品比较好发。但由于资金偏紧,这项业务也进入拼收益率的时代,规模做起来又担心‘踩雷’。”5月底,上海一家券商资管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分析人士称,由于今年传统基础市场业务不好做,可交换债、资产证券化(ABS)等多项业务均成了“红海业务”,短期内券商资管规模将面临较大收缩压力。未来券商资管想要突出重围,将更加依赖主动投资能力及产品设计能力。
发展减速
“只有极少数券商资管新发行的产品规模可以达到几十亿元,一般也就几亿元。”上述券商资管人士坦陈,行业发展正在减速。
根据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7.58万亿元,同比增长48%。受市场影响,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较2015年增长明显放缓,专项资管计划持续高速增长。
截至2016年,券商集合资产规模2.19万亿元,同比增长40.86%;定向业务增幅趋缓,较2015年年末的10.15万亿元增长44.57%;以ABS为主的专项业务延续2015年高速增长趋势,规模4315亿元,同比增长140.65%。从分布看,以通道为主的定向资管计划规模仍占最大比例,占资管总规模的83%,较2015年略有下降。2012年起,定向资管受益于政策红利疯长,规模持续攀升,2013年占资管业务总规模的93%。2016年,监管层密集颁布新政,“去通道、降杠杆”意图明显,抑制了通道业务高速增长的态势,定向资管业务承压。
“固收业务做规模容易,这几年有较大爆发,但现在想控制一下进度,以防‘踩雷’。”另一家券商资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实际上公司的几个业务板块都要做调整,比如以前定增业务板块做得比较大,今年受监管的影响可交换债的规模就大一些;此外,ABS业务进入“红海”,竞争非常激烈,公司只能在细分领域发力。
通道红利渐失
目前券商资管以定向资管业务为主,占比近八成。海通证券(15.110, -0.19, -1.24%)研报指出,2012年,券商资管业务迅速发展,尤其随着非标扩张、授信类影子银行的扩张,通道型业务迎来发展机遇,2012年、2013年券商资管规模分别同比增长5.7倍、1.8倍。
券商资管通道业务通常指的是券商向银行提供通道,帮助银行调整资产负债表,从事资产从表内到表外的流动性搬运业务。由于通道方往往不需要负责项目端及资金端,从理论上说也不用承担投资风险,因此收取的手续费也较低。目前券商通道业务比较主流的模式包括定向票据通道业务、银证信委托贷款业务、银行信用证划款通道业务、现金类同业存款业务、平台银证债券类业务和银证保存款业务。
2014年2月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后,通道型资管的政策红利逐步消失。由于通道类业务附加值较低,券商开始谋求转型。
业内人士表示,从近年来资管规模变化来看,以通道为主的定向资管规模占比仍较大,但增速开始放缓,一些小集合和主动型集合资管的规模高速增长,成为券商资管发展的重点业务。截至2016年,券商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中主动管理业务规模4.94万亿元,同比增长62.5%;通道业务规模12.39万亿元,同比增长39.9%。
业内人士表示,压缩通道业务空间在前两年就开始了,比如在净资本压力下,资管通道业务成本上升,迫使券商资管向资本占用小的主动管理类产品转型;新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将券商资管纳入表外业务,通道业务计入杠杆率约束等。
发展阵痛已现
近年来,受宽松货币环境、居民财富管理意识的提升以及金融创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资产管理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参与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各类资产管理机构规模快速扩张。
在大资管时代下,券商资管参与度稳步提升。从产品数量来看,截至2016年,证券公司拥有产品数24782只,同比增长36%;从资产管理受托规模来看,证券公司管理规模接近20万亿元。
业内人士称,今年5月1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强调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通道业务,明确了去通道化的决心。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监管机构已多次发文提高券商、基金及基金子公司开展通道业务的门槛。
海通证券认为,监管层近期多次就通道业务、资金池业务表明强监管态度。经测算,尽管去通道、清理非标资金池业务对券商业绩的影响较小,但这表明资管业务野蛮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通道业务逐渐告别历史舞台,资管规模收缩的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中长期将倒逼通道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未来券商的投资能力、产品设计等都将成为评价券商资管能力的重要指标。